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邦:可持续发展讲求创新

2011-12-29徐俊

国际公关 2011年1期

  盘点近几年企业经营和传播领域的“热词”,“企业社会责任(VSR)”无疑会榜上有名。不少企业因为履行社会责任而备受赞誉;一些企业因为CSR匮乏而广受诟病,还有一些企业做了相关的努力,但外界并不买账。要衡量一家企业CSR做得如何,首先要明确CSR的内涵。
  杜邦公司的定义是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仅是创立公众形象、捐赠,或者不歧视任何群体,而是企业与利益相关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与世界各地的客户、供应商、员工、社会和股东之间的关系。它指的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用创造性的、有市场前景的方式,调动包括客户在内的各方的参与,来满足人类的需求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这一定义中的关键词是“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和环境拥有共同的未来。
  由此,企业社会责任应该指导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包括产品开发、研发投入、生产运营、环境表现、市场营销,以及与各利益相关方的互动,远远超出企业传播和品牌建设的范畴。
  早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杜邦就将“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公司使命,在扎扎实实设立和实现各种自愿性环境友好和市场发展目标的同时,杜邦也通过传播,公开信息、介绍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最佳实践。在中国,杜邦就“可持续发展”的传播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2000—2004年,通过“‘杜邦杯’环境好新闻评选”等活动推广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005-2008年,凭借支持“企业公众形象评选活动”,引导业界践行社会责任;2008年至今,投身“珠峰大行动”,联合社会力量切实解决可持续发展的课题。
  “2dea21324a84d5fff95e2aad2688b5d1地球第三极珠峰大行动”是全球第一个针对珠穆朗玛峰地区设立的,集环境保护、教育、登山运动于一体的综合性、长期民间公益项目。自2004年发起以来,该项目一直致力于通过志愿者的力量推进珠峰地区的环境保护。
  在珠峰所处的高原地区,人们的生活受到自然条件的很大影响如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风大、冬季寒冷等;同时,牧民的平均收入水平较内地为低;再者,由于环境保护的需要,居民已不能通过砍伐树木来实现生活取暖,而仅靠燃烧牦牛粪又不能满足冬季室内供暖需求。因此,在当地收入条件和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寻求替代能源,解决牧民冬季取暖,成为“杜邦民生改善科考计划”的首个课题。
  2008年4月项目启动后,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等地的20名社会志愿者和约40名行业志愿者,秉承“运用科技实践可持续发展、推进珠峰地区民生改善”的理念与创想,先后两次对珠峰地区定点村落的民生状况进行入户考察取样,完成了与“高原生态节能建筑”设计相关的5个大项、88个小项的调查问卷。基于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和西藏自治区科技局所提供的当地长期收集的气候、能源、建筑等方面的相关数据,杜邦公司和“珠峰大行动”组织方于2009年1月7日,推出了专为珠峰地区设计的“高原生态节能建筑”模型。
  该设计采用被动式阳光间和空气集热器,加热阳光间中的空气,与冷空气形成循环,提高室温;两个太阳能炕利用卵石缓慢释放热量的特点实现蓄热和放热;另外,卧室顶上的大面积蓄热天窗,改善了建筑的采光性能。
  除了以上在房屋设计方面的创新之外,高性能建筑材料的应用也是该设计的一大亮点。杜邦公司建筑创新等多个事业部为“高原生态节能建筑”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以满足居民建筑物在昼夜温差大、风力强、白天日照强度高等高原环境条件下,对保证室内温度、蓄能节能、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等方面的要求,例如:可回收利用的杜邦特卫强防水透气膜被用于建筑墙壁和屋顶,在不增加房屋荷载的情况下,可以增强建筑的防水、防风性能,同时提升保温隔热效果。
  整个设计遵循了“三个当地”的原则即保留当地的建筑风格、尽可能使用当地建筑材料,以及利用当地施工力量。这些原则为该项目日后的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地域基础,也有效地将房屋总体成本控制在民众可承受的范围内。
  2009年6月5日,杜邦与“珠峰大行动”的合作伙伴们向示范户玉珍老人交付了首个高原生态节能示范建筑。经过2009年冬季实地温度测评,该建筑实现了50-60%的节能效果,室温在取暖季明显高于周边住户。
  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都是人类所共同面对的挑战,从提高粮食供应满足人口增长需要,到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以及保护环境等等。应对这些挑战,创新是利器这些挑战又是如此的严峻,没有哪一个机构或企业能独力而为之,唯有协作是出路。“‘杜邦民生改善科考计划’”所要传递的正是通过创新与协作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