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痕
2011-12-29洪礼和
出版参考 2011年2期
2009年初,正德赠我一本他的自选作品集《郁金香》,读后很替他高兴。2010年立秋刚过,又送来该书修订再版本《行走赣鄱》的清样,邀我作序。通览全稿,斟酌再三,还是想从与正德的交往说起。
我和正德乃同乡,1977年恢复高考后,先后进入江西大学学习,虽不同系,却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毕业后,彼此如水之交常在,淡泊中见真情。屈指算来,与正德相识相交数十年。我所了解的正德,酷爱读书,勤于思考,重情重义。这在《行走赣鄱》中可见一斑。
以书为友,是正德最大的特点。不管走到哪里,他总是书不离身,手不释卷。学生时代的正德,几次为自己喜爱的书籍倾囊相购,不得不一顿只吃几分钱的米饭。走上工作岗位后,正德“以书为友”的情结依然如故,有空必逛书店,藏书成为他最大爱好。正德读书之余,笔耕不辍,《行走赣鄱》“读书篇”中对此有充分的体现。孔子与《论语》、读《高老头》、读《色·戒》等十几篇书评、书议,涉猎宽泛,谈古论今,由中到西,纵横开阖。这些文章,篇篇融汇了正德读书之后的心得体会,诠释了他透过书籍对生活、对人生的认知和感悟,无不给人以启迪与教育。
勤于思考,为正德良好习惯。这在《行走赣鄱》中一览无遗,尤其在《说处事》《说晚年》等“说”之类的杂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一件生活小事,一个普通的社会现象,都能引起他的关注和思考,引经据典,娓娓道来,虽篇幅不长、字数不多,却鞭辟入里、条分缕析。特别是关于家训文化的论述,以古今生动故事为例,深刻阐述了治家、为人、求学、从业、养生之理,这既是儒家经典思想的传承弘扬,更是现代家庭教育的有益教材。文中不少观点、论述颇有见地,独树一帜,常给人别有洞天、耳目一新之感。显然,不作深入思考、潜心研究,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重情重义,乃正德优秀品格。这在《行走赣鄱》一系列文章中都有生动展示,字里行间洋溢着荡气回肠的乡情,含辛茹苦的亲情。《东山书院》《忠臣庙》《行走鄱阳湖》等文章,真实展现了其对家乡故土、对赣鄱大地的眷眷之情。《母亲》《茅屋中的亲情》《我禁不住热泪盈眶》等文章,饱含真情,感人至深。关于外孙的四篇手记,尽管件件桩桩皆小事,但舐犊之情、天伦之乐跃然纸上,读罢令人深受感染。正德对老领导王冶民同志时时不忘,缅怀之情,感念之心,莫不使人钦佩。此外,正德还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利用各种机会先后游历不少风景名胜之地,用自己独特思绪和笔端,生动记叙个人所见、所感、所想,使人在阅读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搁笔之际,突然想起正德对我谈及,2010年他已届退休之龄,即将离开心爱的工作岗位。在此亦向他表示祝贺之情,平平安安退休有什么不好?就他而言,更可集中精力读书和写作。
愿正德能有更多赏心佳作问世!
(作者为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