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难的攀登目
2011-12-29Mickowler
户外探险 2011年1期
阿尔卑斯式登山活动,是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激励我去探访这个广袤世界中很多我未曾到达过的地方。这让我拓宽了视野,更能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当然这也是保持身材的一个好方法,另一个优点是极大地拓展了我的朋友圈子。旅途中总是要经历很多大起大落,不过探险的紧张刺激和友谊的浓情厚意,总是让我心中无憾。登山作为一种业余爱好已经差不多有150年的历史了,在这期间,从装备到探索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欧洲,1786年勃朗峰(Mt Blanc)已经被攀登,但直到19世纪和20世纪初,攀登活动才在有机会到离家比较远的地方追求乐趣的富人阶层中成为一种爱好。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早期,人们的注意力还集中在阿尔卑斯山脉、高加索山脉和落基山脉中最雄伟的山峰的首登上。瑞麦特《Zermatt》的马特洪(Matterhorn)在1865年被首登,高加索山脉的Ushba是1903年,落基山脉的阿西尼波山(ASSIniboine)是1901年分别被首登的。这些攀登都是使用最基本的装备从山脊登上去的,它们今天被描述为“最纯粹的阿尔卑斯方式”。
到了20世纪,一些先锋式登山者开始在这些熟悉的山峰中使用阿尔卑斯方式尝试更有挑战性的线路,当然大规模的“探险队方式”也开始出现在喜马拉雅地区大量未登山峰的攀登上。最初喜马拉雅地区的登山者多是来自欧洲和美洲,他们需要飘洋过海跋山涉水才能到达亚洲,要在成百上千的背夫的帮助下才能把大量的装备经过很长距离运送到大本营。可以想见,这种探险非常昂贵,需要很多的赞助,赞助一般会来自商业机构,另外也有来自政府的资助。在喜马拉雅地区的庞大山峰尤其是8000米以上的山峰中,成功登顶的欲望变得十分强烈。在这些山上,目标单一明确,成功压力很大,过量使用氧气,装备不够充分(和现在比较起来),滋生了一种“不顾一切向前”的攀登行为,一定会用到固定路绳,并需要大量高山背夫运送装备搭建营地。这种攀登方式催生了一些负责后勤保障的探险队队长,一个庞大的团队一起工作只是为了保证最后一小部分队员的登顶。8000米以上山峰的首登主要是这种方式,时间从1950年延续到1964年。
后来,通过“探险队方式”开辟出的那些最高山峰的直壁上有了更多的技术路线。克里斯。博宁顿(Chris Bonington)1 970年在安纳普尔娜《Annapuma》南壁和1975年在珠峰西南壁的探险,都是对这个发展阶段的最好注释。
不过到了这个阶段,一些登山家感觉“探险队方式”的攀登已经过时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同一年里,博宁顿在珠峰西南壁的巅峰之作和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尔(Reinhold Messner),彼得·哈博勒(Peter Habeier)在加舒布鲁姆(8068米)的阿尔卑斯式攀登。
之后不久,梅斯纳尔完成无后援单人登顶珠峰(1980年),技术型的阿尔卑斯路线在喜马拉雅地区的大岩壁上建立起来,比如加舒布鲁姆lV的西壁(Kurtyka/Schauer;1985年),安纳普尔娜南壁(Bohigas/Lucas,1984年)。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很清楚,和一些知名专家从前持有的观点不同,人类的身体完全可以在无氧的状态下适应8000米上山峰的技术路线。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20世纪的后四分之一部分。大量“家门口”、易接近、有直上路线的主要山峰已经被攀登过,并且有越来越多有实力的小团队开始在更大范围内寻找目标。其中还有很多是以“探险队方式”攀登的,但是不再使用高山背夫,固定路绳和固定营地,也屏弃了根本没有机会登顶的人以数周的支持换来的高登顶率。
