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责

2011-12-29

国际公关 2011年1期

  去年底结束的坎昆会议,开幕前普遍不被人看好。有媒体甚至断言:开幕式当天发生的交通混乱,就是失败的“凶兆”。但出人意料的是,会议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共识,这使得人们又重新燃起了一线希望。
  未来,各国在气候变化谈判过程中依然会讨价还价。寄望于联合国来解决气候问题,恐怕会令人气馁,因为这一过程注定是漫长而无趣的。然而不经意问,我们突然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开始悄然践行绿色责任理念。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去年11月在“碳路未来——中国企业碳战略”项目启动会上表示:企业才是推动低碳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技术创新和低碳实践中发挥着先锋作用。
  从2009年开始,速生竹材料、节能管材、低耗能灯具等,陆续出现在地产巨头万科的采购清单上。同时,万科还发布了一份限用禁用材料清单——84种材料榜上有名。万科的表态是,“我们并不认同那种靠牺牲环境和公众利益赚了钱,再拿出一部分高调做慈善的方式。”
  拜耳在整个集团内部开展“绿色办公计划”,呼吁和倡导员工养成在工作中的环保习惯,循环利用资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而杜邦公司通过全球第一个针对珠穆朗玛峰地区设立的公益项目——“地球第三极珠峰大行动”,收获着承担绿色责任所带来的喜悦。百度和西门子公司,通过自建的绿色大楼为“低碳建筑”树立了标杆。今年1月,中国公共关系行业首批“绿公司”在中国公关嘉年华上也正式揭晓了。
  绿色责任理念正在成为一些企业的一项长期承诺。在为这些企业承担绿色责任感到欣喜时,我们也不能被某些概念所迷惑,比如带有极强功利色彩的“漂绿”(Green Wash)或“绿色营销”(Gteen Marketing)。
  绿色责任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公众深信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会顾及到社会公益和环保事业。而“漂绿”或“绿色营销”则是言行不一,漠视社会责任,仅以“环保”和“绿色”为噱头,进行炒作和包装,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商业利益而忽视了企业社会责任。
  事实上,企业的行为正在影响公众。根据最新的一项调查,2/5的美国人表示,他们更愿意和对环境负责任的企业打交道。尽管大部分地球公民“在意”环保,但真正付诸行动的依然是少数派。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55%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有意购买或购买过绿色产品。
  因此,当各国政府还在讨价还价时,当公众尚未完全自觉践行绿色行动时,联系政府和公众之间不可缺少的纽带,自然就非企业的绿色责任莫属。
  除了关注企业绿色战略这一重要话题外,从本期开始,本刊还在栏目上作了一定调整,比如增加了View Points和lnside PR两个栏目等,以期在全球日益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全面和高质量的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