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合刊参考答案
2011-12-29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1年8期
第一编 语言文字运用
第一章 识记
第一节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巩固练习
1.C(A项中“横祸”的“横”应读hèng。B项中“当成”的“当”应读dàng。D项中“供认”的“供”应读gòng)2.D(A项中“倥”读kǒng。B项中“奔”应读bèn。C项中“荷”应读hè)3.A(B项中“中”应读zhòng,“辟”应读pì。C项中“沿”应读yán。D项中“量”应读liàng)4.D(A项中“稗”应读bài,“裨”应读bǐ。B项中“讷”应读nè,“枘”应读ruì。C项中“兴奋”的“兴”应读xīng)5.D(A项中“处分”的“分”应读fèn。B项中“寿数”中的“数”应读shu,“数典忘祖”和“数九寒天”中的“数”应读shǔ。C项中“老缪同志”的“缪”应读miào,“未雨绸缪”的“缪”应读móu)6.A(B项中“创巨痛深”的“创”应读chuāng。C项中“横财”的“横”应读hèng。D项中“应该”的“应”应读yīng)7.C(“锐不可当”应读dāng)8.A(B项中“症结”的“症”应读zhēng。C项中“作坊”的“作”应读zuō。D项中“佣金”的“佣”应读yòng)9.B(A项中“挑”应读tiǎo。C项中“号”应读háo。D项中“属”应读zhǔ)10.C(“泥墙”的“泥”和“泥古不化”的“泥”都读nì)11.B(①峪yù②犷guǎng③褒bāo④缔dì⑤濒bīn⑥隔gé⑦蝼lóu⑧帧zhēn)12.B 13.D(A项中“呜咽”的“咽”应读yè,“咽喉”的“咽”读yān,“咽气”“狼吞虎咽”的“咽”皆读yàn。B项中“哺”“捕”皆读bǔ,“脯”读fǔ,“铺”读pù。C项中“辽”“嘹”皆读liáo,“镣”读liào,“了”读liǎo。D项皆读shà)14.B(A项“悌”读tì,C项“偕”读xié。D项“空”读kòng)15.A(B项“涸”读hé。C项“剽”读piāo。D项“蛰”读zhé)16.B(A项“岗”读gǎng。C项“监”读jiān,“鲜”读xiǎn。D项读“艾”yì)17.C(A项“梏”读gù。B项“曲”读qū。D项“赝”读yàn)18.C(A项“抹”读mā。B项“悼”读dào。D项“称”当“合适”讲时读chèn)19.C(A项“蛊”应读gǔ。B项“为渊驱鱼”的“为”应读wèi。D项“俎”应读zǔ)20.B(A项“扑”应为“仆”。C项“臭”应读chòu。D项“漫”应为“蔓”)21.A(B项中“铜臭”“乳臭未干”的“臭”皆读xiù。C项中“模具”“装模作样”的“模”皆读mú。D项中“飞来横祸”的“横”读hèng)22.A(B项中“曲”读qǔ,“弦”读xián。C项中“度”读duó。D项中“阿”读ē)23.D(“丧钟”的“丧”应读sāng)
创新测试
1.C(A项中“载歌载舞”的“载”应读zài。B项中“角弓反张”的“角”应读jiǎo。D项中“蒙哄”“蒙骗”的“蒙”应读mēng)2.C(A项中“附”读fù。B项中“衅”读xìn。D项中“调”应读diào)3.D(A项中的“偿”应读cháng。B项中“伺”应读sì。C项中“缪”应读móu,辟应读pì)4.B(A项中“蒙哄”“蒙头转向”应读mēng。
C项中“头角峥嵘”的“角”应读jiǎo。D项中“省俭”的“省”应读shěng)5.B(A项中“宝藏”的“藏”应读zàng。C项中“处所”的“处”应读chù。D项中“专横跋扈”的“横”应读hèng)6.A(B项中“结”应读jié。C项中“芜”应读wú。D项中“苔”应读tái,“应”应读yīng)7.C(A项中“剥皮”的“剥”应读bāo。B项中“处长”的“处”应读chù。D项中“混水摸鱼”中的“混”应读hún)8.D(A项中“谋”应读móu。B项中“埠”应读bù。C项中“袂”应读mèi)9.C(A项中“忾”应读kài,“戚”应读qī。B项中“宿”应读xiǔ。D项中“蓿”应为xu,读轻声;“畜”应读chù)
第二节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巩固练习
1.C(A项“上”应为“尚”。B项“渲”应为“宣”,“萤”应为“荧”。D项“劳”应为“牢”)2.C(A项“阵”应为“镇”。B项“事”应为“适”。D项“蔽”应为“敝”,“骨”应为“股”)3.C(A项“俩”应为“两”,“廷”应为“庭”。B项“捡”应为“拣”。D项“纳”应为“讷”,“弦”应为“旋”)4.D(A项“乱”应为“滥”。B项“泄”应为“泻”。C项“棉”应为“绵”)5.C(A项“焕”应为“涣”。B项“齐”应为“其”。D项“谍”应为“牒”)6.A(B项“手”应为“首”。C项“心无旁鹜”应为“心无旁骛”,“趋之若骛”应为“趋之若鹜”。D项“振耳欲聋”应为“震耳欲聋”,“震聋发聩”应为“振聋发聩”)7.A(B项“序”应为“绪”。C项“劈”应为“披”。D项“叠”应为“迭”)8.C(A项“势”应为“事”。B项“瘴”应为“障”。D项“蹉”应为“磋”)9.C(A项“渔”应为“鱼”。B项“败”应为“拜”,“必”应为“毕”,“凭”应为“平”。D项“循”应为“徇”)10.D(A项“仓”应为“舱”。B项“与”应为“予”。C项“尤”应为“犹”)11.B(A项“瑜”应为“渝”。C项“焕”应为“奂”,“颤”应为“战”。D项“恰”应为“洽”)12.D(A项“穿”应为“川”。B项“荫”应为“茵”。C项“合衷共济”中的“合”应为“和”)13.D(A项“了”应为“瞭”,“鱼”应为“渔”。B项“井”应为“阱”,“繁”应为“烦”。C项“喧”应为“暄”)14.D(A项“柄”应为“炳”。B项“僵”应为“缰”。C项没有错别字。D项“殒”应为“陨”,“雀”应为“鹊”)15.C(A项“溯”应为“朔”。B项“训”应为“驯”。D项“符”应为“副”)16.B(A项“誓”应为“视”。B项“籍”应为“藉”,“经”应为“禁”。C项“为”应为“维”。D项“磬”应为“罄”)17.C(A项“抗”应为“亢”。B项“察”应为“查”。C项“课”应为“科”,“利”应为“俐”。D项无错)18.B(A项“搏”应为“膊”,“译”应为“绎”,B项“沤”应为“呕”。C项“固”应为“故”,“宏”应为“洪”。D项“婉”应为“惋”,“惨”应为“残”)19.C(A项“黩”应为“渎”。B项“戌”应为“戍”。C项“匮”应为“篑”,“嘻”应为“嬉”。D项“循”应为“徇”)
创新测试
1.C(A项“篡”应为“纂”。B项“嘻”应为“嬉”。D项“必竟”中“必”应为“毕”,“荜路蓝缕”中“荜”应为“筚”)2.A(B项“首”应为“手”。C项“博”应为“搏”。D项“蚂”应为“马”)3.B(A项“理”应为“礼”。C项“撕”应为“厮”。D项“罄”应为“馨”)4.D(A项“帮”应为“邦”,“知”应为“支”。B项“招”应为“召”。C项“搏”应为“博”)5.C(A项“青”应为“清”。B项“采”应为“彩”。D项“仑”应为“伦”)6.B(A项“殓”应是“殄”。C项“燥”应是“躁”。D项“鹜”应是“骛”)7.C(A项“娇”应为“矫”。B项“惠”中应为“慧”。D项“磬”应为“罄”)8.B(A项“竞”应是“竟”。C项“耸”应是“悚”。D项“功”应为“工”)9.B(A项“遣”应为“谴”。C项“辑”应为“缉”,“蜚”应为“斐”。D项“讳”应为“晦”)10.A(B项“捡”应为“拣”。C项“粹”应为“瘁”。D项“响”应为“享”)11.A(B项“誓”应是“势”,“荣”应是“容”。C项“宵”应是“霄”,“矛”应是“茅”。D项“怠”应是“殆”)12.D(A项无错别字。B项“颍”应为“颖”。C项“副”应为“幅”,“新”应为“心”,“份”应为“分”。D项“厚”应为“后”,“苍”应为“沧”)13.B(A项“拟”应为“泥”。C项“奈”应为“耐”。D项“搏”应为“博”,“事”应为“是”)14.A(B项“减”应为“简”。C项“利”应为“厉”。D项“钢”应为“刚”)15.C(A项“焕”应为“奂”。“擅于”应为“善”。B项“决”应为“抉”,“诤”应为“锃”。D项“代”应为“待”,“做”应为“作”)
第二章 表达应用
第一节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巩固练习
1.D(A项“前不久,网络上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票选‘国学大师’的活动,结果头一名是鲁迅”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陈述票选的事实,陈述结束后应用句号。B项选择问句一般只在最后使用问号,应将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C项该句“刻着”一词没有提示性,后面的冒号要删掉)2.A(B项将问号改为逗号,“这是谁干的”作“知道”的宾语,只是陈述句的一部分。C项“米呀、面呀、青菜呀、猪肉呀”这一类带有语气助词的并列词语后面应用逗号隔开。D项引语“全民偶像”作为句子的一个成分,应将句末标点放在引号外)3.B(A项“是保还是压”单用是一个选择问句,但现在它作全句的宾语,全句是一个陈述句,应将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C项“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忠于职守、埋头苦干”实际是四个非主谓句,应将顿号改为逗号。D项应将第一个句号改为冒号)4.C(A项“安排”后的冒号无法管到句尾,可将其改为破折号,同时在“很合理”前再加一破折号。B项应将引号和书名号互换。“中国青年报”是报刊名,应用书名号;“开胸验肺”应用引号。D项用了“等等”就不能再用省略号)5.C(A项前两个句子都是陈述句,应分别将问号改成逗号和句号。B项前一分句含有两个并列的层级,最小层级运用顿号后,较大的层级就应用逗号,应将第二、四个顿号改为逗号。D项“证明”后的并列复句从正反两方面陈述,“证明”所在句具有提示性和总述性,应将其后的逗号改为冒号)
创新测试
1.B(A项这是一个感叹句,应将句末的句号改为叹号。C项“人口众多”“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经济飞速发展”是四个并列短语,在句中作定语,应将逗号改为顿号。D项冒号表示解释时,不能和表解释的词语“即”同时使用,应将冒号改为逗号)2.A(B项“素质到哪里去了啊?你这人。”是一个倒装句,应改为“素质到哪里去了啊,你这人?”。C项“同时”表明这是一个并列的多重复句,应将其前面的逗号改为分号。D项一个句子内不能连续使用两个冒号,可将第一个冒号后加前引号,结尾加后引号,第二个冒号改为逗号)3.D(A项将两个叹号分别改为逗号、句号,因为这是两个陈述句而非感叹句。B项表示概数时,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能用顿号隔开。C项“一声”和“蛇,快躲开”是同位关系,不能用冒号,应删除)
第二节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巩固练习
1.A(包含:里面含有;包涵:请人原谅。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害;保证:担保;担保做到。本来:原有的,原先,表示理所当然;原来:从前,起初的,表示发现真实情况)2.D(补偿:抵消损失、消耗等,补足缺欠、差额等;弥补:把不够的部分填足。不齿: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不耻:不以为耻。不只:表示递进的关联词,可换成“不仅”或“不但”;不止:继续不停;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3.D(“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应改为“震耳欲聋”)4.C(C项从一而终:封建时代女子的爱情婚姻观念,认为女子一生只能嫁一个男人。此处应为“始终如一”。A项怨天尤人:抱怨天,责怪别人,指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一味地归咎于客观原因,埋怨他人。B项冰山一角:指显露出来的只是事物微小的一部分。D项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创新测试
1.A(唾手可得:比喻极容易得到。B项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含贬义,不能表示紧跟潮流。C项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D项墙倒众人推:比喻一个人失势或倒霉时,备受欺负,与“团结合作”的意思相矛盾,应用“众人拾柴火焰高”)2.B(A项偷鸡不着蚀把米:比喻本想占便宜反而吃了亏。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不能替换。B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可替换。C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喻对问题不作根本彻底的解决,只从表面现象或枝节上应付。目无全牛:比喻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不能替换。D项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厉兵秣马:磨好兵器,喂饱马匹,指准备战斗。不能替换)3.C(A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出发有不同的看法。各执一词: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形容意见不一致。二者不能替换。B项指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倚马可待:比喻文思敏捷,下笔成章。不能替换。D项新官上任三把火:指官员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下车伊始:旧指新官刚到任。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不能替换)
第三节 辨析并修改病句
巩固练习
1.D(A项语序不当。应将“巴基斯坦政府”放到“自从”后面。B项成分残缺。可改为“是助长其嚣张气焰的‘保护伞’尚未打掉的表现”。C项搭配不当。“出色工作”与“采用”不搭配,可将“出色工作和”删掉)2.A(B项搭配不当,应把“提升”改为“发展”。C项此句关联词使用不当,可改为“城市化不仅是让农民搬进城里,更重要的是……”。D项“当初”与“始料未及”重复,应删去“当初”)3.B(A项偷换主语,最后一句的主语应该是“他”,而不是“一些人”。C项句式杂糅,可删掉“的目的”或“为了”。D项搭配不当,应将“购房者”改为“购房需求”)4.C(A项句式杂糅,可删去“的缘故”。B项结构混乱,应在“出现”后加“的”。D项搭配不当,应改为“创造了……新纪录”)
创新测试
1.B(A项否定失当。否定的反问表肯定,全句表达的意思与陈述者主观意思刚好相反,应去掉“不”。C项成分残缺,应改为“我们将按照‘融合……世界’的要求,努力……”。D项介词误用,应把“自然科学对我并无特别兴趣”改为“我对自然科学并无特别兴趣”)2.A(B项关联词搭配不当。“既然”和“所以”不能搭配,应将“所以”改为“就”。C项句式杂糅。可删去“不可”或将“就必须”改为“非”。D项搭配不当。定语“一滴”和中心语“泪光”搭配不当,可将“泪光”改为“泪水”)3.①“无力地”属重复修饰,且与原句不协调,删去它简洁而协调;②“落下地来”与“棉絮一样”的雪花的姿态及“无目的”不协调,改为“四处飘落”更贴切形象;③原句啰唆,不简练,改后更简洁;④原句不合常理,改后符合常理。因为石板路中间的积雪易化,泥泞路的雪与泥是相混的。4.②“买到”改为“购买”;③“宣传广告”删去“广告”;④“发证机关或编号”中的“或”改为“和”;⑤“国家的官方网站(www.cnca.gov.cn)可进行登录查询”改为“消费者可以通过登录国家的官方网站(www.cnca.gov.cn)进行查询”;⑥“举报、反映”改为“反映、举报”。5.①(或②),⑥,⑨(或⑩)。(“一个人之所以会变坏的原因”中,“之所以”和“的原因”都表示原因,成分赘余,必须删去一个。由于③处已经说了“受到坏的影响”,所以⑥处“受了坏人的影响”是重复,必须删除。⑨处“多方面的”和⑩处“各种”都有表示不止一种的意思,重复,因此这两处也必须删去一处)
第四节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巩固练习
1.田园里那一树树的桃花,开在山坡上、菜园边、泥墙下,像一片片灿烂的红云,温暖着乡下人家的生活,简朴温馨。2.读天,广阔无边的天,却自有一种高远的气质、一种博大的襟怀,令人肃然起敬,心境也变得澄明。读地,坚实厚重的地,看上去萧条而寂寞,其实地下的生命正在酝酿,潜藏的希望正在积蓄,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3.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以为成功积累经验,意味着你离成功又近了一步;没有失败,你就不会有战胜怯懦的勇气,就不会有获得成功所需的坚忍。4.腾空而起的焰火,像一条条飞天的巨龙,直冲云霄,伴随着艳丽的色彩炸开,闪耀着,光彩夺目。人们昂着头,有的捂着耳朵,有的指着天空,有的舞动着双手,有的还有节奏地跳跃着,惊奇、兴奋、欢乐无不写在每个人的脸上。5.(1)夏夜的海滩,凉风阵阵,看到孙子在尽情地嬉戏,爷爷露出了慈爱的眼光,向孙子挥着手,幸福地笑了。(2)看着邻居新买的小轿车,张三投之以羡慕的眼光,由衷地赞叹:这车真漂亮!哪天我也去买一辆!(3)柜台上,一个商人接过钞票,兴奋地点起来,看他点数钞票时那专注的眼光,我想此时他满眼都是钞票了。6.云雀 音节 方言7.铁路订票 审批过程 企业资料 全面屏蔽8.云南赠送给中国科技馆的3具恐龙化石,将在中国科技馆新馆展出。9.广州推出首个“大拇指”志愿行动
创新测试
