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草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11-12-29薛美琴
农村百事通 2011年17期
一、品种选择
应选择休眠期短、优质高产的品种,例如“丰香”、“章姬”、“法兰蒂”、“红颜”等。
二、培育壮苗
1.选地:在母株定植前应选择土壤疏松、肥沃、不重茬、不易板结、背风向阳的沙壤土,排灌水通畅。
2.施足基肥:667平方米(1亩)施农家肥500~1500公斤、三元复合肥5~10公斤,忌用高氮肥料,以防苗旺长。
3.定植时间与规格:3月底4月初定植。畦宽1.5米,每畦种1行,株距80~100厘米,每667平方米栽600~800株。定植成活后即喷浓度为50~100毫克/公斤的赤霉素液2次,隔7天喷1次,以促进多发子苗。
4.病虫草害防治:
①草害。建议人工拔除。
②地下害虫。采用90%晶体敌百虫或50%辛硫磷拌菜籽饼诱杀。
③病害。建议每周喷1次杀菌剂。多菌灵、百泰、大生、甲基托布津、农用链霉素、使百克、炭疽福美等农药交替使用。发现感病植株立即铲除并进行妥善处理。
三、土壤消毒
草莓有连作障碍,定植大田前土壤要进行彻底消毒,以减少土壤中的病菌。消毒方式有两种:一是淹水处理,处理时间1个月左右;二是在高温季节(6~8月)用塑料薄膜盖在畦上,覆膜时间1个月左右,以达到高温杀菌的目的。最好采用“稻—莓”种植模式。
四、做好规范化定植
1.施足基肥:种植园址应选择土壤疏松、有机质丰富、排水良好的田块。定植前应施足基肥,一般667平方米施饼肥75~15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30~40公斤、有机肥300公斤。施入后整垄做畦。
2.定植:选脱毒壮苗定植。一般畦宽60~70厘米、沟宽30厘米、畦高25~30厘米、株距20厘米,667平方米栽8000株左右(“红颜”栽5000株左右),栽植过密会导致投产期短,果小,品质差,影响经济效益。定植时将苗根颈弓背朝向沟边,将花序抽向畦两侧,以利于通风透光、果实着色好,减少病虫害,提高果实品质,同时也方便采收。定植深度应是苗芯子茎部与土壤表面齐平,做到浅不露根、深不埋心。定植完成后要沟灌水,以便成活返青。盖地膜时间在10月上中旬,搭大棚时间应在10月底前完成。
五、大棚内温、湿度控制
草莓生长适宜温度为20~28℃,高于36℃或低于5℃不利于其生长。棚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不能超过30℃,晚间温度以7℃为宜。初花期温度控制在25℃,成花期控制在23℃左右,当晚间棚内温度低于5℃时可内设小棚保温。当4月份温度明显上升时,可拆掉大棚两边的围膜降温降湿,以利于通风透光。开花期湿度控制在80%左右,果实膨大期湿度控制在60%左右。
六、花期放蜂
在开花期,每个大棚放1箱蜜蜂,利于授粉,对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降低畸形果率都有明显的作用。开花期(放蜂期)禁止喷洒农药。
七、肥水管理
为了防止果实酸化,在盖膜前要追施1次硫酸钾,667平方米用量4~5公斤。第1批果采完后,对长势弱的要继续增施硫酸钾和其他复合肥。土壤湿度不够时可用软管喷灌。
八、防治病虫
1.炭疽病:首先注意清园,及时摘除病叶、病茎、枯老叶等带病残体,并妥善处理。药剂防治:可用敌菌丹800倍液或百菌清600倍液喷雾防治3~5次,也可用使百克、炭特灵或炭疽福美等农药交替喷洒防治。
2.灰霉病:可用800倍大生M-45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必得利800倍液、速克灵800倍液交替喷洒防治。
3.青枯病:发病初期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2.2%普力克水溶性液剂800~10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200倍液、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喷雾或灌浇。要铲除已发病植株并妥善处理。
4.线虫病:用35℃的热水浸苗10分钟,处理后冷却栽植;采用脱毒苗栽植。最好实行轮作,耕翻换茬;发现病株立即铲除,妥善处理。
5.小地老虎:结合除草人工捕杀。可用50%辛硫磷乳油浇灌根部土壤或用烟胜熏治,也可在栽苗前将3%(或5%)辛硫磷果粒剂翻入土中。采前10天停止用药。
6.斜纹夜蛾:成虫发生期可用黑光灯、糖酒醋液(糠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并加1份90%敌百虫)在夜间诱杀。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农业局 薛美琴 邮编:3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