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台湾文坛新
2011-12-29王乾任
出版参考 2011年2期
文坛新锐,后势可期
2010年台湾出版界最大的奇迹,当属作家刘梓洁,以新人之姿推出散文与小说文集《父后七日》(宝瓶),搭上电影宣传的顺风车,出版后随即攻上各大通路文学类畅销排行榜,堪称2010年度台湾本土作家最热销的一本书,也是自《转山》之后,近年来台湾纯文学作品最引人关注的一部作品。
当然,《父后七日》的成功不能说都是拜电影所赐,毕竟有很多电影推出后也只是叫好不叫座,无法带动图书销量,只能说《父后七日》这部作品深刻地捕捉到台湾日常民俗文化中最细腻而深刻又富含感情的一面,因而能够引起广大读者共鸣。
从《父后七日》拓展开来看,2010年的台湾文学出版,是本土新锐作家(但不一定年纪轻)辈出的一年。除了《父后七日》之外,其他还有如利瓦伊菁以残酷少女学的笔法写下的小说《许凉凉》(印刻)、王文娟的散文集《微忧》(印刻)、吴伟忆的散文集《认真工作》(印刻)、古又文的《不让残酷的神支配》(时报)等,推出后都获得市场好评,告别了过去几年或颓靡或曲高和寡,乏人问津的惨况。
房地产图书受关注
2008年春天之后,台湾的大台北都会区房价开始飙涨,两年来,涨幅超过两倍,高房价成了2010年台湾民怨之首。
同时间,市场上开始出现许多分析房地产走势以及教人如何聪明买房子的书,如揭发黑心建筑商卖房秘密的《黑心建商的告白:买房前不看会哭的17堂课》(推守),一推出便攻上各大排行榜,引发广大回响,年内作者趁胜追击,又推出了《黑心投资客炒房告白8kBUfMZeTOz1b/J2qKQM7g==》。另外,还有学者张金鹗教授推出的《张金鹗的房地产七堂课》(方志)、《这样买房子最安全:结构达人教你安全购屋100问》(乐果)等。
和以往不同的是,2010年推出的房地产书籍不再胡乱吹捧买房购房的好处,而是扎实地传授挑选房屋的秘诀,且对不良建筑商和炒作投机者提出严厉的批判,戳破常见的伎俩,因而引发民众的广大共鸣。
再上一层楼:生活风格出版精致化
这几年的台湾出版业非常流行生活风格类图书,只要和旅行、建筑、室内设计、摄影、饮食文学、流行时尚有关的出版品,通常都能创造不错的销售成绩。
不过,因为市场上太多同构型的出版品,且充斥太多一概而论的入门书,导致近来生活风格出版类型的销售量有疲软的趋势。
此时,开始有出版人思考着让生活风格出版品更上一层楼,从入门等级跨进专业等级,陆续推出只有专业玩家才会感兴趣的作品,如大部头百科全书式的食谱书《风味圣经》、《食物与厨艺》(三部曲)、《葡萄酒的风味》,摄影大师的摄影文集《迈向另外一个国度》《荒木经惟的天才写真术》《荒木经惟走在东京》《Story A:日本天才摄影师荒木经惟的摄影现场》《直到长出青苔》《昼的学校 夜的学校》《犬的记忆终章》,大部头的流行时尚百科如《路易威登:传奇旅行箱100》《时尚的力量》等等,居然意外地杀出一条血路,接连创造了不错的销售成绩,可见市场早已准备好承接更为成熟且专业的生活风格类出版品。
人文社科类翻译书好书不断
沉寂了好几年的社科人文出版品,2010年也热络了起来,除了翻译类出版品好书不断之外,本土的人文社科领域的经典也不断涌现,如揭发连锁加盟不为人知一面的《血汗超商》(群学),探讨近年来台湾的现代性与社会变迁的出版品《秩序缤纷的年代》(左岸)、《帝国边缘:台湾现代性的考察》(群学),探讨台湾外省族群认同的《离与苦:战争的延续》(群学),以及探讨性别歧视下的台湾公寓厨房问题的《厨房之舞:身体和空间的日常生活地理学考察》(联经)等,稍稍弥补了本土研究不足的缺憾。
可以说,过去那批专营台湾人文社科图书的出版社们又陆续归位,投身于小众但却对社会非常重要的人文社科出版的行列。
总体来说,2010年的台湾阅读氛围中,除了持续关怀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与风俗民情外,还可以感觉到阅读圈对现有不公义的不满和焦虑,这些图书大都多了一些人文与批判的力量作为基础,难怪值得一读的书单看起来漂亮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