1.因为缺水不少死去了。但枯死的胡杨林仍高举着一条条痉曲的、干枯的胳膊一齐对着蓝天,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密密麻麻、粗粗细细的胳膊汇成了一个坚强的方阵,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死去的自己而坚守。2.在有着无限乐趣的百草园中,童年的鲁迅到处翻找着何首乌的根。3.漫天星斗,遥挂似垂,几与辽阔的平野相贴;江上的明月,在万里大江滚滚的波涛上翻滚。置身其间的诗人,面对这一阔大雄伟的境界,顿时产生了一种宇宙苍茫无穷之感。4.情景一:第一次独自远行,置身于陌生的车站,我的感情如涌动的潮汐,翻滚不停;如猛烈的骤雨,下个不停;如漫天的飞雪,飘个不停。情景二:在课堂上,老师突然点名表扬思想正在开小差的我,我的感情如骤起的波澜,是高兴,是惭愧,还是内疚?道不明,说不清。5.俗话说:“不如意事常八九。”是的,人生在世总会遇上许多不如意,如:评先进没有自己的份,分住房没有自己的名……一生中的不愉快数不清,但我们要以一颗平常心待之。只有淡泊名利,才能随时都拥有一份愉悦的心情。6.新媒体 多平台 互联网体系 传播7.李开复是Google全球副总裁,是一个受东西方文化影响深刻的华人,是中国大学生心目中的“超级辅导员”。8.中学生作文竞赛频现周杰伦的歌词,这反映了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向通俗靠拢的趋势,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今中学生的关注点及崇尚面。9.生态补偿机制就是在生态文明“东强西弱”的格局下对西部地区为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而牺牲传统意义的经济发展作出补偿的机制。10.(1)制取原料气(2)进行催化反应(3)(深度)提质加工
第五节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巩固练习
1.如果没有中外名著的阅读,就没有学生道德修养的进步,就没有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学生文化的丰富。2.出身于小资产阶级家庭、与歌德同一时代、号称“穷人的歌者”的德国著名作家黑克特,以他的散文《两条路》向人们展示了人生道路上惊心动魄的选择。3.远站着聆听才觉得深情 友情,放远了回忆才觉得珍贵4.音乐可以让那些敢于忏悔自己一生过错的,敢于承认自己心底欲望的听众的各种非理性的欲望得到净化。5.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因此把流畅自如的水、宁静自守的山看成智者和仁者的象征。6.独特的生活经历深深地影响着颜之推,他熟悉时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时代社会政治观察敏锐,批评中肯,因此《颜氏家训》成为关于六朝后期生活的独一无二的文献。7.(1)已融入了作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贡献(2)都将从作为思想家的爱因斯坦那里源源不断地获得前进的精神力量8.学术的创造性是要求你在充分理解前人长处的同时,发现前人没有达到的空白和缺陷,而不能纯粹地充当前人的吹鼓手。9.为善、诚实、守信等这些做人与经商的美德,是他能够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重新崛起,成为名冠荆楚的“快餐大王”的凭借。10.要成为能被别人所理解和接受的现实思想,必须为这种思想找到合适的“外衣”,用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11.“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逃逸救生塔,是为满足载人航天的需要,在传统“长征二号”运载火箭顶部加装的,它高八米,形状类似一个细长的避雷针,上端还装有一组侧向推力发动机。12.日本的服装公司运用了韩国研发的染色技术,制造出能改变颜色的T恤衫、圆领衫和运动短裤,它们能随体温或气温的变化而改变颜色。13.2月12日下午3时,曾经承载着几代中国足球人奋斗的历史和梦想的堪称中国足球史上一座最伟大的丰碑的沈阳五里河体育场伴着巨大的烟尘瞬间轰然倒地。14.易中天教授在中南大学礼堂举行的讲座主题是中国文化的精神。易中天教授主题是中国文化的精神的讲座在中南大学礼堂举行。
创新测试
1.上帝只给人一颗心,就是要我们做事一心一意;左右两个心房,就是要我们做事不但要为自己着想,还要为别人着想。2.浪漫多情的诗人 严谨认真的学者3.(1)儿啊,戴上博士帽,身价果然就不一样了。要不怎么说知识就是财富呢!(2)光有力气有啥用?懂得借助外力才办得成事。没听说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吗?4.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强调规矩对方圆的重要性。逆向思考就是过分强调规矩,限制过死,就会束缚人们的手脚、禁锢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创新意识。5.“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意思是任用某人就不要怀疑他,怀疑人家就干脆别任用他,强调用人重在信任。“响水不开,开水不响”,意思是烧水时发出声响表明水还没有烧开,水真正烧开了反倒不会发出声响,强调真正有本领的人不会自我吹嘘(或:夸夸其谈的人往往没有真才实学)。6.(1)寒也辛劳,暑也辛劳,师生共论寒暑;江也牵挂,河也牵挂,心中自有江河。(地理老师)(2)春风化雨,枝头花开传教箴;学子怡情,无声朗月颂师恩。7.世贸组织最不发达国家小组委员会最近通过了一项经济合作发展规划。这一规划是在多哈宣言有关条款的基础上制定的。其目的是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加快发展对外贸易。世贸组织总干事穆尔对该计划的通过表示欢迎。8.端午节——感谢先人,为我们中华民族树立了崇高伟岸的风范,爱国爱民,忠贞不渝,志洁行廉,刚正不阿。五四青年节——感谢年轻的伙伴,让我们共同享受友爱的欢乐、情谊的永恒。国庆节——感谢祖国母亲,为我们创造了和平优越的生活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六节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巩固练习
1.有伟大祖国的坚强后盾,有亿万人民的鼎力支持,有全体官兵的奋勇拼搏。2.如果你是一滴水珠,就不要渴望一夜之间汇入浩瀚的大海,在奔流的路上需要停下脚步积蓄力量。如果你是一条小鱼,就不要奢求一跃成龙,在奋斗的旅途中需要学会慢慢地等待时机。3.面对误解与仇恨,一笑而过是一种坦然宽容,然后保持本色,这是一种达观 面对烦恼和忧愁,一笑而过是一种从容豁达,然后努力化解,这是一种境界4.高速公路就像一个巨大的蜘蛛网,在辽阔的中国版图上迅速出现和蔓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时空观。5.救人,从来就没有值不值的问题,就像母亲从狼口奋勇夺回孩子一样,它迸发的是让人感动不已的人性之美,这难道不可歌可泣、可敬可赞吗?6.上联:(9)(7)(2)下联:(12)(11)(4) 上联:(8)(6)(1)下联:(5)(10)(3)7.石缝间的草/它倾听大地的呼啸/和路人们欢快的脚步声/它顽强地站在石缝中/显得倔犟而坚韧8.(1)用于工程建设,勇敢地燃烧了自己。(2)燃烧了自己,给别人以成就感,却从不知道索取些什么。9.让微笑潜入心灵,让微笑洒满人间。10.玄武湖波光荡漾,钟山柏万古长青。国父逸仙建立民国,人民解放正道沧桑。毛泽东诗云:“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11.(1)是什么组成了人生(2)如果不是你有了在暴风雨中行路的经历,你怎能知道那看似吓人、动人心魄的暴风雨其实并不可怕呢?12.陶渊明独爱菊,因菊“花之隐逸者也”,隐居避世;苏东坡只爱竹,因竹“亭亭玉立、凌风傲霜”,高风亮节13.蜀孔明 躬耕南阳 隆中出世 南征北伐 六出祁山 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14.(1)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之色”比做碧波、嫩竹,把“秋之色”比做夕阳、红叶,生动形象。(2)这个句子连用比喻、排比、顶真等多种修辞手法,总说理想的意义,在语势上造成一种回环迭起的气势,富有形象感、节奏感和音乐美。(3)把人生比做一场旅行,把抽象的人生写得具体生动。15.就像我们为了清洁,为了去掉灰尘,天天要洗脸,天天要扫地一样16.(1)一丝不苟,才有圆满结局。(2)企图网住别人却也网住了自己。17.(1)群山苍翠,江水澄碧,屹立在青山绿水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深情地注视着这片美丽的土地,注视着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2)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和苏轼,还有曹雪芹和鲁迅,用他们令人着迷而又撼人心魄的诗文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纪念碑。
创新测试
1.就像一粒种子,要想长大,就必须先要经过在泥土中挣扎的过程。如果不肯忍受被埋藏的苦闷,破土而出之时,就是它生命枯萎之日。2.①在朝阳的照射下,绯红似火②与蓝天共舞,洁白如玉③在春风中流淌,宛若彤云④灰暗的图画⑤满眼的凄凉⑥无边的哀愁3.一棵向上的春苗 一朵欢腾的浪花4.爆竹。本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抓住爆竹的特点,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5.大海迭起时,敢于勇往直前的扁舟 尝试是一堵阻止前进的墙6.(1)《枫桥夜泊》(2)比拟、对偶7.光脚走路可能一时痛快,不过那可容易扎脚8.友谊如彩绸 我们共同剪裁 缝制成一件绚丽的衣裳 友谊如油彩 我们共同绘画 描绘出一幅美好的图画9.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10.做山一样的人/不一定高大巍峨/但定要庄重挺立;做水一样的人/不一定波澜壮阔/但定要清澈明净11.音乐家的灵感常常变成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常变成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常变成完满的构图,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常是霎时的喜悦。12.①绵延着昆仑 流淌着黄河②唐宋的诗词 金元的曲剧③朴素大方 清新冷峻13.亲爱的同学,校园里有这么黑暗吗?你是不是忘记了我这支不算光芒四射,但一直默默地在你身边发光的蜡烛?还有一支,还有一支……看啊,一片光明,就在你的面前。不是吗?14.也许你无法拥有浩瀚的大海 但是你可以做清幽的小溪 也许你无法拥有辽阔的草原 但是你可以做执著的绿洲15.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飘浮的淡淡的白云。
第七节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巩固练习
1.B 2.不要和诱惑较劲,而应离它越远越好。3.结论:中学生个人消费过高,人均年消费竟超过当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启示:引导中学生合理消费应成为中学生教育工作者工作的组成部分。结论:高科技数码产品已成为不少中学生的消费对象。启示:中学校园将是潜藏巨大商机的数码产品消费市场。4.淡薄,是一片深秋的月光,有些寒意遥远,是隔海的呼唤,有些空旷5.对别人多说鼓励的话、安慰的话、称赞的话、谦让的话、温柔的话 敞开心扉,对别人诚恳 以善意的目光去看待别人6.国内汉语“落寞”,海外“汉语热”持续升温,国内必须加强汉语教学。7.赞成。这是政府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排忧解难的一种做法,值得提倡。如果每个干部都这样做,许多问题就能尽快得到解决。反对。对于公众而言,最重要的其实并非得到一张印有书记、市长电话的“名片”,而是找到造成时下民意阻塞的根源,并疏通现有的民意传递管道。8.应该接受捐赠。烟草公司的捐赠行为无疑是一种善举,是支持世博会的一种表现。对这种善意和爱心,理当给予赞赏,并应该鼓励他们以后继续向诸多公益项目慷慨捐赠。(或:烟草公司给公益事业捐款当然是好事,但世博会作为纯洁、绿色、文明、和谐的健康盛会,如果接受了烟草公司的捐赠,就有可能对我国的国际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上海世博局谢绝烟草公司的捐赠是对的)9.(1)武侠言情和娱乐休闲的阅读比例之和超过阅读总量的三分之二,文学历史和时事政治的阅读比例之和不足阅读总量的三分之一。(2)①相当多的学生课外阅读时只喜欢轻松的内容,不注重阅读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性,缺乏年轻人应有的责任意识。②需要改变。因为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只有提高青少年的素质,才能提高民族的素质。
创新测试
1.B(根据材料,本语段应该按照逻辑顺序排列。⑥紧承“他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最早认识的外国歌星之一”,②⑤是总结,要放在一起)2.C(根据材料,本语段应该按照逻辑顺序排列。从内容上看,①③应连在一起;⑤⑥是举例说明,应连在一起,据此可确定顺序)3.D(材料第一句着力于写月亮、月光,第二句也应紧承上句语意。A项的前一分句与上文承接自然,但“好像都在燃放着焰火”不合情境。B项最后一个分句说的是“天空和地上”,与“变成了……的世界”不搭配。C项中的“妩媚的影子”不合语境)4.B(首先从内容上去思考,上面是“诗韵”,接下来应该描写诗韵的场景,所以后面的内容是油画、群雕、文章,再按句式考虑即可)5.②④①③6.②③④①⑤⑥(②紧承开头句,③④紧接其后.①承上启下,⑤⑥是对①的阐述)7.(1)无论有否研究性学习参与经历,八成以上(或“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这门课程。(2)有参与经历者对该课程的喜欢比例比无参与经历者更高。8.(1)①国际公众对中国的经济形象、文化形象、北京形象的评价均高于对中国人形象的评价。②新加坡公众对中国经济形象、中国文化形象、北京形象的评价都高于英美两国接受调查的公众的评价,但对中国人形象的评价却较低。(或①国际公众对中国经济形象的评价最高。②英国公众对中国的经济形象、文化形象、北京形象的评价均低于美国和新加坡,而对中国人形象的评价高于美国和新加坡)(2)用文明塑造中国人的新形象,用真诚塑造中国人的新名片。9.多数人喜欢发手机短信;对于发短信,亚洲人比欧美人兴趣更浓。10.冷空气骤然南下,好天气转瞬即逝。我市未来一天晴天不再,中雨与低温相伴,大风也赶来凑热闹。出门的朋友,请注意保暖,带上雨具,注意安全。
第二编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识记
第一节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巩固练习
一、1.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2.不患贫而患不安3.借书满架 偃仰啸歌4.楚虽三户能亡秦5.栏杆拍遍 无人会6.竹杖芒鞋轻胜马
二、1.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2.位卑未敢忘忧国 事定犹须待阖棺 出师一表通今古 夜半挑灯更细看3.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三、1.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四、1.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老夫喜作黄昏颂 满目青山夕照明2.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3.六王毕 四海一 蜀山兀 阿房出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五、1.(1)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2.(1)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2)梅花香自苦寒来。(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创新测试
一、1.(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或: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或: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2.(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枝上柳棉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二、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2.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将军白发征夫泪 人比黄花瘦3.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第二节 识记文学常识
巩固练习
