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网站要向社区模式转型
2011-12-29杨文轩
出版参考 2011年6期
出版业相对于互联网来说是传统产业,互联网又可分为传统互联网和新兴互联网。首先我们先看互联网正在发生什么?
第一,互联网正从开放走向封闭。最近网上有一篇文章《web由盛到衰》,讲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原来基于网页形态的互联网开始慢慢消退,基于流量的互联网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出版社网站基本是以信息为主体的网页形式。这篇文章还讲了一个观念,互联网正在从开放向封闭转化,目前这个过渡阶段是半封闭状态。我们发现不需要那么多东西,现状是信息泛滥无从选择,又回到了更传统的形态里面。iPad就是很封闭的体系,只能看到他提供的内容,而不像原来互联网可以到处逛。
第二,社群、圈子、兴趣小组的形成。第一代传统互联网是哪些企业?在美国是雅虎,现在已经衰退了,在中国门户网站是新浪、搜狐,他们其实也在衰退。今年上半年谷歌基于传统互联网的搜索网站也面临着Facebook最大的挑战,我们获取信息方式不是搜索一个简单网页形式,然后呈现给我们。现在出版社网站大部分是信息的堆积,而且信息都是无效信息。门户网站大量的信息堆积也是无效的堆积。相对于社群、圈子、兴趣小组,则组建了新兴的社会组织,构建了社会结构。从聚众市场向分众市场转化,通过网络找到社群,向社群推销商品,这就是湿营销概念。人与人之间的交换,这也是一个趋势,人体里99%都是水分,湿营销就是把整个互联网变成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社群、圈子、兴趣小组。我们上班打开百度新闻,主页是链接;中午看新浪微博。而在大众出版时代,我们通过报纸、杂志、电视机接受信息,是一个被强迫、被接受信息的时代。实际在大众传媒出现之前,在那些物质不丰富和小农经济社会里,通过邻居、族长、宗教领袖获得信息,现在互联网又回到了大众传媒的时代了,通过我们的微博、加入的一些小组、加入的一些成为粉丝的信赖的人。有人问我看你没跟很多人交往,也没看报纸,怎么知道那么多事情?我说中午一个小时新浪微博是获取信息渠道,那些人不仅仅告诉你最近发生什么,而且告诉你观点,对这件事情的评价,我们获取信息方式已经转变了,如果基于原来网页形式、搜索获取信息的方式,我们发现精力远远不够,获得需要的东西很有限,社群、圈子、兴趣小组越来越重要。
第三,自媒体、自渠道的形成。我们已经有更多的自我表达的载体,原来媒体被国家或者大的媒体集团控制,是强制性推送。现在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媒体。比如我现在有新浪的微博、搜狐的微博、新浪博客、腾讯博客、QQ空间,这些都是我们的自媒体,我们自己在发表意见。比如我在新浪微博有一万多粉丝,我的粉丝还是蛮忠诚的,经常能回应我,我就能表达。整个互联网开会都在通过微博直播。以前是摄像机,现在是几个屏幕直播的,基本都出现在一些大的互联网现场,场外和场内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多。以前做出版,跟媒体有不少关系,而现在是问粉丝有多少。还有自我推销的渠道,我自己做一个网站。原来我们解决不了结算问题,现在有自己的结算体系,淘宝、有啊、拍拍等很多第三方平台能够建立自己的一个渠道,我们跟读者距离越来越短了,但是广度会越来越宽。
第四是社交+应用。人人网有一个网页游戏“偷菜”就是社交+应用,偷腻了以后就开发了很多应用,把各种各样的应用装进去。未来有很多终端,包括明年平板电脑会开自己的应用商店。以后网站是社交+应用,应用的概念超过了书、游戏、视频,以后的应用可能是一个混合的多媒体、流媒体的形态,而不是单一的书的形态。我们了解这个趋势以后,就知道自己往哪个方向走了。传统出版业是一个特别落后保守的行业,第一代互联网时代已经落伍了,第二代互联网,传统出版业还是基于一堆信息网页的时代,现在大部分网站主页基本停留在第一代互联网。互联网还是传统互联网和新兴互联网共存的状态,有的还没有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估。
国外出版业发生了什么?以下是发生在出版商身上的故事:一是康拉思绕过传统出版商与亚马逊合作,就具有标志性的意义,首先是出电子书,然后再出纸本书;二是版权代理公司安德鲁直接与数字出版商合作,在整个欧美市场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三是一个励志类作家戈丁抛弃了传统出版商做自助出版。第一类是抛弃了传统出版社,而第二类是找了条件更好的出版社,第三类属于作家抛弃了整个传统出版业,建自己的网站,销售自己的纸本书、电子书,还提供印发服务,通过打造社区集聚人流,用数字工具跟用户交流,比如Facebook。戈丁的书没有通过传统出版商出版,也没有通过零售书店,甚至网络书店,也不给亚马逊来卖,自己建立了一个自媒体自渠道,这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现在必须要重新思考一下,传统出版业的价值。以前认为是策划、编辑和营销,但是我们发现实际什么也没有。我们的出版经过很冗长的评估,营销也没有效率,渠道也没有信用,现在回款也越来越难。
未来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是我们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这个模式在中国早已经存在,比如作者把稿件直接投给网站,就是一个社区模式。那些畅销作家,每个人都是优秀出版商。今年我出版了韩寒的书,他已经有很好的营销能力。韩寒的父亲在淘宝网开了一家网店,能把他的一本书卖到几万册。在社交网站互联网时代,我们原来拥有的优势,越来越式微了。最近当当网和京东网在打价格战,下一时期第一代电子商务可能会慢慢被淘汰。现在通过了解和把握这些社区模式,我们还有机会。当很多作者都醒悟过来的时候,我们已经没有机会了。
我们现在在做什么?很多出版社网站基本上是信息平台,把大量无意义的东西堆积在上面,发布产业信息、新书信息,只有一部分交易功能。数字出版热后,变成了内容网站,但我们发现没有下载功能,没有付费阅读功能,实际也是一个空对空的,整个出版业落在了时代后面。
那么,我们出版业网站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呢?交互不够;形式单一;几乎没有很好的用户界面设计,对读者没有任何吸引力;过于依赖于自有资源。无论从内容本身还是形式,其实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我们看看未来网站怎么来做?首先做一些模式探讨,设计一个无论线上线下的商业模式,同时产品模式、媒体模式、社区模式要逐一分析,要知道内容产业的趋势是免费和低价趋势。
我们应该怎么做?首先建立人气社区,围绕作者和内容的社区。这就是一个挑战了,怎么集聚人气,这里有很多工具和营销方法,一是集货,一是集客,然后开发各种各样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