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及克服对策
2011-12-29田耀祖
成才之路 2011年15期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所谓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这种思维障碍,有的是来自于我们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则来自于学生自身,来自于学生中存在的非科学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下面,我就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及克服对策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
1. 思维的惰性
高中的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畏难情绪。不良学习态度的产生和形成,除了学习方法不当和刻苦努力不够外,主要的问题在于对关键信息感知把握不准,思维指向性模糊,观察只停滞在感知表象中,即使撞上关键信息,也不能加工形成有价值的反馈信息,致使思路受阻,从而懒于动脑,久而久之,养成了思维的惰性。这是中学生学习障碍的最普遍原因,也是障碍中的最大因素。
例1一条直线经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