一、1.①散文②赋③诗④词⑤曲(或杂剧)⑥小说2.(法国)莫泊桑、(俄国)契诃夫、(美国)欧·亨利 家
春 秋3.莫里哀/拜伦4.离骚/狄更斯5.水生 水生嫂/俄/契诃夫6.曹操/龟虽寿/巴尔扎克7.田园/司汤达/红与黑8.丁玲/加西莫多9.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夏洛克/莫里哀/悭吝人/阿尔巴贡/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果戈里/死魂灵/泼留希金10.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11.天方夜谭/先秦12.短篇小说/浪漫主义13.“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意大利/薄伽丘14.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15.艾青/保尔·柯察金16.梁实秋/法捷耶夫17.李季/但丁18.四/话/五/话19.西/刘向/安娜·卡列尼娜20.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罗贯中
二、1.B(A项《伪君子》的作者是莫里哀。C项《西游记》不能说是古典白话小说的典范。D项《资治通鉴》不属于二十四史)2.C(《巴尔扎克葬词》的作者是雨果)3.C(元代主要是戏剧,小说发展并不明显)4.B(《死魂灵》为长篇小说,《钦差大臣》为讽刺喜剧)5.A(《四世同堂》是小说不是剧本)
创新测试
1.①(√)②(√)③(×)(“晋朝”应该是“南朝”)④(×)(“子美”是杜甫的字,韩愈的字是“退之”)2.“没有”错误,应该是“也有”。三处的“题目”错误,应该都是“词牌”。3.《离骚》-屈原-战国/《喻世明言》-冯梦龙-明朝/《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长生殿》-孔尚任-清代4.《高老头》-巴尔扎克-法国/《堂吉诃德》-塞万提斯-西班牙/《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俄国/《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英国
第二章 理解
第一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巩固练习
1.B(借出、借给)2.(1)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第一个“是”为动词,译为肯定;第一个“非”为动词,译为否定;“务”译为务必、一定)(2)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见……于”表被动,“所以”两个均译为“原因”,“嫉”为动词,译为嫉恨)(3)有违背他管理(节制、调度)的将吏,想按军法杀掉他们却未能做到。(此句为定语后置句,“节度”为动词,译为节制、调度)
文言文参考译文
师鲁,河南人,姓尹,名洙。可是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们所看重。世上了解师鲁的人,有的推崇他的文学才能,有的佩服他看问题有见解,有的赞美他的才干。至于说到他的忠义之节,无论处在逆境还是顺境,面临灾祸还是喜庆,都无愧于古时君子之风,然而天下称赞师鲁的人未必全都知道这些。
师鲁写文章,简洁而有章法。博学强记,通古知今,在(解读)《春秋》上有专长。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不胡乱听从别人的意见而随便停止,人们也很少能超过他。遇事无论难易,敢做敢当,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
师鲁年少时考中进士,做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调任山南东道掌书记的官职,做伊阳县知县。王文康公荐举他的才能,皇帝召见面试后,让他担任馆阁校勘,又调任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被贬到饶州,谏官、御史不肯替范公说话。师鲁上书,说范仲淹是他的师友,希望能够一同被贬。师鲁被贬监管郢州酒税,又调往唐州。这时,(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守孝期满,又担任太子中允、河南知县的官职。西夏赵元昊叛乱,陕西一带兴兵作战,大将葛怀敏上奏朝廷起用师鲁担任经略判官。以后众将在好水打了败仗,韩公被贬官做秦州知州,师鲁也被调往濠州任通判。过了很久,韩公上奏朝廷,师鲁又到秦州做通判。又调到泾州任知州,又到渭州任知州,兼任泾原路经略部署的官职。又到潞州任知州,处理政务有仁爱之心,潞州人至今思念他。累官升至起居舍人,掌管龙图阁。
师鲁在天下太平时唯独喜欢谈论兵事,写了《叙燕》《息戍》两篇文章流行于世。他提出的军事备战的主张,叙述的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全是当时利害所在。又想训练土兵代替戍守的士卒,来减少边境的开支,以此作为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都未能施行。等到元昊臣服,西部边兵解除戒备,师鲁也离开现职,他的言论主张也得罪了一些权臣。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称赞师鲁的人,对于师鲁的才能,也未必全部了解。
开始的时候,师鲁在渭州任职,有违背他管理(节制、调度)的将吏,想按军法杀掉他们却未能做到。这以后一些官吏到京师,向朝廷上书控告师鲁把公家的钱借予部将,师鲁被贬做崇信军节度副使,又调职监管均州酒税。他生了病,缺少医药,被抬到南阳求医。病好了,他依着几案坐着,看到幼子在眼前,也没有疼爱的表情,和宾客谈话,始终不涉及他的私情。享年四十六岁,去世。
二、1.C(应是“由北向南”)2.(1)我并非贪生怕死,只因为现在时机对我方不利,白白牺牲士兵而不能立功。(既然)现在您拿不愿牺牲来责备我,那我就当在你们之前先出战。(2)(我)本来指望可以讨伐敌人、保卫边疆来报答皇恩,谁知却被奸臣逼迫出兵,致使军队遭惨败,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来呢!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杨业是并州太原人。父亲杨信,担任后汉麟州刺史。杨业少年时性格豪爽不拘小节仗义行侠,善于骑马射箭,喜爱打猎,每次打猎所得猎物总是比同伴多一倍。杨业曾对他的同伴说:“我以后当将军领兵打仗,也会像(打猎时)用鹰犬去追逐野鸡和兔子一样。”他青年时代奉事北汉皇帝刘崇,担任保卫指挥使,凭着勇猛矫健而闻名。经过多次提升以后出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在战争中多次立功,所到的地方每战必胜,北汉人都称他为“杨无敌”。
宋太宗亲征北汉至太原,平日早就听说杨业的名声,曾经出重金想悬赏征求他。不久太原城在宋军的包围下已成了一座孤城,形势危在旦夕,杨业劝北汉主刘继元主动投降,以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刘继元投降后,宋太宗派遣宫中的使者召见杨业,十分高兴,让杨业担任右领军卫大将军。(出征北汉的)大军凯旋后,又加授杨业郑州刺史之职。宋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富有经验,又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正当契丹军队侵入雁门关,杨业率领部下数千骑兵从(代州北面的)西陉寨出发,从小路到了雁门关的北口,由北向南从契丹军队的背后发动攻击,将契丹军队打得一败涂地。因立有战功,杨业被升为云州观察使,仍兼管郑州、代州之事。从此,契丹军队一看见杨业的军旗就立即退兵逃走。
雍熙三年,宋朝军队开始北上对契丹的大举征伐,任用忠武军节度使潘美担任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令杨业为潘美的副手。不久,宋太宗下诏书,要将(云、应、寰、朔)四州的居民迁往内地,命令潘美等人率领部下的军队护送这些居民。这时契丹皇太后萧氏与她的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一起率领十几万军队重新攻陷寰州。
杨业对潘美等人说:“现在辽国军队正处在士气最旺盛的时候,不能同他们交战。”监军王侁说:“您一向被人称为‘杨无敌’,怎么现在遇到敌人却逗留徘徊不与他们交战呢?莫非您还有其他的意图吗?”杨业说:“我并非贪生怕死,只因为现在时机对我方不利,白白牺牲士兵而不能立功。(既然)现在您拿不愿牺牲来责备我,那我就当在你们之前先出战。”
临出兵前,杨业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次出兵必定失败。”于是杨业指着(代州西北的)陈家谷口说:“请各位将军在这里埋伏下步兵和弓箭手,分成左右两翼准备支援。等我战败退到这里时,你们就用伏兵从左右两边夹击敌军救援我,不然的话,只怕我会全军覆灭,不剩一人了。”潘美就与王侁带领部下士兵在陈家谷口排好阵式。从寅时一直守到巳时,王侁派人登上托逻台瞭望前面战场,以为契丹军队被杨业打败逃走,就想与杨业争功,马上带领军队离开陈家谷口。潘美不能阻挡,于是他(带领军队)沿着交河向西南前进了二十里。不久,听到了杨业兵败的消息,潘美立即指挥军队退却。杨业奋力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果然他到达了谷口。望见谷口无救兵,就捶胸悲恸,只能接着率部下兵士奋力作战,受伤达几十处,士兵们也几乎全部战死,杨业还亲手斩杀了百十来个敌人。后来因为战马受了重伤无法前进,于是被契丹军队俘虏。他的儿子杨延玉也在这次战斗中牺牲。杨业于是仰天长叹道:“太宗皇帝待我恩重,我本来指望可以讨伐敌人、保卫边疆来报答皇恩,谁知却被奸臣逼迫出兵,致使军队遭惨败,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来呢!”于是绝食三天而死。
创新测试
1.(1)建造(2)确实2.C(A项名词做状语,每天。B项名词做状语,像云一样。C项名词做动词用,用手抓。D项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3.B(A项通假分别为:嘱、暮。C项通假分别为:犹、凭。D项通假分别为:尔、背)4.(1)不仅是文与可,天下谁不敬重它的志节呢?(2)文与可对于竹君,真可以说是非常了解它的性情而又能详尽地画出它的本性。
文言文参考译文
大凡人们之间的称呼,地位尊贵的就称他为“公”,品行贤德的就称他为“君”,再往下的人就称为尔、汝了。有些公卿尽管地位尊贵,但天下人对他们只是表面敬畏而已心里并不敬佩,因此当面称他们为君为公,背地里称他们为尔为汝的大有人在。只有王子猷称竹为君,天下人都跟着称为君而没有异议。如今文与可又能用墨来画出竹君的形态,建造堂室来安置竹君,又请我写文章来歌颂竹君的品德,看得出文与可对于竹君,是何等偏爱了。
文与可为人端庄雅静,举止斯文,聪明正直,信实忠厚,士子们提高修养增加学识,时时刻刻磨砺自己,以求得与文与可相交往的,绝非少数。而他只对竹君格外中意。竹君疏放刚劲,没有特别的声色和气味能使人的耳目鼻口感觉愉快。那么文与可之所以厚待竹君,一定是认为竹君有异乎寻常的高洁品德。世间的寒冷,它的寒冷的程度未必都像霜雪风雨那样直接触到人的肌肤,而士人却很少有不为此欢喜忧愁失去他们所坚持的。就植物的角度来说,它们经受四季气温变化的幅度也非常大,而竹君却毫不惧怕。不仅是文与可,天下谁不敬重它的志节呢?然而只有文与可了解竹君最为深刻,最能了解竹君的品德。在雍容谈笑之间挥笔作画,迅速地把竹君稚嫩、成熟、枯老的形态,以及披伏、弯折、挺立的姿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用风雪凌厉来表现它的操守;用崖石的高耸嶙峋来表现它的志节。气候环境适宜时,就长得茂盛而不骄横;气候环境恶劣时,虽然瘠瘦却不凋敝。丛生时互不倚靠,独立时也无惧色。文与可对于竹君,真可以说是非常了解它的性情而又能详尽地画出它的本性。
第二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巩固练习
1.A(都是“因为”的意思。B项前者表承接;后者表递进。C项前者为介词“在”;后者为介词“对于”。D项前者是代词,代“大家”;后者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1)如果就恩泽声威所能达到,远处的外族前来朝贡的情况来说,与贞观初年相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2)按照法律不至于判死罪,不能容许无节制地处以严酷的刑罚。(3)人都苦于不能自己察觉毛病,你刚才未讲时,我自认为所做的事没有变化,等到听你论说后,(才知道)我的过失己很惊人。
文言文参考译文
贞观十一年,太宗对魏征说:“近来我所做的事的得失及政治教化,比以前如何?”魏征回答说:“如果就恩泽声威所能达到,远处的外族前来朝贡的情况来说,与贞观初年相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如果从德义与百姓暗中相通,民心高兴诚服来说,比贞观初年又相差很远。”太宗说:“远方外族来归服,应当是由于施与德义。过去的功业,为什么反而更大呢?”魏征说:“过去天下未安定,(您)常把德义铭记在心。不久因国内平安无事,逐渐增加骄奢自满的情绪。所以功业虽然盛大,德义始终赶不上贞观初年。”太宗又说:“所做的事比以前有哪些不同?”魏征说:“贞观初年,担心别人不进言,引导大家使他们进谏。三年以后,见有人进谏,能高兴地采纳听从。最近一两年来,不喜欢别人进谏,虽然努力听取和接受,而内心始终不高兴,确实有为难的样子。”太宗说:“在哪些事情上是这样的?”魏征回答说:“即位的初期判处元律师死刑,孙伏伽劝谏说:‘按照法律不至于判死罪,不能容许无节制地处以严酷的刑罚。’陛下就把兰陵公主的园子赏赐给他,价值百万钱。有人说:‘孙伏伽的所说的是一般的道理,而您所赏赐的太优厚了。’陛下当时说:‘自我即位以来,没有进谏的人,所以赏赐他。’这就是引导大家进谏。徐州司户柳雄对隋朝留下的人妄自给予俸禄等级。有人控告他,陛下就命令柳雄自己坦白,不坦白就给他定罪。柳雄始终坚持说是照实办理,竟然不肯坦白。大理寺查究得知柳雄的欺诈,将对柳雄处以死罪,少卿戴胄禀奏说,按照法律只应处以徒刑。陛下说:‘我已对柳雄裁断完毕,应处以死罪。’戴胄说:‘陛下既然不认为我的话对,请立即把找我交到司法部门去。罪不该死,不能乱用酷刑。’陛下很生气地派人去杀柳雄,戴胄拉住不放,反复(劝谏)达四五次,然后(您)赦免了柳雄。于是对司法部门的人说:‘只要能为我这样坚守法制,难道还怕滥用刑罚杀人夷族的事。’这就是以喜悦的心情来接受劝谏。往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触犯圣上旨意,陛下认为是诽谤。我上奏说,上书不激烈迫切,不能激励国君的意志,激烈迫切就类似于诽谤。当时虽然您听从我的话,赏赐了物品二十种,思想上却很不舒服,这是难以接受劝谏。”太宗说:“的确如你说的,除了你是没有人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都苦于不能自己察觉毛病,你刚才未讲时,我自认为所做的事没有变化,等到听你论说后,(才知道)我的过失已很惊人。你只要保持这样的忠心,我终究不违背你说的话。”
二、1.D(A项表修饰关系;表转折。B项定语后置标志;译为“……的人”。C项像;这样。D项都是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2.(1)因此要抛弃先王的现成的法令制度,而取法他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2)这个时代已经和先王的法令制度不相适应了,但还在说这是先王的法令制度,因而效法它,用这种方法来治理国家,难道不可悲吗?(3)所以说:好剑只要求它能斩断东西,不要求它一定是镆邪;好马只要求它一天能跑千里,不要求它一定是骥骜。
文言文参考译文
国君不效法古代帝王的法令制度,不是它不好,而是因为后人无从效法它。先王的法令制度,是经历了漫长的古代流传下来的,人们有的增补它,有的删减它,怎么能够效法它呢?即使人们没有增减它,也还是无从效法它的。凡是先王的法令制度,是适应当时的需要的,(过去的)时代不能与法令制度(的条文)一同存在下来。(古代的)法令制度即使现在还保存下来,还是不能效法它。因此要抛弃先王现成的法令制度,而取法他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先王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是什么呢?先王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就是从人出发,自己本来也是人,所以明察自己就可以推知别人,明察现在就可以推知古代,古代和现在是一样的,别人和自己也是相同的。明白事理的人,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够根据近的推知远的,根据现在的推知古代的,根据看到的推知未见到的。所以观察房屋下面的光影,就知道太阳和月亮的运行、早晚和寒暑季节的变化;看到瓶子里水结的冰,就知道天已经寒冷、鱼鳖已经潜伏了;尝一块肉,就知道一锅的味道、全鼎的调味的好坏。
楚国人要去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澭水里设立标记。澭水突然上涨,楚国人不知道,还是顺着(原来的)标记在夜间渡水,(结果被)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惊骇的声音如同大房屋倒塌一样。以前他们设立标记的时候,是可以(根据标记)渡水的,现在水位已经变化,水涨了很多,(可是)楚国人还是照着原来的标记渡水,这是他们为什么惨败的原因。现在的国君效法先王的法令制度,就有些像这种情况。这个时代已经与先王的法令制度不相适应了,但还在说这是先王的法令制度,因而效法它,用这种方法来治理国家,难道不可悲吗?
