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母仔鹿的饲养管理
2011-12-29李兴泰
农村百事通 2011年15期
1.哺乳期母鹿的饲养管理
(1)喂优料。泌乳母鹿每天需要从饲料中吸收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多种维生素及饮水,在体内转化为乳汁。母鹿分娩后,瘤胃容积增大,胃肠消化能力增强,在泌乳期采食量比妊娠期要高,供给饲料的数量和质量应相应增加和提高。泌乳母鹿的精料中蛋白质饲料要占50%~75%,每天饲喂2~3次粗料、3次精料。在加强营养的同时,为满足母鹿泌乳需要,促进多产乳,还应给泌乳期母鹿饲喂大量的青绿多汁饲料,必要时进行夜间补饲1次粗料,保证母鹿营养的需求。
(2)供足水。母鹿泌乳期采食后,饮水量明显加大而且次数多,供水量必须充足。特别是夏季,要加大供水量,冬季以饮温水为宜。
(3)勤观察。对哺乳期有弃仔或拔仔恶癖的母鹿要严格看管,必要时将其关进小圈单独饲养。同时不要让鹿群密度过大,以免造成拥挤踩死仔鹿,还要防止哺乳混乱现象,以防个别仔鹿吃不到或吃不饱。
(4)保安静。鹿的神经极其敏锐,经常竖耳听声,一有动静就乱跳乱窜,有的甚至会跳越圈墙。因此,平时要保持舍内安静,饲养人员的动作要轻,不要大声喧哗,以免造成母鹿难产及母鹿拔仔现象的发生,同时以免引起惊群,在混乱中踩死仔鹿。管理中应加强母鹿及仔鹿的调教驯化,增强鹿的适应性。
(5)防疾病。养鹿场或养鹿个体户一定要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出入门设防疫池。饲料及饮水要清洁卫生,圈舍要勤打扫,保持干燥。水槽、料槽要经常消毒,杜绝疾病的发生。夏季母鹿舍更应特别注意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有害微生物污染母鹿乳房及乳汁,引起仔鹿疾患。
2.哺乳仔鹿的饲养管理
(1)早处理。母鹿分娩期间,应有专人值班守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确保母仔鹿健康。仔鹿出生时,其身体遍浸胎水,如母鹿未能及时舔干,会使仔鹿体热散失过快,引起衰弱和疾病,此时须用草把或抹布将其擦干。
(2)冬取暖。若鹿舍内温度低,最好生火取暖,烤干初生仔鹿身上的胎水,使仔鹿能早站立行走。在哺乳期,要保持仔鹿清洁卫生,避免造成仔鹿身上有异味。
(3)喂初乳。仔鹿出生后应及时哺喂初乳,对母性不好或泌乳少的母鹿,要人工辅助哺乳或转由同期其他母鹿代养或人工哺乳。在初生仔鹿喂过3~4次乳以后,就可进行打耳号和产仔登记等工作。两周龄后要补饲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配合精料和鲜嫩的青绿多汁、质地柔软的青干草,并设置水槽,提供洁净饮水,逐渐锻炼其采食消化饲料能力。仔鹿的生长发育是非常迅速的,特别是到了哺乳的中期和后期,母鹿的营养供给已不能满足仔鹿生长发育的需要,如不进行人工补饲,就会出现肢长身短发育不良的现象。
(4)补饲料。早补饲能使仔鹿锻炼消化器官的生理机能,提前断乳,仔鹿15~20日龄时就可在保护栏内设小槽,放一些混合精料让其采食。混合精料最好用温水调成粥样,每天补1次,1次投放量以仔鹿正好吃完不剩余为宜。随着仔鹿日龄的增加,补给一些青草、枝叶及优质的青干饲料。仔鹿开始采食精、粗饲料后,舍内应设置水糟,供给充足的清洁饮用水。
(5)多运动。仔鹿在哺乳期间除哺乳、采食等活动外,大部分时间愿意在保护栏内固定的地方伏卧休息,要每天定时对其哄赶,增加其运动量。同时,要随时注意观察仔鹿的精神、食欲、排粪、运动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山东省枣庄市立新小区 李兴泰 邮编:27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