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优化历史教学
2011-12-29刘淑芬
成才之路 2011年15期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把历史课看做“副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加之历史学科的学习比较抽象,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厌烦。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改变这种情况呢?实践证明:采用电教媒体是消除这些不良因素的干扰、促进历史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优化新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电教媒体能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富于感染力,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学《美国的霸权政策》一课时,播放反映二战胜利阶段的几组重要镜头,把学生带回那个年代,在学生思维活动达到高潮时我及时提出这样的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深刻的影响是什么?谁在二战中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更增强了?然后又出示幻灯片《二战期间美国实力增长情况简表》。既自然地过渡到新课,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顺利地完成由已知到未知知识的递进迁移。可见,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能制造悬念,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必须重点突出,对难点能巧妙突破。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电教媒体优化组合,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产生多元效应,能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并用。同时,教师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运用电教媒体,引导学生自觉对重点、难点进行思维,能化难为易,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日本明治维新》一课的难点之一就是明治维新的背景、原因。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一难点问题,我使用电教媒体演示了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的几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状况怎样?出现了哪四个强番?这四个强番为什么力量强大?学生在思维中互相启发和沟通这一难题,以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不仅找出了关键点,而且为真正理解明治维新的发生奠定了基础。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深化思想教育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媒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创造出悦耳、悦目、悦心的历史真实情境,让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形成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引起情感共鸣,从而有效地让学生接受思想教育。
例如教学《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我播放了影片《甲午风云》的视频片段,再现了左宝贵、邓世昌、丁汝昌等抗击敌人的战争场面和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形象,也展示了弃城逃跑的叶志超等人贪生怕死的丑恶嘴脸。视频片段声情并茂,生动、真实地展示了战役的壮烈场面和英雄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让学生与历史人物同喜共悲,与历史脉搏同跳动。在这时,我抓住时机提出问题:甲午战争中有哪些主要战役?涌现出哪些英雄人物?为什么甲午战争最后会失败?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之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电教媒体来配合历史教学,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地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迁安市迁安镇第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