所以说治理国家没有法令制度就会混乱,死守古老的法令制度而不改变就会行不通,混乱和不合时宜都不能治理好国家。社会不同了,时代改变了,改变法令制度是应该的。就像好的医生,病症千变万化,用药也要千变万化。病症变了而用药不变,以前本来可以长寿的人,现在也变成短命的人了。所以做事情一定要根据法令制度来进行,修订法令制度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统治过天下的七十一位帝王,他们的法令制度都各不相同,不是一定要有所不同,而是时代形势不一样了。所以说:好剑只要求它能斩断东西,不要求它一定是镆邪;好马只要求它一天能跑千里,不要求它一定是骥骜。完成功名,这才是古代帝王追求的目标啊。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宝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就急忙用刀在船上刻个记号,说:“这里是宝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他就从他刻着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打捞宝剑。船已经走了,但剑没有动,这样寻找宝剑,不也是很糊涂吗?用旧的法令制度治理他的国家,正和这个(故事)相同。时代已经变了,而法令制度不变,用这种方法治理国家,岂不太难了吗?有个从江边上走过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在拉着个婴儿想把他投到江里去,婴儿啼哭起来。旁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这孩子的父亲很会游泳。”孩子的父亲尽管很会游泳,他的孩子难道就一定也很会游泳吗?用这种方法处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谬的。楚国人治理国家,就有点像这种情况。
创新测试
一、动词,可译为“赞许”/动词,可译为“给予”/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介词,可译为“和”/动词,可译为“对付”/动词,可译为“参与”/动词,可译为“结交”/动词,可译为“帮助”/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
二、1.B(A项前者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表修饰,相当于“的”。B项都是介词,译为“拿”“用”。C项前者为介词,译为“在”;后者为介词,译为“向”。D项前者为介词,译为“替”;后者为动词,译为“认为”)2.(1)弊害祸患公然流行,没有什么人能制止它;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什么人能拯救它。(2)使敌对的人降顺,使远方的人归附,招谁谁能不来呢?
文言文参考译文
管子说:“粮仓充实了(人民)就会懂得礼节。”人民不富足而能治理好(国家),从古代到现在,不曾听说过这样的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作,(就)有人要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有人要受冻。”生产东西有时间(的限制),但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上的)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天下,(计划)极细致周全,所以国家的积蓄足以作为依靠。现在许多人放弃农业去从事工商业,消费的人很多,这是天下的大害;淫靡奢侈的风气一天天滋长,这也是天下的大害。弊害祸患(这两种大害)公然流行,没有什么人能制止它;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什么人能拯救它。生产的人很少而耗费的人很多,天下的财产怎么会不用光呢?汉朝自从建立以来近四十年了,公和私两方面的积蓄还(少得)使人痛心。该下雨的时候不下雨,百姓就会忧心忡忡;年成不好,百姓交不了租税,(朝廷)卖官爵,(百姓)卖儿女。(这样的事)已经传入您的耳朵里了,哪有治理国家危险到这种地步而皇上不惊恐的呢?
世上有荒年和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如果不幸有方圆两三千里地面的旱灾,国家拿什么救济百姓?(假如)边境突然告急,数十百万的士兵,国家拿什么给他们发放粮饷?战争、旱灾相继而来,社会的财富极其缺乏,胆大力壮的人就聚众抢劫,年老体弱的人就会把孩子交换着吃。政治还没有完全上轨道,离朝廷远的地方怀有二心的人就一起争着起来造反了,这时(皇上)才惊慌起来图谋对付他们,难道还来得及吗?
积蓄贮存是国家的命脉。如果粮食充足而财力有余,什么事情会做不成?以此攻(城)就能攻取下来,以此防守就能守得坚固,以此作战就能胜利。使敌对的人降顺,使远方的人归附,招谁谁能不来呢?现在驱使百姓,让他们回到农田里,都从事农业生产,使天下人都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从事工商业的人和游民都转而从事农业,那么积蓄就充足,人民就乐于在自己的地方居住了。本来可以使天下富足安定,却竟然造成这种(积贮不足的)令人危惧的情形!我私下替陛下痛惜啊!
第三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巩固练习
一、1.梁太祖听说他的名声,提拔他做军校(此句为省略句)。他跟从庞师古渡过淮河,在淮南战死(此句为状语后置)。2.同光四年正月,冀王朱友谦入京朝见,明宗住在洛阳(此句为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因为朱友谦是旧交,所以在家里摆酒设宴(此句为状语后置)。3.元行钦担心他们发生争执,为他们调解才停止(争执)(此句为省略句)。没几天,朱友谦被诛灭全族(此句为被动句)。4.看见乡里故友亲戚死去,有坟墓没建的,就送给他们棺木收殓埋葬(此句为省略句)。5.天天以此自乐(此句是省略句),颐养自然的和气,安享自己的晚年,这真是近代懂得知足的良将啊(此句是判断句)。
二、1.等到宇文宪被杀后(被动句),李纲用没有帏盖的车子载着宇文宪的尸体,宇文宪生前的属吏都躲得远远的(省略句,省略了主语),李纲扶着棺材号啕恸哭,为他安葬之后才离开(省略句,“为”后宾语省略了)。2.唐令则是调教辅佐太子的官员(判断句),却将自己当做歌伎,进献淫声,惑乱太子的耳目,如果让皇上知道了,岂不是要连累殿下吗(宾语前置)?3.太原,是我大唐王朝兴起的地方(判断句),陈兵十万,粟米可支付十年,为什么这么快就丢了?4.李纲频频进谏不被听从(被动句),于是请求退休。5.潘仁,是贼帅(判断句),志在残杀,然而臣每次进谏他都能停止杀戮(省略句),任他的长史,所以心中无愧。
创新测试
一、1.越石父怒/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晏未尝得交也/今免子于患/吾于子犹未可也/越石父曰/吾闻君子屈乎不己知者/而伸乎己知者/吾是以请绝也。2.客有问季子曰/尧奚以知舜之能也/季子曰/尧固已治天下矣/舜言治天下而合己之符/是以知其能也/若虽知之/奚以知其不为私/季子曰/诸能治天下者/固必通乎性命之情者/当无私矣。
二、1.D(例句为状语后置句。A项为宾语前置。B项为判断句。C项为被动句)2.(1)宁戚想从齐桓公那儿谋取官职,因为穷困他无法向齐桓公举荐自己。(注意第一个分句是状语后置,第二个分句是省略句)(2)奇怪呀!这个唱歌的人不是一般的人。(注意此句是判断句)
三、1.A(例句为省略句,并且是状语后置句,与A项相同。B项为被动句。C项为判断句。D项为宾语前置句)2.(1)(东郭先生)将要向北到中山国去求取官职,他赶着跛脚的驴,用口袋装着书籍,早上行走迷了路,看到远处的尘土心里很害怕。(此句是省略句)(2)为什么不让我早点处在你的口袋里,来暂且活命呢?(第一个分句是省略句,省略了“于”)(3)然而墨家的主张,是以兼爱为根本,我终究应当来救活你,即使有灾祸,我也决不推辞!(注意第一分句是判断句,后面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
四、1.求吾宗之贤而世莫之知者 非此之谓也(两句都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句)2.省略句 判断句3.夜坐左秀起斋中(例句是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第四节 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巩固练习
一、1.B(第①句中注意“节物”和“谢”的意思。“节物”根据语境应该是“节日礼物”的意思,“谢”在这里是“拜谢”的意思。第②句中注意“次”的意思。在这里应该是“一一”的意思)2.D(第①句中注意“乞骸骨”“竟归”两个短语的意思,前者是“告老还乡”的委婉说法,后者是“就回去”的意思,不能理解成“就死了”。第②句中注意“自求诸心”“事物”两个短语的理解。前者意思是“从自己的内心探求”,后者是两个词即“事”和“物”,为古今异义)3.(1)守仁上疏说手中权力小,不能用来命令将士,请求赐予军旗牌令,提调监督军中事务,以便能方便做事。(“无以”“便宜从事”等词语为采分点)(2)你们都是我(管辖)的百姓,聚集在外面,难道是怀疑我吗?(“若”“屯”及判断句式为采分点)(3)于是就挑选了七百个人穿上强盗的衣服,跑到山崖下,强盗招呼他们上山。(“简”“衣”“上”等词语为采分点)(4)当时,谗佞奸邪的人在朝中构陷忠良煽风点火,灾祸变化难以预料,没有守仁的话,东南平贼之事就很危险了。(“谗邪”“构”“微”“殆”等词为采分点)
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二十岁考中乡试,学业大进。只是更喜欢谈论兵法,而且擅长射箭。兵部尚书王琼一直认为守仁的才华不同寻常。十一年八月擢拔他做右佥都御史,到南州、赣州一带做巡抚。当时,南州盗贼蜂拥而起。守仁到了以后,亲自率领精锐的士兵驻扎在上杭。假装退兵,出其不意直捣敌巢,连续攻下四十多座敌营,俘虏、斩首七千多人。守仁上疏说手中权力小,不能用来命令将士,请求赐予军旗牌令,提调监督军中事务,以便能方便做事。第二年七月进兵大庾。一共攻破敌巢八十四座,俘获、斩首六千多人。回到赣州,商议征讨浰头的盗贼,只有仲容没被攻下。横水被攻破以后,仲容才派弟弟仲安来归降,而(他自己却偷偷地)紧密备战。守仁在年初广泛地张灯奏乐,仲容将信将疑。守仁赐给他们节日礼物,引诱他们入城拜谢。仲容率领九十三人在教场安营,而自己带领几个人入城拜谒。守仁呵斥他们说:“你们都是我(管辖)的百姓,聚集在外面,难道是怀疑我吗?”把他们一起引入祥符宫,用美酒佳肴招待他们。盗贼喜出望外,更加放心。守仁请仲容留下观赏花灯舞乐。正月三日举行祭礼,(守仁)在城门口埋伏了披铠甲的士兵,盗贼进门,就一一擒获并杀了他们。其他的盗贼逃跑到九连山。山横亘几百里,陡峭绝立,无法攻克。于是就挑选了七百个人穿上强盗的衣服,跑到山崖下,强盗招呼他们上去。官军进攻,里应外合攻击,捉拿斩首没有遗漏的。当时,谗佞奸邪的人在朝中构陷忠良,煽风点火,灾祸变化难以预料,没有守仁的话,东南平贼之事就很危险了。世宗深知此事,刚刚即位,就立刻召守仁入朝受封。大学士杨廷和与王琼不和,守仁铲平盗贼,都把功劳归于王琼,杨廷和不高兴,大臣也有很多嫉妒他的功劳,因此就让守仁做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去任职,请求回家探亲。不久,论功行赏,他被封特进光禄大夫,岁禄一千石。当时他已经遭遇父丧,屡次上疏辞去爵位,请求记录其他诸位大臣的功劳,这些请求都没有回复。守仁已经病得很重,上疏祈求告老还乡,不等皇命下达就回去。走到南安死去,享年五十七岁。
守仁天资聪明。十七岁拜谒上饶娄谅,和他谈论朱熹格物致知之学的大意。游览九华山回来,在阳明洞中筑室,几年都没有什么收获。贬谪到龙场的时候,穷荒之地无书可读,每天复习以前所学。忽然悟到格物致知之学,应该从自己的内心去探求,而不应该从外事外物去探求,(他)叹息说:“道就在这里。”学者一致听从他,世间于是有“阳明学”。
二、1.B(此句是倒装句,翻译时应该还原回来。“异”在这里是“奇怪”的意思)2.人不廉洁,违背礼,触犯义,其根本原因都是不耻造成的。(此题考查的是对文中句子的理解)3.颜之推。因为颜之推不得已而出任于乱世,但他仍然不媚俗,有骨气。(此题考查的是对文中句子的理解)
文言文参考译文
《五代史·冯道传论》说:“礼义廉耻,是维系国家命运的四个关键,四维不张,国家就要灭亡了。”妙啊,管子的善于立论!礼义,是治理人民的大法;廉耻,是为人立身的大节;大凡不廉便什么都可以拿,不耻便什么都可以做。人到了这种地步,那么灾祸、失败、逆乱、死亡,也就都随之而来了;何况身为大臣而什么都拿,什么都做,那么天下哪有不乱,国家哪有不亡的呢?然而在这四者之中,耻尤其重要。因此孔子论及怎么才可以称为士,说道:“个人处世必须有耻。”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耻。对可耻的事不感到羞耻,便是无耻了。”又说:“耻对于人关系大极了,那些搞阴谋诡计耍花样的人,是根本谈不上耻的。”其所以如此,因为一个人的不廉洁,乃至于违犯礼义,推究其原因都产生在无耻上。因此士大夫的无耻,可以说是国耻。
我考察自(夏、商、周)三代以下,社会和道德日益衰微,礼义被抛弃,廉耻被掼在一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但是凛冽的冬寒中有不凋的松柏,风雨中有鸡鸣,那些昏暗的日子中,也未尝没有独具卓识的清醒者啊!最近读到《颜氏家训》(上有一段话)说:“齐朝一个士大夫曾对我说:‘我有一个儿子,年纪已十七岁,很会写文件疏牍,教他讲鲜卑话,也教他弹琵琶,他都稍为通晓一点,他用这些技能侍候公卿大人,没有不受到宠爱的。’我当时低头不答。此人竟是这样教育儿子的,真奇怪!倘若通过这些本领能使自己做到卿相的地位,我也不愿像你们这样做。”哎!颜之推不得已而出仕于乱世,尚且能说这样的话,还有《小宛》诗人的精神,那些卑劣地献媚于世俗的人,能不感到惭愧吗?
