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出晚归

2011-12-29焦文林徐荣华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1年15期

  图画作文导写示例
  
  观察下面的图画,根据要求作文。
  
  
  看了上面的图画,你有何感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第一步看漫画中的要素:左边的图画里,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两只快活的小鸟从茂密的树林里飞出去觅食;右边的图画里,当月亮出来时,两只小鸟回到“家”中,但没想到“家”却完全变了样——那郁郁葱葱的树木已被砍光,只留下一个个光秃秃的树桩。两只鸟儿伤心地在面目全非的家园上空盘旋,久久不愿离去。
  第二步分析画面的关系:这两幅漫画表现的是同一地域里不同时段(早晨与傍晚)的不同情景,鸟儿还是那两只鸟,但是它们的家园却在朝夕之间面目全非。可见,两幅漫画之间是对比关系。
  第三步把握漫画寓意,将这两幅图画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漫画揭示了人们无休止地砍伐树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第四步发散思维,确定主题。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1.从鸟类的角度看:保持生态平衡,追求万物和谐。
  2.从人类的角度看:终止破坏行为,保护生存家园。
  3.从发展的角度看:不能饮鸩止渴,要倡导可持续发展。
  
  佳作示例一
  
  一滴清泪
  □牛志勇
  愿我的感激与无奈化作一滴清泪,滴入母亲的血脉,洗涤母亲身上的污渍,赎回我们所有的罪过。
  ——题记
  一束阳光柔柔地洒在小河岸边的枯草上,我独坐于此,蒿草般的思绪淹没了鼻前浓浓的晚秋气息。真真切切的痛却如刺在心……(“阳光柔柔地洒在”“枯草上”“浓浓的晚秋气息”本来是香甜的,却被“蒿草般的思绪”所淹没。文章运用构成巨大反差的词语,流露出作者对人类破坏大自然从而导致我们的地球母亲已满是伤痕的痛惜之情。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当我从襁褓中挣脱时,母亲是那么的兴奋、喜悦,脸上洋溢着世上最美的笑容:小河欢唱,杨柳轻舞,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我扑进母亲的怀中,用脸蹭她的胸脯,小脚在她身上乱蹬,小手扯着她衣服上的芬芳美丽的花草……但她从不生气,总是给我以快乐的回应。她让我的童年在宁静温馨、充满快乐的日子里度过。童年的这段美好时光造就了我乐观豁达的性格。(美的环境,美的景致,使人赏心悦目。文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音韵和谐,像一首美妙的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尤其是“扑”“蹭”“蹬”“扯”等动词的运用,表达了地球母亲的慈祥——大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其乐融融。此处与后面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形成巨大的反差,构成强烈的对比)
  那时母亲充满朝气而又宽厚慈爱,我曾尽情享受着她如大海般的博大,如晨露般纯洁的爱。
  然而,渐渐地,我却嗅到了一股腥臭正渗入母亲的血液。我亲眼看到小河的流水由清而黄,由黄而黑;我亲眼看到可怜的小鱼艰难地游到水边,睁着眼睛乞求人们的哀怜;我亲眼看到污物垃圾成了小河无奈的“食品”……可悲的是作践着母亲的不仅仅是几个人,地球村里的人们都在贪婪甚至疯狂地汲取着母亲的血液,残害着母亲的身躯:有的挥舞着世上最锋利的器械,砍倒了母亲的“手指”;有的用庞大有力的机器毫不怜惜地挖掉了母亲的“眼球”。人啊,唯恐索不尽母亲那一点儿可怜的积蓄,于是使出所有的手段和所有的现代化工具,无休止地向母亲索取……于是我看到母亲剧烈地抽搐。她形销骨立,急速地衰老了。她呻吟着,颤抖着说不出一句话来。她身上千疮百孔,她眼神苍凉,失去了那一汪清澈的秋水……(文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悲愤地历数人类的罪恶:汲取着母亲的血液,砍倒了母亲的“手指”,挖掉了母亲的“眼球”,无休止地向母亲索取……语言犀利,振聋发聩;用语工整对称,精粹凝练)
  母亲疯了,她一再怒吼,掀起巨浪,淹没工厂农田;她携着沙尘,席卷都市村庄;她举着火把,点燃森林草原;她悲泣不止,眼泪充满辛酸……(人类由于自身的错误,遭到了大自然的惩罚,开始吞下自己酿成的苦果。本段句式整散结合,文采斐然)
  眼前的河水表面漂浮着垃圾、油污,下面流淌着泛着腥臭的工业废水。母亲沉寂无语……(用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提醒人们如果继续破坏污染环境,终将会毁灭自己)
  眼前的小河让我无法再想,我愿纷乱的思绪化作一滴清泪,滴入无言的小河,愿这滴清泪融入母亲的血液,洗涤母亲身上的污浊,流向远方的大海……(文章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类文明的渴望,对地球母亲重新焕发青春的渴望。联想丰富,寓意新颖独特,令人深思,催人猛醒)
  魅力总评
  文章没有呆板的说教,而是运用了第一人称的手法,通过生动的画面,如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球,形销骨立、千疮百孔的地球,展示了地球母亲对人类的贡献,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以小见大,构思新颖,形散而神聚。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前后照应、中间回顾的手法,将地球母亲昔日的美丽与今日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大量排比句的运用,使得语句沉郁、铿锵有力,起到了画龙点睛、振聋发聩的作用,显示了作者扎实的文字功底。
  
