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天堂还是地狱?
2011-12-29钟林
股市动态分析 2011年7期
新兴+转轨的内地股市,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政策主导下快速成长的。在开办之初,A股荆棘丛生、前路莫测,按照邓小平当年的说法,如果中国股市没有办好,亦有可能被关掉。正是在这种随时面临可能会关掉的状态下,中国股市的发展很多年内,都是缺乏长远及系统的市场、规则与制度等方面的规划及安排。
比如像债券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于股票市场的发展,且经历了与西方发达市场先发展债市、再发展股市,或者债、股两市同时并举之完全不同的思路与顺序。还有场外股票交易的“店头交易(OTC)”市场,几乎完全没有。
按照监管当局建立与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思路,在2009年10月创业板终于开锣登场之后,“新三板”的扩容又在紧锣密鼓中渐行渐近。“新三板”是“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代办股份报价转让系统”的俗称。
三板交易市场又有“老三板”与“新三板”之分。一、原法人股交易系统STAQ;二、NET的挂牌公司;三、退市公司股份的报价转让,三者合称“老三板”。其中前两者,算是内地资本市场早期的“遗产”,因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取得正式且合法的“名份”。
从2006年1月23日起,在得到国务院的明文批示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报价转让试点,俗称“新三板”。相对于沪深股市的“交易所市场”,新三板属于“场外交易市场”。其中所交易的股份是“非”上市股份。
自国务院2006年“启动中关村科技园区未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转让试点工作”以来,至去年底,已有74家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公司股份在代办系统挂牌报价转让。到今年1月中下旬,共有43家证券商获得代办系统主办券商业务资格。
根据设计方案,新三板将在原有中关村科技园区试点的基础上,将范围扩大到其他具备条件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即新三板的扩容,是将全国5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中,较大的高新技术园区首先进入新三板,如上海张江高新区、西安高新区、东湖高新区、苏州高新区、成都高新区等。这些园区中相关上市企业如张江高科、东湖高新及苏州高新等将因此受益。
未来或将有约1.2万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交易;还将推出做市商制度及允许个人投资新三板,新三板的交易门槛也将由原来的最小交易单元3万股降至1000股。个人投资者的交易门槛可能是50万元。还有“转板”制度,即由新三板转入主板、中小板或创业板,世纪瑞尔等三家公司已开成功转板先河。
新三板或许就是一座尚未被人认知、及尚未被开垦的原始“金矿”,但若要淘得真金,虽不至于说是凤毛麟角,也可能只属于少数人。
近两年,尤其是有久其软件、北陆药业和世纪瑞尔这三家曾经在新三板挂牌转让的公司,先后成功登陆中小板和创业板,新三板公司的价值和财富效应才逐渐为业内所重视。世纪瑞尔2009年在新三板的交易均价为7元/股左右,登陆创业板时的发行价竟然高达32.99元/股,上市次日的股价就曾摸高至61.20元/股,在新三板买入该股份的投资人赚得盆满钵满。
资本的本能就是逐利的,故追逐利润空间和投资机会本无可厚非。新三板的最大亮点,还是在于它可能获得“转板”之后的升值空间与财富效应。但是这些之前并未经过官方严格审核就轻松进入新三板的挂牌公司,究竟谁的运气好、命大福大,则充满非常大的不确定性。曾在新三板挂牌的东土科技,差一点就挤进A股,但最终还是在上会审核途中被否决掉。那些临近过会时才追高介入的投资者,需要承担股价大幅重挫的巨大风险。
现有的新三板主要采取集合竞价方式,集中配对成交,而不是大家已经习惯的“连续竞价”方式。符合资格的个人投资者可能会面临想买时,买不到;而想卖时,又卖不出的窘境。还会面临诸如交易风险、买入的公司上不了市的风险、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以及企业或将破产等连串风险。从这个层面上看,新三板只可能是机构投资人有条件、够胆量、又有本钱博弈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