创新测试
一、1.C(注意句中的“夫子”“礼之”“敬从”三个短语为理解要点)2.(1)我不曾和你交朋友,现在我从患难中把你解救出来,我对你还不可以吗?(2)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面前可以忍受屈辱,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就要伸展。因此我请求和你绝交。(3)我听说观察人的实际的人不留意名声,观察人的行为的人不细察人的言辞,我能向你谢罪而不被你拒绝吗?
文言文参考译文
晏子到晋国去,看见一个反穿皮衣背着草的人正在路边休息。晏子认为这个人是个君子,就派人问他说:“你为什么到了这里?”那个人回答说:“我给齐人为奴,名叫越石父。”晏子听了以后说:“噢!”立刻解下车左边的马把这个人赎了出来,跟他一起乘车回去。到了馆舍,晏子不向他告辞就进去了。越石父很生气,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派人回答他说:“我不曾跟你交朋友啊;现在我从患难中把你解救出来,我对你还不可以吗?”越石父说:“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面前可以忍受屈辱,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就要伸展。因此我请求和你绝交。”晏子于是出来见他说;“刚才只是看到客人的容貌罢了,现在才看到客人的心志。我听说观察人的实际的人不留意名声,观察人的行为的人不细察人的言辞,我能向你谢罪而不被你拒绝吗?”越石父说:“您以礼待我,我敢不尊敬地从命吗?”晏子于是把他待为上宾。
二、1.(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趣”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可捉摸的特点。(此题是考查对画线句子的理解。回答时既要回答内容义,也要回答作用义)2.C(注意第一句中的“绝望”和第二句中的“非”字的意思)3.自然(此题其实是考查考生对第二自然段开头第一句话的理解)4.童子时期自然纯真的人生至乐/山林之人无拘无束自在度日/愚不肖之人率心而行(此题是考查考生对第二段内容的理解,注意句号的表意作用,抓住关键句)5.从全文看,前后并不矛盾。(1)如果能摆脱束缚,回归自然,不失“赤子”“能婴儿”,自然就能“会心”而“知趣”,甚至“深于趣”。(2)反复申说“趣”之难得,为赞许陈正甫其人、誉其《会心集》作铺垫服务,前后看似矛盾,实则突出了赞誉之情,运思精巧。(此题是对文中“深于趣”的理解,回答时,要结合全篇内容来理解)
文言文参考译文
世上的人最难得的只有情趣。情趣像山上的景色,水的味道,花的光彩,女子的姿态,即使擅长言辞的人也不能一句话说清楚,只有领会于心的人知道它。现在的人们倾慕情趣的名声,做出得到情趣的样子,于是有人辨别谈论书画、收藏古董,认为这样就有了清雅的情趣;寄意于玄妙空洞的谈论,摆脱尘俗纷扰去隐居,认为这就是脱俗的情趣;还有更低等的,有人模仿韦应物烧香煮茶,(自以为很有情趣)。这些都只不过是情趣的表面,与情趣的精髓有什么关系呢?
情趣(如果)是从自然之性中得到的就是深层的情趣,(如果)是从学问中得到的往往就是肤浅的情趣。当一个人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有情趣这种东西存在,但是他的所作所为都有真正的情趣。脸上没有故作庄重的神色,眼睛不专注于某一物,嘴里喃喃地自言自语,双脚跳跃不定,人生最快乐的时光,真没有超过此时的。孟子所说的“没有失去孩童淳朴天真的心思”,老子所说的“能够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大概都是指这种情况,情趣在上等、最大彻大悟的时候才是最上乘的情趣。生活在山林的人,无拘无束,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所以虽然不刻意地追求情趣而情趣却靠近他。愚昧无才能的人之所以有情趣,是因为他们没有品第。
品第越是卑下,所以追求的东西就越低下,有的是酒肉,有的是歌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所顾忌,自己认为在世上不追求什么了,所以全天下的人批评嘲笑他他也不顾,这又是一种情趣。
等到年纪越来越大,官职越做越大,品级越来越高,身体像套着无形的枷锁,心里如同扎着芒刺一般,全部身心都被见闻知识所束缚,道理学得越深,而离情趣越远了。
我的朋友陈正甫,是个深谙情趣真谛的人,所以(他)所编著的若干卷《会心集》(中的若干人),有情趣的居多,如果没有情趣,即使像伯夷那样耿介有操守,像严光那样清高的,也不收录。呀,谁称得上像正甫君你这样,既有品级,又有官职,年纪又到壮年,却又如此懂得情趣的人呢!
三、B(第一句注意“反应”的古今异义,在这里是两个词,“反”是“反叛”,“应”是“响应”。第二句中注意“率”和“还”的意思;“率”有“全、都”之意,也有“率领”之意,在这里是“率领”的意思;“还”有“返回、回去”之意,也有“旋”“环绕”的意思,在这里是“返回”的意思)2.D(第一句中“假”在这里是“借”的意思。第二句中“微”,在这里是“如果没有”的意思)3.(1)范方带领他的骑兵返回,还没到达,公孙瓒就被袁绍打得大败。刘岱上表举荐程昱为骑都尉,程昱以有病为由推辞。(实词“将”,被动句及状语后置句为采分点)(2)您是百姓敬佩的人,如能回城劝说他们,大概是可以成功的!(判断句式及“说”为采分点)(3)吕布粗鲁而六亲不认,刚愎自用而蛮横无礼,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判断句式为采分点)
文言文参考译文
程昱字仲德,是东郡东阿县人。黄巾起义时,县丞王度反叛响应,焚毁仓库。县令翻越城墙逃跑了,官吏与百姓纷纷扶老携幼向东逃到渠丘山。程昱派人去观察王度那里的形势,发现王度得到一处空城却无法防御,出城在城西五六里处驻扎。程昱对县中大户人家薛房等人说:“现在王度虽然得到了城池,却不能据守,他们的情况可想而知,为什么我们现在不率领大家返回城中坚守呢?而且城墙高大厚实,城中粮草充足,现在如果回去找到县令,一起jRLFiCqS6z89+Jdx+R0hJ7XNirGe83mv4aihPgifjzY=坚守,王度肯定不能支撑多久,便可一攻即破了。”
薛房等人认为他说得对。但其他官吏和百姓不肯听从,说:“贼兵在西面,我们只有向东去(才安全)。”程昱对薛房说:“愚蠢的百姓不可与他们谋划什么大事。”随后秘密派遣数十骑兵在东山上举着旗帜,让薛房等人看到,大声喊叫“土匪来啦”,随即下山奔向县城,官吏百姓争相跟随,找到县令,就一起守城。王度等人来攻城,攻不下,想要离开。程昱率领官吏百姓打开城门快速出击,王度等人大败而逃。东阿县城因此得到保全。
初平年间,兖州刺史刘岱和袁绍、公孙瓒和亲,袁绍让他的妻儿住在刘岱那里,公孙瓒也派从事范方带骑兵援助刘岱。后来袁绍和公孙瓒出现不合。公孙瓒打败了袁绍的军队,接着派人告诉刘岱,让他遣返袁绍妻儿,与袁绍绝交。另外敕令范方:“如果刘岱不遣返袁绍妻儿,你就带领骑兵返回。待我平定袁绍后,就发兵向刘岱开战。”刘岱连续数日(与谋士商议)没有拿定主意。这时候,别驾王荀彧对刘岱说:“程昱很有计谋,能决断大事。”刘岱于是召见程昱,向他询问对策,程昱说:“如果放弃袁绍比较近的救援而寻求公孙瓒的远在远方的帮助,就是常说的向越地借人来救溺水的孩子啊。公孙瓒不是袁绍的敌手。虽然现在打败了袁绍,但是最终要被袁绍擒住的。如果你只顾一时的权变而不考虑长远谋略,那你终究要失败的。”刘岱听从了他。范方带领他的骑兵返回,还没到达,公孙瓒就被袁绍打得大败。刘岱上表举荐程昱为骑都尉,程昱以有病为由推辞。
太祖曹操到了兖州,征召程昱,任命他为寿张县令。太祖征讨徐州,让程昱与荀彧留守鄄城。张邈等人叛乱投降吕布,各郡县纷纷响应,只有鄄城、范县、东阿县没有变动。吕布军中投降过来的人,说陈宫正要带兵攻取东阿县,又让氾嶷攻取范县,官吏百姓都很恐慌。荀彧对程昱说:“现在整个兖州都反叛,只有这三座城池了。陈宫等人以重兵逼临城下,如果没有能结交其心的人,这三座城池也必发生变动。您是百姓敬佩的人,如能回城劝说他们,大概是可以成功的!”程昱于是归返,到了范县,劝说县令靳允说:“听说吕布拘捕了您的母亲、弟弟、妻子、儿女,这是孝子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现今天下大乱,英雄并起,必定会有著名于当代的有能力平息天下之乱的人出现,这是聪明的人应该审慎选择的。吕布粗鲁而六亲不认,刚愎自用而蛮横无礼,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陈宫等人以势利大小暂时合作,是不能帮助您的。他们兵士虽多,最终必定不会成功。曹使君杰出的智慧韬略世所稀有,几乎可以说是上天所授!您一定要固守范县,我将守住东阿县,这样,就可以建立像田单那样的收复失地的功劳了。这与违背忠义顺从恶人而导致母子双亡相比,哪一个更好呢?希望您仔细考虑这件事!”靳允流着眼泪说:“我不敢有另外的心思。”这时氾嶷已经在县里,靳允于是去见氾嶷,埋伏兵士刺杀了他,回去指挥兵士守城。程昱又派骑兵堵住仓亭渡口,陈宫来到,不能渡河。程昱到了东阿县,东阿县令枣祗已经率领官吏民众,拒城坚守。又有兖州从事薛悌与程昱共同谋划,终于保全了三城,以此来等待太祖。太祖回来后,握着程昱的手说:“如果不是你的功劳,我就无处可归了。”于是上表推荐程昱担任东平相,驻扎在范县。
第三章 分析综合
第一节 筛选文中的信息
巩固练习
一、1.D(“作”在文中的意思是“兴,喧闹”)2.A(第一个是“这,那样”,代词;第二个是代词,它。B项都是表示判断的语气词。C项都是代词,它。D项都是连词,就)3.D(①描写其形态可爱动作敏捷,为后文揭示它毫无用处作铺垫。与题干意思关涉不大。②是老鼠的行为。不符合题干意思。⑥描写狮猫性情)4.C(“破坏了很多东西”不对,原文是“登几庋,缘筐椟,翻书帙,穿囊袱”,没有“破坏很多”的意思)5.(1)猫以捕鼠为职也/乃今与鼠习/失职矣/色相之关/夫焉足取/然犹不忍弃之/乃市他猫/为捕鼠计。(2)①时间长了,一些老鼠就渐渐行动起来了,骚扰混乱忙碌不停,好像试探狮猫的样子。(“久之”“动作”为采分点,)②于是(把狮猫)全部送给了别人,又买别的猫来畜养。(“诸”“市”为采分点)
文言文参考译文
狮子是西域的野兽,狮毛飘动。猫也有这样的,所以叫狮猫。我过去在京城时,曾经饲养了这样一只(狮猫),狮猫生了四只小猫,全都是体白尾黑,漂亮可爱。而且性格柔顺,声音清亮好听,蜷卧在融轩好像雪团,跃过高栏好像流星,真是内室的奇观。年轻的女子特别喜欢它,把它放在几案床榻上,(狮猫)成了闺房中的宾客。当时房屋刚刚建成,没有老鼠,起初并不觉得它害事。
等来到南京,老鼠众多而且狡猾,(它们)沿着墙壁上上下下,在屋顶穿洞,白天遍布天花板,上下跳跃发出扑扑的声音,用棍子触打它们也不害怕;然而等夜里人睡觉了安静了,老鼠就成群下到地上,绕着屋子跑,相互碰到了踩着了就惊叫着跳开,好像在打斗,又好像在嬉戏,吵闹不休,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才能散去。(老鼠)登上几案架子,攀登竹筐木柜,越过书本书柜,穿过口袋包裹,碰撞盘罂,拂响琴弦,咀嚼的声音格格的,周围一片嘈杂,把它们赶走了又来,寂静了一会后又开始吵闹,让人到了夜半也不能入睡,即使有智谋和力量,也无计可施。(我)就召唤童子问猫在什么地方。童子说:“房间里没有猫,因此(老鼠会)这样。”第二天,就把狮猫聚集在一起关在房间。老鼠开始听到猫的叫声,在洞里藏着,不马上出来,时间长了,一些老鼠就渐渐行动起来了,骚扰混乱忙碌不停,好像试探狮猫的样子。但是狮猫只是躺在那儿,好像没有听到。几天过去了,老鼠知道狮猫真的不是自己的对头,就逐渐靠近狮猫不躲避狮猫了,倾巢出动了。我点灯查看,只见老鼠遇到狮猫时,戏弄冒犯,行为放肆没有顾忌;狮猫见到老鼠时,迟疑不决,前进了又马上后退,好像要逃避的样子。唉,太奇怪了,太让人惊异了!猫以捕捉老鼠为天职,现在竟然与鼠相安无事,太失职了。外貌好看,有什么可取之处呢?然而还是不忍心舍弃狮猫。就购买了别的猫,为捕鼠考虑。(别的猫)到了,(狮猫)就聚在一起,对别的猫又叫又抓又咬,别的猫不能承受这种痛苦,都逃跑了。我才知道狮猫不仅没有本领而且害事。于是(把狮猫)全部送给了别人,又买别的猫来畜养,(别的猫对老鼠)又捕又吃,过了好几个月,老鼠带来的灾难才停止。
二、1.A(B项“白”在文中意思是“禀告”。C项“诣”在文中意思为“到”。D项“榜”在文中意思为“张贴”)2.D(都是连词,于是,就。A项第一个是承接连词,可不译;第二个是并列连词,又。B项第一个是介词,介绍动作到达的地点;第二个是介词,在。C项第一个是代词,它;第二个是结构助词,的)3.B(“重许可”指看重诺言。“见肝肺”指坦诚相见。①写陈亮才气和言谈,与题干无关。②③写陈亮坦诚陈述国是。④是皇上的赞许,与题干无关。⑤描写陈亮“重许可”,表示他不做官后,就过着隐居的生活,很守诺言。⑥描写他隐居的生活,与题干无关)4.A(当时周葵还没有执掌朝政,是“郡守”。“宰相”错了)5.(1)虽为布衣/荐士恐弗及/家仅中产/畸人寒士/衣食之久不衰/卒之后/叶适请于朝/命补一子官/非故典也。(2)①我想为国家开创几百年的基业,难道是是想凭这来博取一个官职吗?(“为”“宁”为采分点)②读到陈亮的对策,于是非常高兴,认为凭这可以巧妙处理父子关系。(“策”“处”为得分点)
