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牧场 美好人生
2011-12-29陈秀晓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年7期
铁凝是一位非常有灵性的作家,以其扎实厚重的创作赢得了读者。她的散文情真意切,在平和之中充满了深意,在娓娓道来中显示出了真情,实现了人品和文品的统一。她的散文不愧为心灵的牧场,读来使人心境平和,我们在其中参透的是美好的人生。
铁凝散文的美,美在自然随意的表达。铁凝曾提道:当我写作长篇小说时,我经常想到的两个字是“命运”;当我写作中篇小说时,我经常想到的两个字是“故事”;当我写作短篇小说时,我想的最多的两个字是“细节”;而对于散文创作,铁凝则是一种无规矩的写作。这种无规矩既包括了情感的自然表达,又体现了形式上的自由,所谓有感而发而不必拘泥于形式。散文是人类心灵最亲密的朋友,铁凝也曾说:“好的散文是可以倾听的,因为它其实是一条生命河里流出来的声音。”虚伪和作态是散文最大的敌人。铁凝的散文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没有虚伪做作的姿态。她的创作更多的是一种即兴而作,情感来了便自然地写下来,虽自在随意却不失美丽。这种无规矩的自在随意的写作首先体现在选材的随意上。在铁凝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些平凡的人物和一些平凡的事件。童年往事、家庭趣事、旅途见闻……只要是能够打动作者的事件都是作者抒写的对象,可谓有感而发,率性而为。在《面包祭》中作者饶有兴致地讲述了我与父亲烤面包的情形,家庭琐事被作者自然地表达成了一篇充满温馨情调的散文。《我有一只小蟹》一文中,一只小小的石蟹触发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以至于几天的庐山采风之旅成了作家与小石蟹的甜蜜爱情之旅,在文章中,作家毫不吝啬地抒发了对小石蟹的喜爱之情,作者非常自在随意地表达着自己的情感,虽然是一件小事,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真性情。这种无规矩的自在的写作还表现在散文形式的自由上。在铁凝看来,散文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它的形式是随意的自由的。铁凝的散文不追求固定的模式,开篇布局也是随意自然,作者想到哪便写到哪,但是这种无规矩的写作方式并没有削弱铁凝散文的美感。她的文章具有一种整体上的美感,这或许就是无规矩中的规矩。李素伯在《小品文研究》一文中说:“散文是比小说和诗歌更为近人情,更反对制作,它崇尚自然,向往兴之所至。”铁凝的散文创作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用一颗闲心写出了一篇篇自然随意却不失美感的文章。对于读者而言实则是心灵的一片牧场,是精神的慰藉。
铁凝提倡“散文的不可制作性”,这就强调了散文的真实性。铁凝的散文记叙的是真事,抒发的是真情。这种真情的自然流露读后能够深入人心,增添了铁凝散文的厚重感。铁凝的散文很好地体现了散文之情,这种真情中有作家自我之情的流淌。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赐予了作者人间的欢情和艺术的芬芳,在写家庭生活的文章中,作者表达出了对于父爱母爱的理解和领悟,句句饱含深情。从干校回来的父亲依然会饶有兴致地与子女烤起面包,和谐民主的家庭让作者培养起了热爱生活的乐趣,而父亲那坚强乐观的个性深深影响了我的一生。《母亲在公共汽车上的表现》写了作为大学教授的母亲挤公交的场景,作为女儿的我,一开始对母亲这种对于座位的挚爱很不理解,甚至以唱反调来显示自己对于座位的不屑。后来终于明白了,母亲练就的这一身挤公交的功夫是漫长的岁月里为她的孩子,她的家,无数次地排在长长的队伍里,拥挤在嘈杂的人群里等待各种食品、日用品里培养出来的。公交车是母亲生命的一部分,因为挤上公交车是母亲声乐教学的一部分,她喜欢这个把她的家庭和事业连接起来的纽带,她更加喜欢她的孩子在公交车上接受她的庇护,这似乎成了母亲的一项“专利”。当终于读懂了母亲的这份心意,我不再指责母亲自造的这种惊险,开始理解母亲的这份“爱好”。有这样一位不辞辛苦的母亲,作者热爱之余充满了感激。除却自我之情的流淌,这种真情的表现更多地体现在作者对于人和事的关怀和惦念。作者饱含一颗关怀之心,记录了这个世界的温暖和善良。作者惦念知青生活那段难忘的经历,惦念捧着我受伤的双手留下眼泪的让我倍感温暖的素英;惦念为我做套袖的邻家女孩、愚昧却可爱的大娘、机灵的小贩八林;惦念做花圈用的充满清香和苦涩气息的柏树枝……这些都是作者难以忘却的回忆,都是给予作者的生活的馈赠。作者赞美着乡村的淳朴与本真,感谢乡村生活给她带来的创作上的灵感和精神上的升华。作者是这样评价自己的乡村生活的:“如果没303d2cbcbe9db2cb31ec1f7666a29121有对乡村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你可能写出漂亮的小说,这没有问题,但是你不会真正刻骨铭心地了解中国这个民族和这个社会。”(《铁凝评传》)铁凝不仅感谢乡村生活给他带来创作上的素材,更为感谢的是那段生活给她情感和心灵上的洗礼。作家的关怀和惦念是博大的,作者关怀邂逅的那位空中朋友——那个远赴非洲帮助舅舅经营服装店的上海姑娘,惦念旧金山的修女们,以及那些身患绝症的艾滋病人们,小到自然界中的小生物:相伴多年的猫咪,意外相逢的小石蟹……作者的关怀之情博大友善,体现出了对于整个社会的关爱。
