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2011-12-29丁元丽
成才之路 2011年15期
苏霍姆林斯曾经说过:“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那就无从谈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由此可见,有效的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激起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学生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往往会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为了激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我常常利用中午时间给他们读《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名著的精彩片段。随着我声情并茂的讲述,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我会戛然收声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再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二、营造学习场所的文化氛围
名人名言是语言的精髓,是生活经验的高度提炼,对学生有强烈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教师可以将名人名言制作成条幅挂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如将“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一寸金”“最好的伙伴就是最好的书”等名言挂在教室里,过几日更换一次,让学生随时感受到名人名言的激励。同时要加大对学生课外阅读资料的投入,让学生随时随地有书可读。学校应当建立图书室,规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班上可建立图书角,让学生课余时间有书可读。
三、以教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首先要对读书有较大兴趣,给学生以表率作用,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我讲解《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时,除了介绍一些目前我国环境污染方面的信息,还适当讲解了当前日本核辐射方面的知识。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也引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还特意在教室里设一个教师书架,将自己平时急需的书籍搁置在那里做出个“样子”。每天晨读,我一定会率先朗读,非常投入地读,让自己的阅读作用产生阅读情感,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读书“磁场”的吸引力,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去。
四、引领选择阅读内容
低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大多喜欢脑筋急转弯、迷宫书、漫画书之类的读物,在阅读初期适当地看一些这类书有利于发展阅读兴趣,但是如果一味沉溺于这类读物,则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因而,我在注意保护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进行积极的引导。我的做法就是从课文内容出发。低年级许多课文是童话故事、名人小时候的故事,有的是从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文章,讲课时我会把这些片断的前后内容给学生作个简要介绍,激发起学生欲了解整个故事的兴趣,再把相关的书介绍给学生。例如,学习了《灰雀》推荐《名人故事》,学习了《陶罐和铁罐》推荐《童话故事》,学习了《盘古开天地》推荐《神话故事》,学习了《丑小鸭》推荐《安徒生童话集》……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等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的作品,也是我向孩子们推荐的必备书目。
五、指导亲子阅读
由于学校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外书,因而家庭就成为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最好空间。现在大多数的家长与孩子的接触时间太少,尤其是读书时间。所幸很多家长认为课外阅读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十分支持对孩子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为此,我向每户家庭发起了倡议,让他们力争做到“四个一”——有一个书柜,每天阅读一份报刊,每季度购置一本新书,每天陪孩子阅读20分钟。通过“四个一”活动,在小家庭中营造了全家共读书的氛围。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可以边读边问,家长则在孩子的复述下填写记录卡。现如今看来,很多家长照着做了,而且做得很好。
六、读书也是一种奖励
班级设立了图书角,里面有许多孩子们感兴趣的书。平日,除了中午时间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后可以自行阅读外,我还把某些热门书当做奖励,发给表现好的学生拿回家去读。拿到书的学生满脸欣喜,没拿到书的孩子羡慕之余,会天真地对我说:“丁老师,我也要表现好。我表现好了,您也让我把那本书带回家看好吗?”每当这时,我总会用鼓励的语言对孩子说:“行,好好表现吧!”你再看那孩子,准会小脸一绷,使劲儿点一下头,好像给自己鼓劲儿似的,多有意思!
当然,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现如今,班级的学生在课上发言,无论从语言组织、词语积累,还是知识面上,都得到了相关领导的肯定。我深知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的好处,我将把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这一工作继续深入,并努力在学生读书过程中,投其所好,想出不同的方式,让阅读散发出迷人的芳香,进一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读而乐,乐而读,越读越好,越好越读。
(大连市沙河口区李家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