文言文参考译文
陈亮,字同甫,是永康人。生来眼睛具有光芒,为人才能卓绝气概豪迈,喜欢谈论军事,议论生动而风趣,下笔写文章几千字一会儿就写好。陈亮曾写了《酌古论》,郡守周葵赞叹这本书,说:“(写这本书的人)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啊!”等到周葵执掌朝政,朝中学士禀告事情,周葵一定指使他让他去拜见陈亮。陈亮因此能够结交当时的杰出人士。
隆兴初年,南宋和金人签订合约,天下人都很高兴认为终于可以喘口气了;唯独陈亮坚持不可(有所松懈),就上了《中兴五论》。奏折被送上了,没有回复。淳熙五年,孝宗做了皇帝,又过了十七年,陈亮改名为同,又到京城上书。奏折送上去了,孝宗看了赫然震动,想张贴在朝堂之上,用种放的旧例,下诏书让陈亮上殿,将要提拔重用他。但皇帝身边大臣憎恨他正直的言论,于是就有让他在都堂接受考察的命令。陈亮等了十天,第二次到宫殿上书。皇帝想让他做官,陈亮笑着说:“我想为国家开创几百年的基业,难道是想凭这来博取一个官职吗?”于是渡江而回。每天和县邑的狂士喝酒,喝醉了乱说大话。有个想中伤陈亮的人,把陈亮的事向刑部侍郎何澹揭发。
何澹曾经做主考官,罢免了陈亮,陈亮感到不平,语言上多次冲撞何澹,何澹听说了很讨厌他,如今听说这件事,立即把它写下来禀告上级,把这个案件交给大理寺,拷打得陈亮体无完肤。孝宗皇帝知道是陈亮,等到奏折送进来传听圣旨降罪时,孝宗说:“这是秀才醉后的狂言,有什么罪状呢!”把这个案卷丢在地上。陈亮于是免去处罚。
过了不久,陈亮的家僮杀了人,恰巧被杀的人曾经羞辱过陈亮的父亲,他的家人就怀疑这件事是陈亮指示的,把陈亮告到官府。于是就把陈亮的父亲关押在州的监狱里,而把陈亮交给御史台的官员审讯,(他们认为)陈亮的情节严重,又交给大理寺。当时丞相王淮知道皇帝想让陈亮活下去,而且辛弃疾、罗点素认为陈亮才高,特别出力营救,陈亮又得以不死。
不久,光宗凭对策录取进士,用礼乐政刑的关键问参加考试的人,陈亮用君道师道回答。当时光宗不去重华宫朝见孝宗,群臣多次劝谏,都不听从。读到陈亮的对策,于是非常高兴,认为凭这可以巧妙处理父子关系。本来报上来的是第三名,皇帝亲笔拔擢他为第一名。后来知道是陈亮,就非常高兴。授予了陈亮签书到建康军判官厅公事的任职。(他)没有到任,一天晚上去世了,享年五十五岁。陈亮的志向在于经国济民,看重自己的许诺,人人都可以看见他的忠诚。虽然只是一介百姓,但是勇于自我推荐的人恐怕也比不上他。虽然家中仅是中产,但对那些奇异的人、受冻的人,长期给他们衣穿给他们饭吃。他死了之后,叶适向朝廷请示,要求增补陈亮的一个儿子官职,这不符合常例。
创新测试
1.C(“阳”在文中的意思是“佯,假装”)2.A(连词,和。B项第一个为介词,被;第二个为介词,对,向。C项第一个是并列连词,可以不翻译;第二个是表示承接的连词。D项第一个为代词,他的,指王长年;第二个为代词,他们的,指倭寇)3.A(②是倭寇的行为。⑤是倭寇醉酒的情状)4.B(“船民”错了。文中首段交代,倭寇是在省会福州抓了“男妇”,这些男女不一定是“船民”)5.(1)长年探怀中藏舌示之/镇将验贼首/皆无舌/诸军乃大骇服/事上幕府/中丞某/召至军门复按/皆实。
(2)①倭寇的船准备回到(日本)国,不会防备我们了。(倒装句“不吾备”为采分点)②王长年手持大斧,其他人拿着刀,将五十几个倭寇全部杀死。(“手”“执”为采分点)
文言文参考译文
古代把靠做船工为生的人叫做“长(读zhǎnɡ,通“掌”)年”。王长年,福建人,不知道他的本名叫什么。从小勇敢胆大,靠在海上打鱼为生。明世宗嘉靖己未年,倭寇迫近福建省会福州大肆抢劫,王长年被他们抓住,关在一艘小船上。这艘船上有五十多个倭寇,同被抓来的还有十几个男女居民,以及很多金银财宝。
一天,倭寇的几百艘船同时扬帆出海起航离开。王长年从被抓的时候起,就经常讲些奉承话假装屈服讨倭寇的欢心,因此深得倭寇首领的信任;倭寇们又看到(那些被抓的明朝居民)已经在出海的船上,就把捆绑他们的绳子解开了,不加以防备。王长年找机会跟这些一起被抓的人说:“你们想回家吗?如果能按我的计策行事,你们和我一起逃回去。”他们都哭着说:“好极了!可是你有什么计策呢?”王长年说:“倭寇的船准备回到(日本)国,不会防备我们了,幸好今天海上的东北风很大,如果我们能把倭寇们灌醉,抢他们的刀,将他们杀光,再掉头转舵乘风鼓帆就可以回家了,这是不可再得的机会啊。”大家都说:“好!”
这天晚上正碰上倭寇停船抛锚休息,他和大家按照商量的计策行事,让几个妇女劝倭寇喝酒。倭寇想到快回国了,因此十分高兴。妇女们轮番对倭寇唱娇媚的小曲,不停劝酒,倭寇们唱歌跳舞十分高兴,全都喝得大醉,纵横相枕睡在一起。妇女拿着倭寇的刀出来了。王长年手持大斧,其他人拿着刀,将五十几个倭寇全部杀死后,砍断拴锚的缆绳开船。旁边的海盗船发现他们逃走,追赶他们。船上的人用瓷器等杂物奋力还击,还打死了一个倭寇。因为王长年掌船的技术很高,倭寇没有追上。他们扬帆乘风破浪日夜兼程,到达了明朝的海岸边。王长年将所有倭寇的人头全部割下,并偷偷地挖出倭寇的舌头藏起来。随后他们带着金银财宝一起上了岸。
快到家的时候,明朝的官兵碰到了他们,将他们带着的倭寇首级和钱财全部抢走。
王长年是秃头而且长着黄色的胡须,很像倭寇,官兵把他抓起来送到镇将的处所,欺骗镇将说抓到了倭寇。把残留的船、贼寇的首级、活捉的贼人一一带到,上报督抚衙门请功。镇将非常高兴,将要斩杀长年,并上报请功。
镇将是当地人。王长年十分着急,用方言说出了他们杀死倭寇逃回来的情形。镇将大喊说:“如果像你说的那样斩敌首级,有什么凭证?”王长年于是从怀里拿出藏着的舌头给镇将看。镇将于是检验倭寇的首级,发现都没有舌头。官兵这才惊讶地相信王长年所说的事。事情上报督抚衙门后,一个巡抚将王长年他们召到衙门复查,发现全部属实。想任用王长年做副将,王长年推辞不愿做官。于是巡抚赏赐他美酒,敲锣打鼓让他骑着马到各个军营展示,并给他财物送他回家。同时把一起逃回来的男女居民放了。而后对企图夺功的官军,依军法定罪。王长年现在还活着,已经更老了,比以前更秃,更穷,还是靠打鱼为生。
第二节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巩固练习
一、1.D(①描写俞大猷“仁义”的举止。②描写战争场面,渲染气氛。这两句都与题干不相关)2.C(“海盗全军覆没”不对,有的海盗跳到海中逃掉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防守汀州府漳州府的俞志辅,(平时)的衣着行动,谦逊得像个儒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他,他连话好像都不能说出来,温和仁慈而又诚恳,一看就知道他有仁义的气度。可是当战鼓在身边擂响,箭石在眼前交坠,如迅雷旋风,急速而突然,(此情境)往大里说关乎战争胜败的命运,往小里说关乎自身生死的情形,将士们都吓得魂飞魄散,本该前进却神情沮丧地往后退却;俞大猷却脸色欣喜,神情豪壮,意气昂扬奋发,操起重英之矛,穿着七注之甲,像鸷鸟那样地飞起,像猛虎一样怒吼(着扑向敌人),宰杀海盗就像割除麻草一般,连眼睛也不因为这些而眨一下,这是多么的勇猛威武啊!
这时漳州的海盗非常嚣张,主管官吏把他们当做忧患,都督府命令他缉拿这些海盗。俞大猷率兵不到几百人,在海上航行搜寻海盗,十天后在海上遇上了海盗。
与海盗在海上交战,击败了他们;缴获六十艘船,俘虏海盗八十多人,那些自己跳到海水中的海盗人数与此相当。这些海盗横行海上,几十年来没有遭遇如此大的挫败。自从有了这平定海盗的治所,官府为之开设水寨,设置统帅,用来镇压异常的海盗抢劫事件,花费巨大且动用人员极多;可是率兵驱逐海盗,几十年来没有的胜利,却只在俞大猷(身上实现);而俞大猷又并没有在海上捕杀海盗的责任。这更可以说是难能可贵的了!
俞大猷所统率的几百个士兵,都是临时招募新近集结的,俞大猷连他们的相貌都不认识;岂止缺乏平时的训练和预先的纪律而已,他们对于隶属的区分,尚且还没明白。俞志辅又贫穷,家里没有多余的财产,为士兵们买牛肉,买美酒,买粮食,来满足士兵们的口腹之欲,他不能办到。只是靠自己身先士卒,与士兵们一起吃干粮,顶热风,冒巨浪,有时一天吃不上第二顿饭,凭此和海盗格斗,却最终能获胜。他果真有什么办法,能像这样轻易地得到士兵的拥戴,快速地获得成效吗?我知道原因了!用那些平素没训练的士兵,却能使之尽力杀敌的原因,是俞大猷靠义气振奋他们罢了;用那些没有以优厚的物质供养的士兵,却能鼓起他们的勇气的原因,是俞大猷用诚心与之相交罢了。
我正准备拿这个问题问俞大猷,可是玄钟所的某千户等人来求我写一篇文章刻在石头上记下俞志辅的战功,就写下了此文给他们。希望俞大猷不要认为我是个读书人,却喜好妄谈军事上的事。俞大猷的战功在临海的几个郡;可是只有玄钟所这个地方想记下他的事迹,是因为俞大猷在玄钟境内俘获海盗,他调发船只、士兵的许多费用,大多出于该境;可是俞大猷对人恭敬,为人廉洁,(带兵)不扰民,因此当地人尤其感激他。
他的名叫大猷,志辅是他的字,凭武举的身份被推荐做到现在的官职。
二、1.D(“积”在文中的意思是“积累的东西、财富”) 2.C(都是目的连词,来。A项第一个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第二个是转折连词,但是。B项第一个是介词,从;第二个是介词,被。D项第一个是代词,他们的;第二个是代词,那)
3.A(②阐述人们对六经的态度。④描述人们对待六经的现状。⑤与“六经”无关)4.C(原文“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说明“从自己的心里去考究探求六经的实际内容”是对的)5.(1)阁成/请予一言/以谂多士/予既不获辞/则为记之若是/呜呼/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则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已。(2)①六经之学,它的不显扬于人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明”“故”为采分点)②经学归于正途则百姓就会振发,百姓振发那便不会犯罪作恶了。(“正”“兴”为采分点)
文言文参考译文
大抵古代圣人匡扶人间正道、担心后世(的颓败)而著述六经,正如同富家的上一辈,担心他们的产业和库藏中的财富,到子孙手里会被遗忘散失,不知哪一天陷入穷困而无以自谋生活,因而记录下他们家中所有财富的账目而遗留给子孙,使他们能永世守护这些产业库藏中的财富而得以享用,来避免贫困的祸患。所以六经,是我们内心的账本;而六经的实际内容,则全部保存在我们内心,正如同产业库藏的财富,各种各样的具体物资,都存在家里;那账本,不过记下它们的名称品类数目罢了。而世上学六经的人。不懂得从自己的心里去考究探求六经的实际内容,却徒自从实际之外的仿佛的形迹之中去探索,拘守于文字训诂的细枝末节,鄙陋地以为那些就是六经了。这正像富家的子孙,不致力守护和享用家中的产业库藏中的实际财富,一天天遗忘散失,而终于变成穷人乞丐,却还要嚣张地指着账本,说道:“这便是我家产业库藏的财富!”同这有什么两样?
唉!六经之学,它不显扬于人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重视功利,崇奉邪说,这叫做淆乱经义;学一点文字训诂,教授章句背诵,沉陷于浅薄的知识和琐屑的见解,来掩蔽天下的耳目,这叫做侮慢经文;肆意发表放荡的论调,逞诡辩以取胜,文饰其邪恶的心术和卑劣的行为,驰骋世间以自高身价,而且还自命为通晓六经,这叫做残害经书。像这样的人,简直是连所谓账本都割裂废弃掉了,哪里还知道什么叫做尊重六经呢?
越城过去有座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冈,荒废已久了。
渭南人南大吉,在治理民政之暇,慨然痛惜晚近学风的颓败,将使之重归于圣贤之道,于是命山阴县令吴瀛君扩大书院使之一新,又建造一座尊经阁于书院之后,说道:“经学归于正途则百姓就会振发,百姓振发那便不会犯罪作恶了。”尊经阁落成,邀我写一篇文章,以晓谕广大的士子,我既推辞不掉,便为他写了这篇记。唉!世上的读书人,掌握我的主张而求理于内心,那么也大致接近于知道怎么样才是真正的尊重六经了。
创新测试
一、1.C(“固”在文中的意思是“坚持,一再”)2.D(都是介词,在。A项第一个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是代词,他。B项第一个是表示承接的连词,而后;第二个转折连词,却。C项第一个是表判断的语气助词;第二个是表陈述的语气词)3.D(作者是借方蝉子的口吻,来表明自己对“借”的独特理解的,①②不是阐述“借”的含义)4.A(本篇不是“小说”,是寓言故事)5.(1)龙山子矍然曰/吾知之矣/吾能忘情于远/而不能忘情于近/非真忘情也/物远近也/龙山子仰而思/俯而释/使方蝉子书其题/而记是语焉。(2)①如今我没有能力买地,只好依傍邻居的竹林来盖楼。(“则”“楼”为采分点)②那么你想借的,是要位于哪个位置上的呢?(“所……”“居”为采分点)
文言文参考译文
龙山子在自己宅第的东北方盖好了一座书楼,位置稍微靠近邻居的竹林,不管是写书、读书或者和朋友聚集谈笑,都在这座书楼上,而后自题楼名为“借竹楼”。方蝉子去问他筑楼的原因,龙山子说:“如果一开始先父就在这里卜居的话,一定会买邻居的土地来建造房屋;如今我没有能力买地,只好依傍邻居的竹林来盖楼。只是这样罢了!”
