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是一种精神营养

2011-12-29俞海跃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1年8期

  很多作家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喜欢说自己“信奉文学”,然而仅将此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也大有人在。我不否认在物质条件已相对优渥的今天,再让那些旷世杰作的缔造者,像古往今来数不胜数的、在饥寒交迫穷困潦倒的条件下创作的艺术家们那样艰难地生活有些残酷,但是正如杜甫所言,“文章憎命达”,我一直坚信如果一个作家将金钱收益看做创作最直接最根本的目的,哪怕他天赋过人,也一定不会成为最伟大的作家。
  “现在免费看书,将来无书可看”的说法是在指责网络的存在影响到了一些作家的利益,但这种说法对吗?如果写作不赚钱,就真的没有人写了吗?我不相信。虽然物质是精神的基础,但若以没有充足的物质条件为由而停止对精神层面的探索,却是荒唐而悲哀的。稿酬之类本该是被看做配给作者的工作餐,聊以充饥而已,读者的共鸣和赞美才是对一个作者最大的褒奖。因为少了一顿饭而一气之下停止对美和艺术的追寻,真是本末倒置。书籍是商品,但文学是一种精神营养,谋取版税的是写书的商人,真正的作家追求的是精神的滋养。
  再者,如果那些“信奉文学”的介绍都是真的,那么书无论如何是不会绝迹的。就像虔诚的信徒哪怕再穷苦,也不会因此克扣祭祀品。更何况交流、倾诉、表达是人生来就有的欲望,写作不过是把想法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让读者看见。既然动力是自己的需求所致,自然是不竭的。
  与网络书籍相似的,网络上音频文件的下载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歌手们唱片的销量,我也曾看到过某些小众或者过气歌手对媒体“由于资金问题而无法出专辑”的诉苦,又记得其中有一位自费出了专辑来收录新作。感慨之余我对这些艺人肃然起敬。我也相信,如果是真正热爱文学的人,在面对那个好像就要“无书可看”的境地,也会像他一样,哪怕是倒贴也要去写,去让人们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