回归自然也是铁凝散文创作的重要特点。铁凝最初的文学底色是质朴清纯,香雪姑娘的形象一直深入人心。作者热爱香雪那种清纯质朴的姑娘,对于初来乡村的铁凝来说,这群清纯可爱的姑娘是她的一个精神归宿。也是因为这些可爱的姑娘,作家才会尽快地融入到了乡村生活。作家在她们身上发现了那种自在的生命活力,这是一种自然的最美,表现出了作家回归自然,追寻本真的写作倾向。《河之女》、《洗桃花水的季节》等作品向我们呈现出了原始女性之美,表现出了作者回归自然的倾向。河里的女人那种坦荡的,毫无顾忌的裸呈象征了一种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作者热爱这种理想的境界。她们的人生因为有了这所谓的“无规矩”的“疯狂”也就曾经精彩过,时至暮年,也就不会再去惧怕“蜷曲着的裸露着肩胛骨的自己”,因为曾经“疯”过,便也“值”了。作者把理想的人生延伸到了那没规矩的自由所在,这种没规矩即是对人性的自在状态的呈现,对不设防的人生境界的向往。这些散文作品都表达了对人类自由本真状态的向往。在这种情感表达的过程中,作者往往是结合城市生活的状态来抒写的,都市文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物质上的丰富的同时却造成了精神上的匮乏。放风筝给人带来的是清新自然的享受,穿行在菜畦里,看着风筝远飞,呼吸着带有泥土香的空气 ,我们当初甚至可以为了追赶一只风筝跑出七八里的距离。而如今,奥迪车可以代替了我们的奔跑,骄纵的孩童也不曾体会手握风筝的线把风筝放飞的乐趣,这种所谓的乐趣早已与最本真的东西脱轨。城市文明的发展改变了我们快乐的初衷,使人与自然渐渐地疏远,那种快乐的心情自然也就不会还原。可见,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美的真正所在,从这方面来讲,铁凝的散文已经有生态散文的味道了。
铁凝的散文还有一种直面世故的真纯,短小精悍的文章里透露着对于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与陌生人交流》提醒我们在漫漫人生中,人需要别人警醒,也需要自己自醒,对他人陌生可怕,最自己陌生更可怕;《城市的客厅》中以客厅的大小映射人性的弱点;《长街短梦》告诉我们不能因为短小就不去发现他的无限……总之作者总是试图在平凡的叙事中给人心灵上的启迪,实现对社会对人类的关注。铁凝是温婉和善的,她的坦然是一份善解人意的坦然,她的文章亦是如此。她的散文创作没有冷峻的批判和讽刺,她总是试图去发现生活中残存的善,对于那些假恶丑她总是以一种温和的态度去批判抑或是一种更大的善去遮蔽它们,因此铁凝的散文总会给人一种很温存的感觉。在《女人之一种》这篇文章中,作者批判了那种孤芳自赏,目中无人的女性,但是作者并没有对这种女性进行尖酸地批判,而是温和地、诚恳地提醒广大的女同胞:“有发现自己的乐趣吧,有自尊自爱的张扬吧。”铁凝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她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女人而刻意为女性身上的种种弱点、缺点辩解,可以说作者是诚恳的,也是温和的。同样,某些男性身上的一些缺点也没有逃脱作家的眼睛,在《男性之一种》中,作者描绘出了这样一种男性:“他们不懂得尊重女性,不守秩序,随地吐痰,出口成脏等。面对这样一个群体,作者并没有咬牙切齿的恨,也没有勃然大怒,而是担心他们这样过早地否定了自己,断然将一条生命逼上了绝路,同时作者还愿意相信他们的身心原本是健全的,作者盼望他们对自己不要这样残忍,自然地走进人群,真切地尊重自身。”作者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态度试图去感染大家,而不是以一种说教的口吻。
铁凝就是这样一位作家,她执着于美和善,热情讴歌的是美好的灵魂,努力寻找的是净化灵魂的途径,她用她的真诚感染着每一位读者。她始终怀着一颗爱心去写作,她用自己的作品诠释着对人世间的关爱。对人类永恒的关爱是作家的创作宗旨和不懈的追求,她用自己的文字启迪着人类的心灵,让人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希望。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