方蝉子站起来朝四周看了看,用手指着问说:“你想要借的,只是邻居的竹子,不是吗?”龙山子回答说:“不错。”方蝉子又问:“除了邻居的竹林之外,又想借什么?”回答说:“邻居之邻居的竹子。”“他邻的竹以外,又有什么东西想借的?”“会稽山位于他邻之竹的南方,并逶迤向东边伸展,(我就是想借会稽山)。”“会稽山之外,又想借什么?”方蝉子进一步地追问。龙山子说道:“覆盖在会稽山的一片云天。”方蝉子沉默了许久。
龙山子一再地要求他开口说话,方蝉子说:“你看到这邻居的竹林,却无法拥有竹林,想拥有所以才说‘借邻居的竹林’,不是吗?”“是的。”
“乐于看到邻居之邻居的竹林,却无法得到它,因而说成是‘借’的;看到更远一点的竹林,满心想拥有它却不能如愿,于是也说成是‘借’的;又远远看到会稽山和覆盖在山上的云天,一心想拥有它们却无法达到目标,于是也说成是‘借’的。然而如果你可以很快乐地在邻居的竹林上看到云天,你不会想去借它(指借邻居之竹);可以快乐地看到山,你不会想去借它(亦指借邻居之林);如果竹林就近在咫尺,你又能很快乐地欣赏它,那么应该就不用再借邻居的竹林了,何必一定要借邻居的竹林呢?诚如你所说的,假如你的房子就位于你邻居的东边,相当靠近云天,那么你又会满心希望能更接近东边,如此说来,你反而不想借邻居的竹林了。又假如你现在的房子是位在云天的西边,相当靠近你的邻居,你所想借的也一定随着往西移动,而云天就又不是你想借的了。那么你想借的,是要位于哪个位置上的呢?”
龙山子很吃惊地说:“我知道了。我能对远的东西忘情,却不能对近的东西忘情,这不是真忘情,只是物有远近罢了。”龙山子仰首思索着,低下头感到释怀,就让方蝉子写下要写文章的题目,龙山子因而记下这些话。
二、1.A(B项“负”在文中的含义是“获得”。C项“饯”文中的意思是“送”。D项“逾”在文中的意思是“跨越”)2.B(都是语气助词,相当于“啊”。A项第一个是代词,它的;第二个是助词,用于句子中凑足音节,无意。C项第一个是介词,对于;第二个是介词,在。D项第一个是承接连词;第二个是表示修饰的连词)3.C(③是作者年轻时的愿望)4.D(在作者心目中,可楼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重要的。文章最后一句话是反语)5.(1)意所不足/生于有所不可/无所不可焉/斯无所不足矣/斯无所不乐矣/今人极力以营其口腹/而所得止于一饱/极力以营居处/而所安止几席之地。(2)①我触目所看到的,没有可以使我满意的,何以现在竟然对这间小楼却以为可以了呢?(“可”“乃”为采分点)②大凡天下的山与水都是一样的,我有了这座小楼,也可以了。(“凡”“兹”为采分点)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在一间水上的居室,室内偏左往上搭建了一间小楼。楼大约一丈见方,四面开窗。南边有湖有山,北面有农田茅舍,平原延展在东,九龙山耸立在西。小楼筑成,高子(我)登上楼宇纵目四望说道:“可以了!山使我感到和顺舒畅,水使我觉得悠远闲静,可以享受清风的爽快,可以得到太阳的温暖,可以迎接皓月的来临又欢送它的归去,多好呀,多快乐呀,可以终老此地了!”于是起名叫它“可楼”,意思就是我心满意足以为可以了。
从前我年轻时,志向很大想要游遍天下名山,寻找一个像桃花源那样美好的处所,寄居下来。我在北方去了燕赵,南方到过闽粤,中原跨越了齐鲁殷周的故地,我触目所看到的,没有可以使我满意的,何以现在对这间小楼却以为可以了呢?咦,这倒是我的疑惑了。
大凡人的大患,产生于不满足。人的意向中的有所不满足产生于人的意向中的有所不可以;无所不可以,这就无所不满足,这就无所不快乐了。现在的人极力谋求口腹之欲,顶多享受一饱罢了;极力建筑高楼大厦,顶多享受起居活动的几席之地罢了;极力营造亭台花园,顶多一年中去游赏一两次罢了,这些都有什么用呢!况且天下的好山好水很多,我不能每天去游玩,只要可以寄托我的志趣就行了。大凡天下的山与水都是一样的,我有了这座小楼,也可以了。当然,有所可以也就会产生有所不可以,犹如事物都是有正有反一样。我将由此忘掉可以,也忘掉不可以,这样说来这座楼也是多余的了。
第四章 鉴赏评价
第一节 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巩固练习
1.(1)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凄凉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难以收到这种表达效果。(2)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两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郁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2.(1)①交代了环境;②为全诗定下清冷的基调,烘托了气氛;③通过写景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
(2)①前句“岭色千重万重雨”是筝曲创造出来的音乐形象,想象瑰丽,表现音乐的繁促酣畅;“断弦”表明激越的音乐达到了琴弦的极限。②“断弦”表现了弹筝人的忘情。弹筝人创造着音乐形象,又被自己创造的音乐形象所感动而拨断了琴弦。③“断弦”也揭示了“泪痕深”的原因。3.(1)托物言志。写出了竹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2)“拂”和“侵”字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影侵棋局”是写竹的影子映在棋枰上,使人感受到竹的形象,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4.(1)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2)“穿”在诗中是“穿行”之意;“数”在诗中是动词“点数”“数数”之意。诗人于“清秋”“日暮”之时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行穿落叶”,“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寂的情绪。诗人在林中百无聊赖地“坐数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情。5.(1)驿站秋夜难眠图。(2)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意烦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6.(1)同意。“寒”意为寒冷,“碎”意为破碎。表现寒秋时节,秋叶纷纷坠地的无奈,体现了作者处境孤寒的感受,渲染出作者在寂夜中的悲凉寥寞的心情。(2)这首词上片描绘了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了作者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从夜静叶落写起,因夜之愈静,故愈觉“寒声”之“碎”。“真珠”五句,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长是人千里”之语,可见作者久羁之苦。下片即从此生发,酒未到已先成泪,情更凄切。“残灯”两句,写屋内暗淡情景,与上片月光映照,亦倍增伤感。末三句,愁更难堪,情更凄切。7.(1)前两句交代了作者当时的处境,为全词定下了苦闷的感情基调。“谪宦”和“无屋买”点明被贬的境遇,“残僧”和“野寺”写出了寺庙的偏僻荒凉。如此残破不堪却是词人唯一的安身之所,足见作者命运、境遇的凄惨。
(2)幽禽(写杜鹃也可)。作者曾试图遁入醉乡以遣岁月,但不知因为何事,幽禽(杜鹃)来到耳边苦苦啼叫,而且愈啼愈悲。此处实是借杜鹃悲啼来表达自己的悲苦心境。青山尽管无限美好,但杜鹃仍啼道:“不如归去!”作者巧妙地抓住一个悲啼的“幽禽”来抒写自己的心曲。8.(1)“小朵娇红窈窕姿”,写秋海棠花朵娇小、颜色红艳、姿态美丽;“独含秋气”写它秋天开花;“暗有清香”写它自有香气。(2)本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诗人以秋海棠借指品行高洁的人。后两句中,“清香”喻指高洁的品德,“幽人”指高洁的隐士,这两句诗借赞美秋海棠,表现自己的操守高洁,情怀淡泊。9.描绘了秋夜月色朦胧、桂花随风飘香的清幽静寂又带着温情的一幅画面。此句营造了秋夜怀乡的氛围,为抒发思乡之情作铺垫。(2)在诗人笔下,雁鸣可以唤起离情,敲打愁绪。“叫起”“敲残”两个词语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写得可闻可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游子内心的极度愁苦。10.(1)前两句描写春天的景象:落红轻飘,细雨蒙蒙,苔径苍苍欲滴;飞絮袅袅,柳丝摇荡,东风阵阵送暖,这是一幅充满生机的春天画面。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抒发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2)“清明”时分,本来应在家乡与亲朋好友共度,但作者却成了他乡异客,不免增添了悲愁。杜鹃声声,有“催归”之意,思归之情与伤春之情交织,抒发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创新测试
1.(1)衬托 比喻(2)同意。“清溪清我心”,诗人一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清溪的水色给他以清新的感受,点明了水色的特异之处;二、三两联用反衬、比喻等手法着力描写了清溪的清澈美丽,营造了一种明净清澈的意境;最后又创造了一个凄凉的清寂境界。诗人在这美丽的清溪畔,固然清心,但听到猿的一声声啼叫,似乎在为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悒郁的情绪。2.(1)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每句五个字;第2、4、6、8句押韵;颔联、颈联对偶;全诗符合平仄格律要求。(2)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其余略。3.(1)①客中久滞,思乡情切;②年华渐老,感时伤逝。(2)①作者见景生情,由“孤云”“归鸟”急速飞去,想到自己的久滞不归;由夕阳落山,想到自己年华老去。联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
②比兴,首联、颈联既兴且比,“孤云”“归鸟”既引起乡情,又是自比;由夕阳引出年老,又是以夕阳自喻。表现了自己离家的孤寂与老去的伤感。③炼字炼词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4.(1)拟人(或比拟)。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春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妙趣横生。(2)这两首词均抒发了对春光易逝的无奈、惆怅之情。欧阳修的词借伤花而自伤,表现出主人公“谁可相依”的孤独感和青春难再的苦闷感;黄庭坚的词通过“无人能解”鸟鸣与春迹,表达了词人对“与自然相融合”的向往。5.(1)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女子在筵席间演奏的情景。主要内容是描写弹奏的乐曲和弹筝女的神情、动作。(2)一是集中描写音乐。上片由曲名写起,曲子描写的是湘江和湘江故事。鸣筝声声,令人联想起湘水荡漾的绿波。“写尽”二字,描写出筝曲之妙,境界已出。二是集中描写弹筝女子,这里是特写镜头。“纤指”突出了弹筝女子年轻秀美的特征。“幽恨”既写曲中情绪,又含弹者心声,“细”字联结二者。下片前两句既含蓄地描绘出弹筝女聪颖灵巧、从容专注的神态,又暗写出弹筝女柔和自重的性情,而且运用镜头剪辑手法转写“玉柱”。下片后两句收束全词,“断肠”与“幽恨”照应,将弹奏感情推向高潮。“春山眉黛低”,用贴切的比喻描写女子神情。6.(1)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生灵涂炭,朝廷腐败、佞臣横行,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中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地借用鸟鸣,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作者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2)略7.(1)边塞诗 烽火(或“风沙”)(2)这两首诗都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表达情感。王昌龄的《从军行》表达了闺中妇女思念戍边丈夫、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感情。战争给士兵以及他们的家庭带来深深的痛苦,诗人对此表示了深刻的同情。李颀的《古从军行》,诗人不仅看到了战争给普通士兵带来的痛苦,也看到了战争同样给少数民族造成了无尽的苦难,诗人对二者都表达了同情之感。
8.(1)重阳节 赏菊(2)诗人在此用了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手法,写出了眼前的凄凉景象:回首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这既是实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写照,表达出诗人年华老去、漂泊无依的伤感,其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第二节 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巩固练习
1.(1)柳影稀疏(或柳叶凋落);北雁南飞。(2)颔联中诗人游赏山水,吟啸抒怀,看似闲适自得;但颈联中雨夜人散,酒醒闻雁,诗人倍感孤独寂寞。(3)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意。2.(1)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易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2)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依依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3.(1)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象,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2)①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②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4.(1)(从听觉的角度写)以声衬静,“孤灯无焰”,闻声才知“穴鼠出”,听到踩踏枯枝发出的声响,推想是“邻犬”在行走,由此衬托出深夜的静谧,刻画了诗人夜不能寐的形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凉。(2)诗人早年希望能够为国效力,然而却报国无门;晚年希望学得长生之术,而又自知不能;遂生归隐纵情山水之心,从中可见作者内心的激愤之情。
5.(1)从词的意境看,“渐”字写出了美景一个比一个美,春意一处比一处浓的变化过程。先是风自东来,吹皱水面,召唤游人;再是杨柳如烟,柳枝浅碧,晓寒犹轻;最后是杏花如火,春意方闹。“风光”逐步展开,春之美景越看越好。“渐”字之“传神”,全在其中。(2)词的上片所写之景是美景、乐景,水波迎客,杨柳如烟,红杏似火,“风光”好到极致,作者流露出欢娱快乐之情;词的下片,生发感慨,人生一世,艰难困苦,欢娱恨少,忧患苦多,而今风光将尽,无力挽留,只能举杯劝说斜阳留下晚照于花间,延长片刻欢娱。全词乐中有哀,喜中生悲,情景交融。6.(1)纷繁、摇曳 清脆、杂乱。(2)“飘零疏酒盏”一句,与作者他乡逢春,因景生情,亲友离别,产生飘零憔悴之愁。“忆昔西池会”一句,抚今追昔,政治风云变幻,同僚好友多被贬谪,天各一方,有忆念故人之愁。“日边清梦断”一句,写青春年华消逝,政治理想破灭,有抱负难伸之愁。“春去也”一句,写暮春时节,落红无数,感叹岁月流逝,良时难再,有惜春伤己之愁。7.(1)上片主要描写了作者简洁清幽的居住环境,下片主要写作者随和的处世态度与悠闲自在的生活。(2)是一种焚香煮茗、倚竹闲吟、登山长啸、垂钓清溪的事事不关心的隐士生活方式。评价:假如人世间没有民族与家国利益需要去奋斗,这种生活方式也许无可厚非;然而此时正值南宋倾覆前激烈动荡的时期,战火四起,血雨腥风,词人却躲进青山,不免过于冷漠,过于忘情,过于自私。这样的人生态度是不值得肯定的。
创新测试
1.(1)白诗:抒发了被贬后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而产生的愁闷(抑郁、惆怅、失落等)之情。苏诗:面对不可永在的中秋美景,抒发了人生难料、前景未卜的感叹。(2)诗中将昔年与今年进行对比。具体表现为:①地点对比。去年中秋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的,今年中秋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浦沙头水馆前”度过。②情景对比。欢乐之景与冷清之景对比。③情感对比。乐情与哀情的对比:昔之乐游,今之苦叹;昔之欢快,今之愁苦。
