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袱
2011-12-29李平秀
当代小说 2011年12期
巡警舍命孤身与劫犯厮杀,保住了古董商的性命和一大宗古董。劫犯借机挣脱,抢起一个小包袱撒腿就跑。巡警奋勇追出城外,将罪犯扑倒在地,又踏上一脚。巡警立功,誉满小城,英名远播。
古董商伤愈,抬金匾吹喇叭放鞭炮到警察局致谢,带现金到巡警家里感恩,并委婉地说起劫犯抢走的那个小包袱。巡警隐约表示,包袱里的东西是公安部追查的,是赃物罪证,杀头掉脑袋的,还是永远忘掉别再提起了。一时,古董商唯唯诺诺,噤若寒蝉。
巡警一战成名,名利双收,愈战愈勇,屡立新功。春秋十载,春风得意,一路升迁,官至相当级别,名声显赫,势压小城,成了“人物”。黑道白道都尊他敬他畏他巴结他追随他。“人物”权重侠气浓,一言九鼎,吐口唾沫就是个钉,黑道白道都吃得开,玩得转。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
酒酣兴高时,啦起当年孤身追凶,脚踩歹徒的英雄壮举,总是博得由衷的赞叹。然深夜灯熄独处时,总挂起那个包袱,辗转反侧,失眠梦惊。反腐打黑风声紧急时,尤甚。
无知无畏小毛贼,误打误撞,神使鬼差,在“人物”的储藏室里搬走了一箱木耳。急坏了“人物”。“人物”外松内紧,暗释能量,调遣兵将。白道上的心腹明察,黑道上的朋友暗访。殚精竭虑,宵衣旰食。折腾了半个多月,追回了那箱木耳,躲过了一劫。暗室里,“人物”撕开箱子,拨开木耳,取出包袱,抱在怀里,长叹一声,深思良久。
“人物”参观了反腐展览,目睹了获刑贪官声泪俱下的忏悔,“人物”亦收获感触颇多。春夏又秋冬,“人物”一天一天地衰老。“人物”低调了许多,谦和了许多。不再提当年脚踩歹徒的英雄壮举了,只是挂在心上那个包袱愈发沉重难堪了。青天白日的,就想起它。夜深了,更是绕着包袱乱想,一身冷汗就出来了。起身摸起一本佛经翻看:“福祸无门,惟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正义可能会迟到,但一定是不会缺席的。一走私文物团伙落网,辗转扯出了古董商,古董商……纪委约“人物”谈话,“人物”豪宅被查封……鱼塘里挖出了用油纸密封的小包袱。恶因恶花结恶果,头发里的疖子出了头。“祸兮,福之所倚”。没了包袱,进了牢房,“人物”活得轻松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