对这些登山者来讲,可负担的空中交通费用、更快速的当地运输和本地代理机构就可处理的登山许可,让小团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阿尔卑斯方式”攀登成为可能。有全职工作的人第一次有机会在喜马拉雅地区完成精彩的攀登。
我是20世纪70年代在阿尔卑斯地区开始走上技术攀登之路的。1980年,我在24岁时攀登了艾格峰和马特洪峰的北壁,完成了童年时代的梦想,并开始在更大范围内寻找有挑战性的攀登目标。选择阿尔卑斯方式很自然。因为我之前已经在苏格兰冬季攀登中和在阿尔卑斯地区采用了这种方式。阿尔卑斯方式在纯度上也有所不同。
我应该澄清一下,我所采用方式只包含自我支持的小。
团队而没有任何雪线之上的额外补给。攀登的各个方面,从装备的携带到每个绳距的完成都亲历亲为。我从来不使用固定路绳,也从来没用过膨胀螺栓。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曾经到过喜马拉雅地区,因为攀登许可的问题,导致时间很紧张。那时各国登山家之间的交流不够,因为大家都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所以都倾向于各自为政,各自追求自己的攀登方式和道德准则。
过去30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攀登团体更多融合在一起。政治界限在倒塌,因特网让交流变得更容易,我们有了一个更为全球化的视野。更能自我管理,攀登团体在方式和道德上有更为统一的全球化标准。阿尔卑斯式攀登是最受尊重的攀登方式和道德标准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时间进入到21世纪,接近山峰变得更为容易,在喜马拉雅地区探险的旅途中,海拔适应成了惟一限制的因素。
阿尔卑斯方式
越来越多的登山者开始组织小规模的登山队到更遥远的地方,用更高的标准去攀登。些迹象(例如在巴基斯坦)表明喜马拉雅地区国家的规章制度正在松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登山者在8000米以上的地区完成难度很大而且经过论证可以实现的阿尔卑斯方式攀登。可喜的是,我们看到技术型的阿尔卑斯攀登方式也在中国登山者中出现(例如周鹏,严冬冬的四姑娘南壁直上路线)。我的乐观估计是在中国一些中等海拔未登峰的阿尔卑斯式攀登高潮即将来到。
攀登方式和道德准则会显得愈加重要,我注意到关于采用何种方式攀登的争论正在变得更为激烈。应该被公平对待,我们的运动也不应该失去它本身的探险本质,使用氧气将会被认为是欺骗。只看到结果的攀登将成为历史。比如,我可以预见,为了要使攀登保持健康发展,也为了给后来者保持应有的挑战性,使用膨胀螺栓会成为禁忌。
喜马拉雅方式(以大山峰首攀为目标的探险队围攻方式)
这种方式非常昂贵,一般需要很多的赞助。我发现,很难相信商业机构或政府资助这种行为的目的是完全单纯的。随着技术最好的登山者渐渐移向阿尔卑斯式攀登,参与这种大规模探险方式的人会越来越少。这种方式已经开始远离流行,也看不到温度回升的可能性。
大岩壁攀登
我们看到自由攀登的团队已经把目标转向先前喜马拉雅地区的器械攀登路线,我相信这样难度越来越大的路线会渐渐让位于自由攀登者。随着阿尔卑斯攀登方式的提升,我完全相信问题焦点会转向攀登方式和道德规范。最纯粹的攀登方式应该只借助岩石的自然特性,并远离膨胀螺栓,不管它们是被用在器械攀登。做保护还是悬挂吊帐上。我预测,在未来这种不使用膨胀螺栓的自由攀登方式会是惟一受到尊重的方式。
SOLO攀登和打破纪录的攀登我相信总会有些人热衷于打破solo攀登方式和攀登时间的纪录。这种成绩必须要肯定.不过我确实没有看到这些纪录对主流攀登产生什么有深远意义的影响。
商业攀登
目标锁定为登顶的商业攀登.毫无疑’口]会被保留下来。一些人对这种方式的流行和发展持悲观态度,不过我相信,那些组织者首先想到的是利益.所以他们会选择那些受到关注的山峰.并且山峰会位于那些易于到达的区域,需要的装备也很简单。我预测这种攀登只会集中在少量的目标山峰上.不会对极限攀登产生任何形式的影响。
总结
总而言之,我认为攀登目标会越来越难,攀登方式会越来越纯粹。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未来一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