2.(1)描绘的是暮春时的景色,抒发的是怨别的情感。第一句“苏溪亭上,草漫漫”描绘出野草疯长、遍地青青的景色,它与第三句的“春事晚”共同表明了此时已是暮春时节。第二句“谁倚东风十二阑?”以设问的形式托出的倚阑人,给人以凝眸深思的印象。第三句诗人借感叹“燕子不归春事晚”,道出了心中的真情:红颜将老,游子何以不来归。第四句“一汀烟雨杏花寒”所描绘的景色具体而婉转地传出了倚阑人无端的怅惘、不尽的哀愁。(2)“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好。因为诗人写的虽是眼中景,却暗寓着心中情,使无形之情因之而可见,无情之景因之而可思。3.(1)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2)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寡欢的心情。(3)①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安适的洒脱情怀。②是失意惆怅,意在感伤自身。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③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4.(1)作者以甘露寺所处的地势为立足点,描绘了山川的雄伟壮阔。开头写小小的枕头却装着浩然的云气,而由于云气,遥远的千山万峰也近在身边了;低矮的木床下面却响着松涛之声,而由于松涛声,仿佛千沟万壑的风声也都响在耳边了,这表现了崇山峻岭的雄伟。至于“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更是突发奇想的神来之笔,以“银山拍天”写浪之大,以“开窗放入”写江之汹涌。作者正是以这样开阔的境界、宏大的气势抒发豪迈、进取的情怀。(2)虚实结合。前两句弥漫山巅的云气直入枕中是实写,然而这却让人觉得好像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在万壑之中,这是虚写。在这里,千峰万壑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种豪壮、崇高之美。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浪涛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
5.(1)懊丧 闲淡(欣喜)(2)赵诗末两句写由于树林稀疏使远山呈现出它的雄姿,却又被云遮去了一半。一“放”一“出”,神采飞扬,显现出淡远的意境,而下句“又被云遮一半无”,不禁又让人懊丧,末两句写得起伏跌宕。翁诗末两句写的是诗人登山为了看水,却在水里看见了青山的影子;由“闲”字可以想见诗人闲淡疏放的神态与“野水”“青山”等清空悠远景色正相契合。6.(1)“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一句中“泄露”二字将梅花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写出梅花南枝早绽、隐秘报春的形态。“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对仗工整(使用叠字,从侧面以景衬梅)写出了梅的神秘朦胧之美和冰清玉洁之秀。(2)(其一)赞美梅花迎雪竞先开放,报春而不争春,幽香而不媚众的凛然风格,表现了诗人贞洁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其二)描写郊外野梅在烟笼月罩中娇美动人的无限风韵,抒发了诗人对野梅的倾心赞赏和无限爱怜之情。7.(1)AD(苏轼这首词是不是在追忆往昔。与其他谪官不同,苏轼对异地风物不加排斥,他心胸开阔善于发现美、赞颂美。在我国词史上,苏轼开讴歌海南之春的先河)(2)①诗人将同一个字间隔重复使用。②“同字”,错落有致,音调明朗,突出对“春”的渲染,别有一番情趣。8.(1)AB(A项中“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曲牌。B项说作者听闻“戍边将士吹箫抒怀”,没有根据;“吹箫”亦不妥,作品中写道“玉管且横清更洁”,可见描绘的是笛子的吹奏效果)(2)满树梅花竟然闻笛声而惊落,飘飘洒洒如黄昏时的雪花。笛声使梅花有了人的情感,确乎有非同一般的魅力。(言之成理即可)9.(1)月下梅影(2)作者以妻子的嗔怪、娇嗔(或骂),侧面描写“爱梅情深”(或“对梅的痴情”)。(3)作者以梅花自比(或“与梅花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对梅花的挚爱)寄寓了作者高洁的情趣。(意思对即可)
第三编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论述类文章阅读
第一节 理 解
巩固练习
一、1.因为作者认为白居易、苏东坡没有完全实现自己的天下意识、宇宙感悟、主体精神和理性思考。2.批评那些不能把志向实现于社会,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的知识分子。
3.提示:从“把志向实现于社会,积极投身于社会变革,不逃避现实,健全文化人格”方面谈,文中涉及到了完整的天下意识、宇宙感悟,硬朗的主体精神、理性思考,在文化品位、文化人格上统领一代民族精神等方面,这些都是疗救的药方。
二、1.①“经”为中国人提供了一般的生活方式。②“史”拓展了中国人的生命经验。③“子”为中国人提供了不同的生命感觉。④“集”宣泄了中国人的内心情感。2.示例一:在墨家那里找到的是生命的硬度,让你体味生命的另一番风景——无论风吹雨打,生命之伞都可撑起一片蔚蓝的晴空。示例二:在佛家那里找到的是生命的超越,让你觉得自己就是众生,众生就是自己,从而心生一份宽容和仁慈。示例三:在兵家那里找到的是生命的智慧,让你顿生万物皆为我驱、万事均为我用的豪气。3.指具备了发达的圣人意识、发达的中国历史意识、突出的中国宽容精神和有均衡生命的人。
创新测试
1.B(“让他始终无法找到并实现自己的梦”一句,原文无此意)2.①一个顾城足以倾城:顾城内心纯真,其自由舒展的诗性人生,令人倾倒。②回顾顾城遗留的孤城,为之倾倒:顾城所创造的童话王国和精神世界,令人倾倒。(此处应从两个角度来揭示它的含义:一是心灵的纯美,使人倾倒;二是诗作的纯美,使人倾倒。)3.①生活在幻想中,不想长大。②历经幻灭,拒绝世俗世界。(或者:经历了文革,对外界采取躲藏回避的态度)③偏执自闭,自己无法跳出,别人也无法介入。(或者:经历了文革,更固执地退回内心去做白日梦)
第二节 分析综合
巩固练习
一、1.B(林冲遭陷害是因为他“精细过人”“聪明反被聪明误”,文中无此意)2.①本文作者认为施耐庵爱护林冲的高洁品行,不让他的精神受虐受污。②本文作者赞叹林冲的为人行事,感慨林冲的不幸命运。③金圣叹的话既充分肯定了林冲的品行,也表达了对其成就事业的同时也会遭遇磨难的忧虑;同时这句话也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是本文作者观点的依据。3.林冲的悲哀:林冲品行高洁,才能出众,却进退两难,无路可择。大宋的悲哀:大宋社会是个非正常社会,逼迫正常人泯灭人性。(或:大宋的悲哀在于扼杀了像林冲这样的精英,导致宵小横行,从而加速了王朝的衰落、灭亡)
二、1.D2.①专家联名呼吁拯救汉语教学,并发明了几十种汉字识字法,来证明汉字是世界上最容易掌握的语言。②北京一些高校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一些语言专家聚会,驳斥了社会上流行的“汉字最难学”说法。③专家们已经联名上书有关部门,极力反对汉字拼音化的同时呼吁社会重视汉字识字教学。3.①国人对汉语的冷落,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汉语在社会角色中的失衡,从而也严重削弱了语文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②课程改革使语文课时减少,老师们普遍感到语文教学时间不够。③浮躁的社会风气,对网络上的错别字不苛求,于是以讹传讹。
创新测试
1.D(第一次引用证明的观点是边缘是可能获得巨大成功的地方)2.因为事物的边缘拥有优势,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充满了可供探索的未知性,所以说事物最活跃的部分大多在它的边缘。3.态度:重视边缘。理由:①在传统边界概念消解的同时,必然会衍生出新的边缘;②边缘会成长为新的中心,重视边缘就可能拥有光辉灿烂的明天。
第二章 文学类文体阅读
第一节 分析综合
巩固练习
1.老黄是一个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人。文中的老者与老黄相互映衬,他的话更衬托出老黄热心助人的品质。2.第一处描写表现了清林在得到老黄的无私帮助后的感动和幸福(或愉快);第二处突出清林对老黄的感激和怀念,结构上与上文相照应。
创新测试
一、1.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或托物言志),作者用农具的铁质来象征乡村人的本质。2.通过对乡村人优秀品质的赞美及对乡村于城市的重要作用的强调,呼唤人们,尤其是城市人,要牢记铁质,保持铁质,这样才能做好人,看清方向。本文在行文上由物及人,由铁质的农具进而写到具有铁质的乡村人。
二、1.①处是为了描绘清水川菜馆朴素清净的环境,暗示酒馆的勃勃生机。②处是为了烘托水兰朴素端庄美丽的人物形象。2.①消除酒馆老板不出场的悬念。②与水兰开店构成对比,说明事物的兴盛必有其自身的深层原因。③照应文章的题目或开头。④给读者提供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第二节 鉴赏评价
巩固练习
1.示例:“那高扬着手臂的冰块杀过来了”中的“杀”字和“那低头冲刺的冰块迎上去了”中的“迎”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黄河化冻时巨大的冰块和冰块之间剧烈撞击的情态,使人顿生畏惧之心,用大自然的伟力体现兰州的雄浑和恣肆。2.这句话用在文章末尾,进一步深化了文章主题。
创新测试
1.女娃娃会一天天长大,会在不知不觉间失去曾有的自然、活泼、灵动以及婴儿才有的澄净的眼睛。她曾有的这美妙的一刻,不只小女孩没有记忆,没看到的人也不会知道,而这一刻就这样永远地消失了。2.作者的写作动机是留住生活中那许许多多稍纵即逝的精彩一刻。3.“赤子之心”指能全身心地投入对生命、万物的喜悦与热爱,保持新鲜与自然。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为创作提供不竭的源泉,能在生活中处变不惊,保持一份从容。
第三节 探 究
巩固练习
一、1.(1)“先”与“后”曾是一种价值判断,精神上的“争先恐后”,最终在潜意识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历史原因)(2)人们对生活的常态和基础的漠视。(内在原因)(3)“争先恐后”,是由于人们丧失了对世界的永恒之基础的安全感,丧失了存在感(外部原因)。2.作用:①从意思上讲:这句话意在说明,由于人类过于“争先”,违背了自然规律,因而也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②此句处于文章结尾位置,起到了深化主题、升华中心的作用。借此事例,进一步表明作者对“争先恐后”的看法:不能忽视把“争先”作为衡量事物价值的唯一标准,要重视基础。
二、1.蜜蜂的歌是幸福、永恒的歌,有着农家质朴美丽、温暖幸福、亲切欢畅的特色。蜜蜂的歌代表着我的理想和追求。2.不同之处是:农家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存在,“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的生活环境,与世隔绝。相同之处是:它们都代表着作者的理想,表现出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新测试
1.(1)长江漂流因付出生命的代价而显得沉重;长江漂流所引出的关于生死价值的讨论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长江漂流的壮举因后继无人而显沉重。(2)落差巨大;水流浪急;雾气重。
2.示例:“任何时代都需要冒险精神,没有冒险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人类的每一次进步可以说都与“冒险”有关,没有第一只微生物的“冒险”来到陆地上,生命就可能只会生活在海洋之中;没有第一只古猿大胆“冒险”直立行走,人类就有可能至今只能四肢爬行;由于张骞的“冒险”,才打通了文明古国通向西方的“丝绸之路”;由于哥伦布的“冒险”,才有了新大陆的发现,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没有登山家的冒险,人类永远不能征服珠穆朗玛峰;没有科学家的“冒险”,很多科学之谜将永远不会被揭开。(反之,倘若不同意冒险精神,言之成理亦可)
第三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节 分析综合
巩固练习
一、1.(1)19年前,李敬斋不幸患上股骨头坏死症。他们夫妇为省钱住在医院走廊,袁教授伸出援手为他们保管钱财,还替他们找了一份临时工。(2)在李敬斋术后第3天,袁太太拎来大包小包的营养品,还把那500元的红包退回给李敬斋。(3)袁浩不但亲自主刀为他治病,还悄悄垫付医药费,买好火车票送他们回家。李敬斋夫妇对袁教授心怀感恩,所以千里迢迢去照顾他们。2.(1)“悄悄”一词表现了袁浩教授做好事不张扬,践行“大医”理念。他不但为患者解除疾病之苦,还给患者带去医者的大爱和真情。(2)李敬斋夫妇那欠的一千多元医疗费实际上是袁浩教授出的。袁浩教授不想让他们知道真相,急于让李敬斋夫妇回家。一个“赶”字突出了袁浩教授真诚助人的品德。3.“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感恩、报恩是人类的美好情感和行为,也是人类传承不断的美德之一。在他们身上,彰显的都是“爱”。医者的真诚和道义,患者的感恩和报恩,其基础都是人间真爱。真爱在施与受的传递和互动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绽放出永恒的美丽和芬芳,借此展现人性的温情。他们所做的事情又是平凡的,并没惊天动地之处。
但正因为是平凡的、世俗中的真爱,不但寄寓了高尚,也让人倍感亲切和贴近,如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最是浸润时下人们干涸荒芜的心田,因而最具人性化色彩,也最能打动人心。
创新测试
1.(1)梵高常常衣冠不整,样子很寒酸,不能保持很庄重的样子。(2)脾气有些怪,性格急躁。(3)性情忧郁,态度冷漠。(4)喜欢独处,不善交友,不愿与人交流。2.(1)艺术扎根于生活的土壤。(2)遭遇挫折却始终充满了信心。(3)身处困难之中却又从未停止过努力工作。(4)不断地探索,无条件地献身艺术事业。3.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认为同意,可以从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忠实于生活的作品是能够得到人们的喜爱这个角度来谈;如认为不同意,可以从艺术作品应该高于生活,抓住了生活,还要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改造等这个角度来谈。
第二节 鉴赏评价
巩固练习
1.提场就是戏班里负责舞台监督、教演员唱戏练功、对剧本也能提出意见的角色。2.(1)重设粤剧“提场”。(2)培养专职编剧。(3)大量培养人才。3.(1)同意领导的观点。可以从节约经费角度来谈,可以从在全国范围内挑选优秀的编剧快速出作品的角度来谈。(2)不同意领导的意见。好的编剧要在舞台上才能磨炼出来,粤剧编剧必须要在戏班里浸过泡过,可以为演员量身定做,这样才能保持粤剧的特色。
创新测试
1.《长街行》这部小说是以上海一条街一座里弄几十年变化为背景的,为了充分表现上海风味,所以引用沪语(上海话)入文。因为沪语写作使北方读者阅读困难,会失去一大部分读者,所以说这是“冒险”。2.(1)每个字独立存在,形声兼备。(2)不仅让人明了意思,还让人的视觉得到审美的享受。(3)词意丰厚多义,可以引发人许多想象。(4)能够表达出人类最幽秘最复杂最美好的情感。3.这是一道探究题,言之成理即可。
第三节 探 究
巩固练习
1.不能删去。文章开头使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湖泊的美丽,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和可读性,启发读者珍惜保护湖泊。
2.写西湖是为了说明湖泊生命的短暂和容易消失,而及时疏浚和保护可以延长湖泊生命。3.自然原因:泥沙堆积,植物生长,河流改道,气候变迁使湖泊“收支”失衡,盐类沉积。人为原因:过度采水,盲目围垦,倾倒垃圾,排放废水,淡水养殖场污染湖泊。4.好处是启发人们反省思考,引起人们探索保护湖泊的方法。文章体现了作者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热爱自然的情怀、对自然受到破坏的忧患意识,呼吁社会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严谨务实的科学探索精神。
创新测试
一、1.(1)点题(或扣题)。(2)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领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3)高度评价黄福荣,表达对黄福荣的崇敬之情。2.(1)1991年放下工作为华东水灾四处向司机筹款。(2)2002年徒步穿越中国大江南北为中华骨髓库募捐(或“从香港徒步行至北京为中华骨髓库募捐”)。(3)2008年汶川地震时为救灾和灾后重建而辛勤工作。(4)2010年到青海玉树的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做义工。3.(1)家庭的影响——父亲往日的教导及尽力助人的榜样。(2)榜样的影响——隋继国事迹的感召。(3)他自己心底对人的热忱关爱。4.文章共有三处引用阿福的好友和被他帮助的人对他的评价。别人对阿福的评价属于侧面描写的手法,这种手法更能表现阿福奉献精神的可贵。启发:(1)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人物效果会更好。(2)通过对人物的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更能体现真实性。(3)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和积累,尤其是人物语言方面的积累。
二、1.要人才,不要“高分宝贝”2.(1)既要学习好,又要有创造性。(2)既要有知识,还要有探索未知的好奇心。(3)既要关心自身专业领域,还要有关注其他方面的广泛兴趣。(4)既要有课外活动经历,也会参考学生的家庭背景。3.(1)高中教育要培养、鼓励高中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2)要打破现在高考中的“唯分数论”。(3)要不拘一格选人才。(4)重视培养高中生的服务社会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