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揭晓
2011-12-29
出版参考 2011年6期
本刊讯(记者万媛媛)3月17日由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结果正式揭晓。此次共评出7个子项共240个获奖出版物、先进单位和优秀人物。其中,《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等60种图书获图书奖,《求是》等20种期刊获期刊奖,《辉煌六十年》等20种作品获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奖,《季羡林全集》(1~12卷)等10种作品获印刷复制奖,《北京跑酷》等10种作品获装帧设计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等50家单位获先进出版单位奖;王明亮等70人获优秀出版人物奖(含优秀编辑26名)。与上一届相比,本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在奖励数额上增加了40个,并且首次设立期刊奖,在优秀出版人物奖中对优秀编辑给予表彰。
据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介绍,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自2010年9月开始评选以来,经过自下而上、基层推荐、逐级审核、专家评审和公示征求意见等环节,评选结果于2011年3月10日正式对外公布。
从评奖结果看,获奖作品、获奖单位和个人基本代表了近三年来我国出版业改革发展的水平。获奖图书不仅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要求,而且突出了原创特色和导向,反映出市场的需求和趋向。首次评出的获奖期刊,不仅反映出我国期刊业整体繁荣、各门类期刊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也集中体现了我国期刊业近年来改革发展的突出成就。音像电子网络奖的获奖作品,题材广泛、形式新颖,充分展示了近年来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业所取得的成绩,而且体现了弘扬主旋律、鼓励创新、鼓励“走出去”等政策导向。装帧设计奖的获奖作品,基本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印刷复制奖中,获奖作品工艺先进,装帧设计新颖,装订技术规范,光盘复制作品技术含量高,代表了行业发展的先进水平。
针对首次评出26个优秀编辑一事,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表示,出版界一直有个好传统,就是注重发挥评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中国出版政府奖是国家设立的新闻出版行业的最高奖,要通过评奖,评出导向,评出品牌,评出权威,评出繁荣。出版界都很清楚,有好编辑才能出好作品,但编辑一直是默默奉献,“为他人做嫁衣”。通过这个奖,可以表彰那些优秀编辑,引导更多编辑出精品。吴尚之司长特别推荐媒体关注上海辞书出版社83岁的老编辑巢峰,他“一辈子为辞书做贡献”,是真正的“终身编辑”。
吴尚之司长说,这次评奖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激励的作用。在我国出版业大改革、大发展、大变化、大跨越的过程中,典型、标杆的作用至关重要,中国出版政府奖已经正在成为激励新闻出版优秀人才辈出、优秀作品层出的有效方法之一。二是创新的作用。信息化、数字化、国际化的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态势,需要发现、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需要编辑、出版更多的创新型作品,需要培育、推出更多的创新型先进单位,中国出版政府奖的评选就是一个重要渠道。三是推动的作用。要推动新闻出版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要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传播能力,特别是建设新闻出版强国,中国出版政府奖的评选,将会切实起到催生精品、表彰先进、鼓励创新、倡导奉献的重要作用,成为行业发展的“助推器”。
中国出版政府奖是国家设立的新闻出版行业的最高奖,既是以往我国出版行业公认的国家图书奖等多个权威奖项的延续,又是顺应出版事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的体现,奖项的设置更加科学、规范。2007年首次开评,每三年评选一次。第二届评奖正值“十一五”收官、“十二五”开局之年,意义重大。
另讯:3月18日下午,以“书香中国”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展览馆剧场举行。科学文化界知名人士纷纷出席典礼,并作为开奖嘉宾,分别宣读了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的获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