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人的数字化生存
2011-12-29王冬
国际公关 2011年2期
从传统IT企业到互联网创业公司,再到公关公司,笔者不算是科班出身的公关人,但却是科班出身的营销人。早年告别校园怀揣半部自以为“包治百病”的科特勒大师营销专著就去混社会了,却发现原来自己才是营销的真正“患者”。
在企业里做销售、做市场,懵懵懂懂中发现,大师巨著中的金科玉律在初入江湖的所谓“营销实战”中,用起来是那么的蹩脚,但又似乎又是那么的在理儿。让你不得不坚持他的理念,并在不断自我提升中,真切感受到他的精华和真谛所在。
要融入新一代人的文化
记得在一个互联网客户的服务项目中,我们项目团队别出心裁地成立了一个“脑残研究会”,把“贾军鹏”、“凤姐”、“拜金女”、“兽兽”等在网络中引发高度热议的人物事件统统梳理了一遍,把每个事件下的互联网文化背景、事件发展的节奏、网络中的观点等从营销和传播的角度展开系统分析。
我们发现,“楼主脑残,该吃药了”等回复和评论在互联网文化相关的事件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而同时这些被评为“脑残”的观点也是被高度关注话题。这种现象引发了我们异乎寻常的关注,或许,这真的是这个时代的文化现象?
数字化时代,“脑残”更像是一个带有强烈褒义的贬义词。脑残似乎成为一种文化,一种颠覆,一种挑战,一种创新。新一代社会主流消费群体正在形成,而这一代人,是曾被上一代称为“叛逆”的一代,他们已经成为或即将成为公关人重点沟通的对象。
公关人无论是否属于他们这个时代,都应该把自己融入他们的文化,因为我们的创意不是用于自我欣赏,我们的文章不是写给自己“拜读”,我们甚至要让这个群体喜欢我们。
染上流行“病毒”
如今公关人纷纷染上“病毒”瘾,并希望自己的“病毒”不断扩散直至找到“流行的感觉”,我们称之为“病毒性流感”。社会化媒体的迅速崛起是公关人患病毒瘾的重要因素;SNS的繁荣重塑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关系,微博的爆发更是革命性的颠覆了社会的沟通和传播方式,为企业和品牌展开病毒营销开辟了真正的沃土。
我们曾为某快消客户做过一条短信在短时间内被转发数十万次的微博营销,在这个全民围脖的时代,或许对该企业和品牌的传播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创新,而这条微博的源头其实是只有区区几十字的文字,而这几十字的背后,是一群公关人对互联网文化和趋势浸淫多年的厚积薄发,对企业和品牌夜以继日市场调研和分析的真知灼见,对媒体资源整合应用的水到渠成。古代文人讲究的是“功夫在诗外”,做公关讲究的是“润物细无声”。
得了“窥视症”
数字化时代,公关人患“窥视病”日趋严重。利用网络监测技术和舆情分析系统,实现对客户品牌、产品、竞品、消费者行为的主动发现、全面洞察和积极反馈,成为公关人“窥视症”的新特点表现。
当客户遭遇品牌声誉危机的艰难时世,正是公关人“窥视病”病发到极限的时刻,并极有可能迅速引发危机公关多动并发症。
从“春晚广告谁爱看”到“315都在投诉啥”,从“灾难捐了多少款”到“公益做的对不对”;从“产品体验好不好”到“上市圈了多少钱”,从“企业高管说错话”到“代言明星出绯闻”,一年到头,公关人的“窥视症”都在不断发作。
从“脑残”到“病毒性流感”,再到“窥视症”,可能还有“策略控”、“创意控”等,公关人可谓“百病缠身”。正是在这些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公关人练就了好身板,学会了数字化时代的生存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