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铁
2011-12-29挥雨
户外探险 2011年8期
挥雨:电信业咨询顾问和培训师,山野徒步、马拉松、越野跑和铁人三项爱好者。从1997年徒步虎跳峡起曾走过国内和欧洲多条经典徒步路线,2009年底开始练习跑步。比赛经历:2010年厦门马拉松、广州跑族火凤火越野跑赛、TNF100北京50公里越野跑赛、香港ITU亚洲杯铁人三项赛、香港乐施毅行者百公里徒步;2011年香港马拉松、韩国济州70.3铁人赛等。长远的目标是在每个大洲走一条经典徒步路线、参加一次马拉松和铁人赛。
艰难完赛
海水清澈,刚开始水浅处海底黑色的火山岩砂清晰可见,两百多人同时下水,经过百米的纠缠,我总算从一大群穿着防寒胶衣的“企鹅”中杀出重围,附近只剩下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几个一起努力向前划。不过杀出重围只是自己的主观错觉,真相应该是速度不一的选手们各自距离开始拉开,高手们已经义无反顾地远去了。我找到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向着大海远处的浮标划去,心里默念着450米处第一个浮标,900米处第二个,然后横游100米是第三个浮标再折返。不知不觉就游完了,踏浪上岸,看了眼时间40分钟出头。
推车出了换项区,过起跑线没骑多远就掉链子了,笨手笨脚地搞了好一会儿才重新出发。这辆崭新的P3计时铁三自行车两周前才到手,我只是第三次骑。赛道起伏很多,基本没有平路,虽然有上坡的痛苦就有下坡的畅快。骑车爬坡是我的弱项,训练时每次被大队甩掉基本都是在上坡。65公里前我不断地超车,可大腿忽然开始抽筋,最后二十多公里基本在和大腿痉挛反复做斗争。虽然成绩不是最重要的,但说明围绕着目标的各种训练和比赛的策略或执行出了问题。
艰难时刻,身边支持着我的朋友们让我更是心存感激,走出换项区,开始最后21.1公里的跑步征程。中午时分,艳阳高照,在烈日下这样起伏不断的赛道对每个选手都是考验。抽筋仍在反复,我在路边压腿恢复了许久,不断有选手跑过。起身走了一段,总算感觉可以跑起来了。太阳越来越耀眼,体能在不断流失,每过一个补水站都用冰水降温。最后一公里,见到戴着完赛牌的阿颢,他陪我跑了几百米,有了兄弟的陪伴我的速度和激情马上就被点燃,直到冲刺前的百来米阿颢退出了,让我独自冲刺享受最后的欢呼。振臂跑过终点的拱门,我完成了!
铁人故事
70.3和大铁的终点拱门并排,而在大铁的终点拱门前几米,有另一个同样大小的拱门,上面只有简单的一句话:You are an Ironman(你是一名铁人)。当你即将完成226公里的跋涉,看到这句话是何种感觉?我知道在不远的将来我会来亲自体验!
每一次铁人赛都会有很多感人励志的故事,比如赛后得知那位79岁的日本老人经过15个小时奋战完成了全程铁人,他69岁开始训练铁三,77岁第一次参加大铁未能完赛,这次终于得偿所愿。而来自上海的大象鼻鼻,两年前是体重186斤的脂肪肝三脂高胖子,去年在国内几次奥运标准铁人三项赛中(51.5公里)因为速度慢常常可能会被关门,赛前一个月在另一比赛中摔断了两根肋骨,这次比赛中因经验不足把近视眼镜放错了包,被迫戴着900度近视的游泳眼镜仍然顽强地完成了226公里的赛事。
身边一起训练一起参赛的好友们也各有回报。尘雨风以5小时23分的成绩获得年龄组第四,是所有70.3的中国运动员中成绩最好的,我见证了他训练的投入和认真。阿颢以5小时42分获得年龄组第二,成为全场惟一一位登上领奖台的中国内地选手,并获得了拉斯维加斯70.3世界锦标赛的参赛资格,由于种种原因他放弃了这个资格,还有更长远的目标在等着他。
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演绎着属于自己的铁人故事,所有的酸甜苦辣冷暖自知。想起曼联球星斯科尔斯说的一句话:我惟一想向人展示的,是浸满汗水的球衣。
魅力铁三
铁三是一项很特殊的运动,投入很多也独具魅力,我所知道的一位保持高水平的业余爱好者备战比赛时投入每周20小时的训练。而绝大部分铁三运动员乃至不少世界冠军都不是全职的,他们是出于对这项运动的热爱而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但却有很多各自职场的成功人士。除了热爱,那些能长年练铁的人,往往是能处理并平衡好工作和家庭并高度自律的人。圈内传说的一位在世界500强高层工作的华人,业绩彪悍,同时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而她的大铁成绩是10小时这样世界级的,这绝对是我们铁人的偶像。
所以,如何训练和提升自己工作、家庭和业余爱好这更大的三项,同时以铁人的方式生活,才是一个长久不生锈的真正的铁人,这也是我对自己的期许。
“You will never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