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育课教学中的教师示范
2011-12-29杨绍明
成才之路 2011年15期
在体育教学中,示范是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它对体育技术、技能的传授有特别有效的作用。示范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示范质量。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技术动作示范。
一、示范目的明确
在示范教学中,每一次技术动作示范,都要根据体育课的任务、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做到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根据教授的技术动作,做到心中有数,清楚示范什么,什么时候示范,怎样示范。每次示范前要明确告诉学生,在示范前观察什么?看动作结构,还是看用力的顺序与程度;看动作的整体,还是看动作的局部。同时提出思考问题,示范后学生回答。
二、示范动作准确
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讲,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技术、技能的过程,其本质是条件反射的建立与巩固的过程,是条件的刺激物(示范、讲解)和无条件刺激物(肌肉感觉)相结合的结果。准确的示范动作,会使学生产生正确的技术概念,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反之,示范不正确,动作拖泥带水,会使学生动作技术概念观察与理解不清,容易形成错误的动作定型。教师要想使示范动作准确无误、优美、利落大方,必须经常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一丝不苟的训练,使示范动作达到熟练化、准确化,给学生以完美精确熟练的形象,每一次示范都成为动作的典范。
三、示范位置与方向恰当
恰当的示范位置与方向,是取得最佳示范效果的重要因素。示范位置与方向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队形、方向、动作的性质,结构和要求突出的内容,学生观察动作的部位,安全要求等因素确定。同时要避免阳光、风沙、刺激物的干扰。通常情况下,以全班学生均能够看得清楚为原则,以达到示范目的为准则。
示范位置的选择要遵循以下规律:为显示动作的前后部位,如排球扣球的挥臂动作、前滚翻等,可采用侧面示范;为显示动作的左右距离,如移动动作技术等,可采用正面示范;徒手操、广播操的示范,可采用镜面示范。对一些方向、路线变化较为复杂的动作技术,如武术的套路,宜采用背面示范。
四、示范次数适当
示范次数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步骤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而定。一般来说,传授新教材时,为了让学生对所授的内容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教师首先做一次完整、准确的示范。然后根据教学步骤进行重点、难点动作示范,对难度大的技术动作,可重复演示,切忌盲目或无止境的示范,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从而影响完整的动作概念的建立。
示范次数的选择特别要注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如果面对的是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模仿能力不强的学生,可适当增加示范次数,让学生通过判断、比较、综合、归纳、联想等思维形式,从理论上找出动作的重点与难点及其内在联系,为掌握教师所传授的动作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把握示范时机与速度
示范时机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示范的效果。如果示范时机掌握不好,不但无助于教学手段提高,或许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打乱或破坏学生的正常思维,干扰建立起来的正确技术动作概念,影响正确动力定型建立。因此,示范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示范时机要根据教学情况、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程度来确定。比如在学生没有形成正确技术概念时,一般不要对动作进行正确与错误的对比示范,否则会影响正确动作的建立。
示范的速度快慢同样影响示范的效果。速度过快,会使学生难以观察到完整的动作,对大脑皮层的刺激不够深刻;速度过慢,又会使动作前后脱节,破坏动作的连贯性、整体性。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出现,在学习开始阶段,可以采用较慢的演示速度,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动作基础后,可采用快的演示速度,使动作达到连贯。
掌握技巧,有的放矢,才会行之有效,事半功倍。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要想取得最佳的示范效果,必须讲究示范的艺术性,这样才会有效地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大城县东辛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