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参与在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011-12-29杜向菊

新闻世界 2011年7期

  【摘要】文化本身是一个综合概念,文化建设需要多元参与,要充分发挥各种元素的集合力。大学应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充分利用其先天的优势,发挥高校校报、学生社团、网络管理、文体活动等主体因素的功能,共建和谐校园文化。
  【关键词】核心价值 校园文化 多元参与
  
  文化本身是一个综合概念,文化建设需要多元参与。大学应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充分利用其先天的优势,发挥各种主体元素的独特效能,共建和谐校园文化。
  一、高校校报与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担负着引导舆论、弘扬新风、维护稳定、传递信息、交流感情、培育新人、繁荣文化及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要充分发挥校报的三大功能——舆论导向功能、素质提升功能、监督反馈功能,从而推进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与时俱进,做宣传和谐的先锋。高校校报的舆论宣传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基本方面,以创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为目的,牢固树立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服务和为培养人才服务的办报宗旨;舆论引导要以正确的思想理论、行为纲领、价值观念影响、凝聚师生,用选择性报道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创建和谐,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开拓创新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引导、激励、动员师生投身到和谐校园的建设中去,进一步激发活力,提高工作、学习效率,促进学校和师生的良性发展。
  提升素质,造助推和谐的平台。高校校报要从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素质两方面加强工作,通过刊发评论、开设学生信箱、社会之窗、他山之石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看待与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理性辨别能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润物无声的功能;通过编辑发表师生创作出来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文学、摄影和评论等作品,鼓励师生研讨教学、科研、学习心得,强化学生的新闻采编写作能力,提升素质,活跃生活,助推和谐。
  监督反馈,引导和谐校园文化。高校校报要针对当前高校校园文化的实际情况进行监督反馈,充分体现新闻监督对整个校园文化的人文关怀。高校校报通过校报要主动走入师生当中搜集资料,挖掘素材,了解情况,找准典型,抓住重点、亮点,反映热点、难点,反映师生呼声,体察师生情绪;用理性的见解、深邃的思想、合适的方式创造新闻精品,使校报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功能与教育服务功能得到切实加强,达到和谐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的目的。
  二、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社团是由有共同志趣爱好的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相对独立地开展活动的非正式群众性团体,是学生开展学术、科研、文体、社交活动乃至创业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学生自我塑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学生社团活动已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开放、民主、和谐的大学校园,全面提升大学的文化品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学生社团在创建和谐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适应高教改革,突显自我管理,促进校园稳定有序。随着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弹性学制、学分制、选修制、后勤社会化、大学联合相互选课等制度的实行,高校传统的以专业为纽带的系科、班级等学生组织的功能有所弱化,而以共同的兴趣爱好、技能特长或共同需要等为基础自愿组成的学生社团却能较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弥补传统学生组织功能弱化的问题。与传统的行政班级相比,学生社团虽然是一种相对比较松散的群体,但它由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利益需求形成的社团共同目标,这是学生产生凝聚力的源泉。在这样的团体中,其成员更容易参与共同的事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增强团队协调能力,从而促进校园的稳定有序。
  推动学生社会化,融洽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青年学生即将面临的首要人生课题就是如何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能与他人、与社会建立融洽的关系。各种学生社团活动在学生和社会之间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一方面学生进入社会后所需要具备的许多能力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培养,实现了学生与社会的互动;另一方面,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借助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谋求生存力与影响力,因此,校园内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让学生接触社会的广度和深度显著增强。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中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人、与校园组织等外部环境的融洽相处,提升了自身的社会化程度,成为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载体。
  丰富、创新、激活校园文化,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学术研讨、文艺演出、科技竞赛、公益活动等色彩斑斓、层次丰富的学生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