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的竞争力

2011-12-29朱吉红

做人与处世 2011年23期

  学历不代表能力,能力却能为学历添彩
  他叫苗典武,今年24岁,是湖北省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的一名学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现场,一个个有着生命迹象的同胞被深埋在废墟下,各种混凝土结构虽然破碎。却仍与钢筋藕断丝连地连接在一起。为了防止二次坍塌,重型机械不敢使用,救灾人员只能用手去刨。学机械专业的苗典武知道,现有的大型破障器材十分笨重,不适合单人携带,而且需要动力支撑才能发挥作用。而现有的小型破障器材又存在剪切力小、不易操作,且对人员体力消耗大等缺点。能不能研制一种新的救援工具——破障钳,既功能全面、力量强大。又体积小、重量轻呢?
  说干就干,2010年9月,苗典武制定了一份设计规划,并申请上报学院专业审核组备案。按照计划,当年春节前必须拿出具体方案,并设计出图纸。为了如期完成任务。苗典武决定寒假期间在学校加班,他和几名骨干队友吃住在计算机房,夜以继日地工作。没时间到外面吃饭,就在计算机房泡方便面吃。后来,方便面吃光了。就自己煮清汤面。这种没有一丁点儿油盐的面条,他们一吃就是一周,半个多月时间六易其稿,最终在春节前顺利通过学院专业审核组的审核。
  春节过后,苗典武的主要精力从图纸的设计转移到了实物的制作上。制作破障钳需要钢材,但钢材市场不零售。为了节省开支,苗典武就到市内的废品回收站去寻找,一来二去,废品回收站的人都熟悉了这个小伙子,连看门的狗见了他都会摇尾巴。因此,制作破障钳的所有材料都是苗典武从废品回收站淘回来的。
  从制作第一代破障钳开始,仅设计初稿就更改了6次,重量从第一代的23斤。到第二代的18斤,再到第三代的15斤,看似只是减轻了几斤,其实要综合考虑到工作强度、外观造型等很多因素,每次苗典武都是主动想办法克服这些困难。
  距离比赛还有十几天,破障钳的设计制作也进入了最后攻坚阶段。2011年5月4日,从上午8点到第二天早上5点,苗典武一直坚守在装配车间。虽然破障钳只有20多个零配件,但每一个零配件,每一道工序,苗典武都要亲自负责,反复琢磨,直到完全满意为止。所以在比赛现场,他设计的破障钳一举荣获大奖,甚至连演示破障钳而设计出的三脚架。也因为造型美观。创意独特,一度被评委们认为是参赛作品。
  2011年8月2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七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上,他设计制作的破障钳荣获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成为湖北省高职院校唯一获此殊荣的学生。日前,苗典武发明的破障钳已经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同时他也被中日合资企业中日龙(襄阳)机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聘为研发技术人员。
  面对自己的人生经历。苗典武激动地说:“以前总觉得我们高职生不行,没有竞争力,而设计制作破障钳让我学到了很多,最重要的是自己更自信了。事实证明,只要努力了,我们并不比本科生差。”
  什么是高职生的竞争力?是自信,是努力,是创意。的确,自信能让人执著进取,努力是通往成功的钥匙。而创意则能让梦想灿烂。正是凭借这些,苗典武在众多的参赛选手中胜出。而他的胜出。也因自信相伴、努力相随、创意精彩,一定会成为一种必然。所以,他最后收获了自己的精彩。
  编辑 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