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2011-12-29徐佳
成才之路 2011年15期
摘要:我国旅游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大学生旅游市场作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细分市场,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市场——蕴涵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前景极其广阔。然而,大学生旅游市场一直处于无序状态,仍没有进入成熟、稳定、繁荣的发展阶段。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对比分析、文献分析等方法,对江西在校大学生旅游心理及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江西省旅游产业的拓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以促进江西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市场;市场开发
一、旅游态度分析
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求新、求奇、求美的心理需求,不甘于墨守成规,渴望了解“象牙塔”外的世界,对旅游怀有极大兴趣。在抽样调查中得知,有68.3%大学生表示很喜欢旅游、较喜欢旅游,而表示不喜欢旅游的比例仅为4.34%,这表明大学生旅游愿望非常强烈,市场开发潜力巨大。然而,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出游态度存在很大差异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大学生出游态度更积极,而江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来讲较低,大学生出游态度表现明显略低(见图1)。
二、 旅游因素分析
尽管大学生出游愿望非常强烈,但客观因素的存在经常能左右大学生的最终选择。影响大学生出游的因素除了精力、体力、个人兴趣等方面的个人特征外,还有经济、学习压力等方面的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经济因素是限制大学生出游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旅游存在很多不可知因素(如去哪里玩、怎么走、住哪里等)”,这表明一方面旅游景区可进入性差,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不是很完善;另一方面旅游企业针对大学生的旅游宣传力度不够大,推出的旅游产品不能够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见表1)。
三、 出游方式分析
大学生出游方式主要以团体出游为主。调查结果显示:有61.24%的大学生选择了“同学、朋友相邀”,这表明大学生出游有明显的群体特征,倾向于同自己关系亲密的人外出旅游;有11.23%的大学生选择“家庭出游”,这与大学生心理特征有明显的相关性,由于大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处在日趋成熟阶段,对独立进行社会活动的要求明显强烈,急于摆脱家长的束缚而不希望和家长一同出游;而仅有3.25%的大学生选择“参加旅游团”,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大学生受经济条件限制,所以相对于不自由、花钱较多的随团旅行而言,他们更愿意自己想尽办法来减少旅行费用;另一方面,旅行社不重视大学生旅游市场,推出的旅游产品不能够满足大学生需求和旅行社宣传不够。总的看来,大学生比较偏好自由度较大能灵活安排但又经济实惠的自助式旅游,这与老年人比较保守,向往传统历史文化以及有怀旧思乡情结但又注重生活质量的集体式旅游形成鲜明对比。
四、出游目的分析
大学生正处于校园向社会过渡的亚社会状态,存在着有别于其他旅游市场的特殊的旅游目的。调研对象认为旅游目的是“增长见识”的占25.56%、“满足好奇心”的占13.06%、“探险追求刺激”的占14.02%、“娱乐购物”的占3.29%、“体验新生活”的占30.41%、“摆脱学习压力”的占11.3%、“其他”的占2.36%,而没有大学生选择“探亲访友”这一项。可见,对大学生来说“增长见识”“体验新生活”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摆脱学习压力”并不是大学生出游的主要目的。
五、旅游偏好分析
对大学生旅游偏好的调查,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选择意向,为旅游地资源的开发、各项设施建设及旅游服务配套提供依据。据调查发现,大学生更偏好选择自然旅游景点,我国自然旅游资源类型齐全、景色秀丽、多姿多彩,对大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他们到大自然中感受人类生存的环境,丰富对大自然的认识,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大学生认为,到大自然才能全方位感受美的世界,去自然景区旅游感觉轻松、自在。由此可见,自然旅游资源在大学生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中应占重要位置。
六、消费状况分析
大学生消费较为理性、成熟。根据调查,在“出游之前都有简单的旅游计划吗?”这一选项中,选有旅游计划的占62.08%、从未有过的占13.89%、不明的占24.03%。在深入访谈中发现有计划的大学生做计划时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安排行程,而是深入到“食、住、行、游、购、娱”等方方面面。这些现象表明大学生在策划自己的旅游时已趋于成熟,目的较为明确,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自己的出游准备,不会盲目的作出决定。
大学生旅游经济来源。通过调查发现:有16.67%的来自省吃俭用,有11.45%的来自兼职,有63.19%的来自家庭,有3.62%的来自学校奖励,有4.35%的来自其他。这表明大学生在经济上不能独立,家庭的经济状况直接决定其进行旅游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大学生旅游消费水平。从调查结果可以发现:首先,大学生旅游可承受费用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由于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来自家庭,家庭经济状况决定了大学生在旅游可承受费用上的差异;其次,大学生旅游可承受的旅游费用表现出很大的区域差异性,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行业的不平衡性,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家庭收入的差距拉大,而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来自家庭,使得不同区域的大学生可接受的旅游价位存在很大差距(见图2)。
七、旅游产品不符合大学生的需求
旅游产品形式单一,市场针对性不强。旅游企业觉得大学生旅游市场经济效益不高、风险大,而且很难提供出合适的旅游产品,所以旅游企业就懒得开发。目前虽然有一些开发出来的大学生旅游产品,但是针对性不强、形式单一,有些只是把大众旅游产品简单的“克隆”套用在大学生身上;有些针对学生推出的校园旅游、修学旅游、暑假少年团、亲子团旅游等旅游产品,大多更适合于中小学生,没有体现出大学生的特色。
旅游设施不完善,服务不到位。较老年人而言,大学生出游时较为随意,对吃住要求不高,但旅游供给方对大学生出游未能给予关注和优惠——青年旅馆在国外非常盛行,有“青年之家”的称号,而在我国其规模较小,知名度不高,没有网络服务系统。再者,目前我省某些旅游景点可进入性差,旅游地没有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旅游商店。同时,通过深入访谈发现,大学生之所以对旅游企业提供的服务产生抵触情绪,主要是因为服务质量和水平问题。如旅行社不负责任的态度、服务内容的“缩水”现象、导游素质低等。
此外,虽然我国有不少的旅游网站,它们的信息量很大,但都没有过多关注大学生旅游这一块,没有根据大学生特点来提供旅游信息。并且大部分旅游企业提供的旅游产品信息多在校外进行,这就造就旅游企业虽然设计了符合大学生需求的旅游产品,而大学生却没有及时获得这一市场信息,或获取的信息也是不完整的、不及时的。同时,现阶段旅行社产品的推广方式主要采用报纸、人员推广等形式,由于大学生浏览新闻、信息主要采用因特网、人际传播等形式,而旅游企业针对大学生的推广人员很少,这也是导致大学生旅游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