  佳作示例二
  
  楼兰人的种子
  □张云霞
  “楼兰姑娘你去何方……”哀婉的音乐在耳边响起。(熟悉的旋律,熟悉的歌词,令人沉浸于歌曲所表达的情景中。用人们熟悉的歌曲开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新颖别致,不同凡响,引人入胜)
  我独自一人走在风中。
  枯黄的落叶在风中飞舞,风吹乱我的头发,掠过我干裂的嘴唇,似乎在提醒我那过去的岁月。踏在柔软的细沙上,我的思绪在飞扬……
  千年前的楼兰,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马蹄嗒嗒,驼铃声声;草原凝碧,羊群雪白;商人使节,络绎不绝。地处古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国是何等的富裕和繁华,是一个多么美丽富饶而又民风淳朴的地方呀!(运用联想,穿过时空的岁月,描写当年楼兰的胜景:马蹄嗒嗒,驼铃声声;草原凝碧,羊群雪白;商人使节,络绎不绝。排比句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韵律美)
  站在荒凉的罗布泊上,你可以想象往日葱茏的绿树,如茵的绿草,美丽的鲜花,还有那熙熙攘攘的小镇,好像那欢快的叫卖声还在耳边回荡……然而人们的无知,使大片大片的森林被砍伐;过度的放牧,使大片大片的草原沙漠化。清凉的小溪不见了,美丽的牧场不见了。当国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时,一切都太晚了,最终美丽的楼兰被沙漠吞噬。人们的无知贪婪,最终毁灭了自己。(深刻的教训,令人扼腕长叹。文章对比鲜明,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整散结合,使语句带有一种鲜明、强烈的节奏感)
  楼兰人种下了一颗邪恶的种子,收获的当然不会是甜美的果实!
  现在,当人们穿行在辽阔的鄂尔多斯荒原,当人们穿行在沟壑纵横的甘肃和宁夏,当人们站在漫无边际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之中时,应该想到,仅仅是楼兰人种下了一颗邪恶的种子吗?仅仅是楼兰人会有灭亡的命运吗?(反问修辞的运用,令人深思,发人深省,言有尽而意无穷)
  有这样一则报道:宁夏的贫苦农民因家里子女多,孩子上不起学,一个小女孩为了能够上学而去挖甘草,因此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地方政府却大力赞扬父母不怕辛苦供孩子上学,并带记者去看满屋子的甘草……无知的人们呀,你们可知道,这一代一代地挖甘草,已经把宁夏赖以生存的环境毁得面目全非了。你们是不是还要重复楼兰人的行为,种下无知的种子,然后又自食其果呢?(由楼兰古国的毁灭想到了如今宁夏人的挖甘草行为。作者透过现象看本质,没有人云亦云,对此事进行附和赞美,而是从相反的角度,写出挖甘草已经把宁夏赖以生存的环境毁得面目全非,进而提出了自己的忧虑:“你们是不是还要重复楼兰人的行为,种下无知的种子,然后又自食其果呢!”力透纸背,画龙点睛)
  爷爷以打猎为生,爸爸以伐木为生,儿子以卖树墩为生,孙子以卖根雕为生,我不知道后代子孙将靠什么活下去,但我清楚地看到了无知的种子已经结出了苦涩的果实。(作者心急如焚,从习以为常的现象进一步挖掘,深刻点明了这种现象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层进式的论证结构,使文章说理更加透彻)
  遥望苍穹,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千年前的楼兰。楼兰人当然不会知道,他们种下的无知结出的“苦果”,现在人们还在“品尝”呢!(照应开头,卒章显志,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令人回味,让人反思)
  魅力总评
  传说中的楼兰古国,是一个风景优美、令人神往的美丽国度。“楼兰人种下了一颗邪恶的种子,收获的当然不会是甜美的果实!”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使楼兰国遭到了毁灭,美丽已不复存在,而是变得一片荒凉。文章选材新颖,别开生面。
  “爷爷以打猎为生,爸爸以伐木为生,儿子以卖树墩为生,孙子以卖根雕为生,我不知道后代子孙将靠什么活下去,但我清楚地看到了无知的种子已经结出了苦涩的果实。”文章反弹琵琶,反面立意,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显示了作者精湛的文字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