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
2011-12-29
户外探险 2011年3期
语录 熄灯一小时+你的环保改变
近日,WWF(中国)首席执行官Jim Gradoville说:“熄灯是一种信号,向他人传递你对保护地球的决心。今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除了熄灯,我们还能做些什么?除了遏制全球变暖,还有哪些行为可以助力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2011年地球一小时主题发生改变的原因。”
2011年“地球一小时”将在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再次席卷全球。不过,这个全球最大的自发性环保行动在2011年的主题将发生重大变化。首先,地球一小时的核心主题不再仅仅是气候变化,而是更广泛的可持续环保行动。其次,除了熄灯一小时外“地球一小时”活动还从号召大家响应环保,变为动员个人和社会团体自发为环保做出一个行动改变。
WWF“地球一小时”全球活动推广大使李冰冰将在未来的一年里吃素100天,以更健康环保的方式生活。WWD低碳生活中国活动推广大使羽泉承诺将,通过购买碳排放来抵消未来一年参加演出的飞行碳排放,而且参加所有演出自备餐具,不使用一次性餐具。
纪录 五男一女全裸划船创横渡大西洋新世界纪录
2011年1月6日,一艘15米长的三体手划船“哈林号”划出大西洋东岸的西班牙特内里费岛。他们的目标是在31天内,全凭人力到达终点南美洲巴巴多斯的圣查尔斯港,从而创造手划船穿越大西洋的最快世界纪录。
这次的航程超过4800公里,每天差不多要划160公里,而且一天也不能停歇。原世界纪录是由16人组成的一个团队完成的,而“哈林号”上只有五男一女共六人,这意味他们每人要比人家多付出一倍以上的体力。即便是晚上,也要分成两组,轮流划两小时,每人吃饭,睡觉的时间就在这断断续续的两小时里。在如此大的强度之下,第二天全体成员的臀部因为与座位摩擦的关系都出现了茶杯口大的水疱。
“水疱和伤处很疼,而且会感染,当时我们要继续前进,处理它的惟一办法就是靠大自然的药品去治愈——暴露在阳光和空气之下。”女队员胡格斯特格说。当天,男队员们都脱光了衣服和裤子继续划船,而且效果还不错很快他们就感觉没那么受折磨了。
第三天,胡格斯特格臀部的水疱有茶碟那么大了,“那意味着那个时候我们只有裸体划船才行,为了打破世界纪录,没有其他的选择。我决定脱了,因为水疱引发的疼痛实在难以忍受。出发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我裸体划了两天的船。”胡格斯特格说“不过我根本不觉得害羞,也没时间考虑这些,因为我满脑子想的就是如何成为最快的横穿大西洋的划船运动员。对,我只关心这个。”船上的五位男队员也只关心这个,狭窄船体里的裸体女队友没有给冲击世界纪录的计划造成任何干扰。船长前英国海军军官霍金斯称赞胡格斯特格是他见过的最强韧的女船员,她为这个团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当“哈林号”抵达圣查尔斯港,胡格斯特格的一切努力都值了。“哈林号”用时31天23小时31分钟到达终点,一举把世界纪录提高了20小时14分钟,这也比他们之前预期成绩快了整整14个小时。
冬攀 迦舒布鲁姆II峰首次冬季登顶
在喜马拉雅九座8000米山峰已经全部完成冬季攀登之后喀喇昆仑五座8000米山峰的冬攀零纪录在2011年2月3日被打破。2月3日 意大利人simode Moro。长期住在加拿大的美国人Cory Richards及哈萨克人Denis Urubk0登顶海拔8035米迦舒布鲁姆II峰(GasherbrumII),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冬季登顶这一世界第十三高峰,巴基斯坦境内五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第一次冬季登顶。
在随后的下撤途中Simone Moro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通过卫星电话传递给了他的妻子Barbara,他极其兴奋,描述说“像羽毛一样轻”。当时他们已经返回海拔6900米的3号营地。前一天的凌晨3点钟时他们从这里出发。开始冲顶。在电话中Moro简短地说他们这次攀登“极其困难”。但最为重要的是他们三人都感觉良好,当然还是相当高兴的。
simode Moro三人的这次攀登可谓迅速1月10日抵达大本营的他们在仅仅22天后就登上了素以险峻著称的迦舒布鲁姆II峰,而且完全的轻量化攀登三个人也全部登顶,这在8000米极峰攀登史上将留下不可磨灭的一笔。
同时意大利人simone Moro也收获了个人第三座冬季首登的8000米极峰。从而与波兰登山家Krzysztof Wielicki(冬季首登珠峰,洛子,干城章嘉)及已故登山家Jerzy Kukuczka(干城章嘉道拉吉里,安纳普尔娜,并第二批登项卓奥友)一起跻身为世界上冬攀8000米极峰最多的人。2005年冬他与Morawski措档完成了个人首座冬攀极峰——希夏邦马峰:2009年携Denis Urubko冬季登顶马卡鲁峰,而Urubko同时也收获了个人的第二座8000米冬季攀登记录对于这个团队中的美国登山者Cory Richards。迦舒布鲁姆II既是他的第一座冬季首登极峰 也是他个人攀登生涯中的第二座8000米极峰,去年春季他登顶洛子峰(攀登中曾吸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