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奶粉门”事件看我国网站舆论监督的特点
2011-12-29郑希羚唐琳陶长春
新闻世界 2011年8期
【摘要】本文从“奶粉门”事件入手,以新浪网、人民网、天涯论坛、网易博客四大网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报道数量、信息侧重等特点的分析来探讨我国网络监督的特点与不足。本文认为,政府应不断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而网民则需不断加强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才能使网络监督这把“双刃剑”用到好处,用到实处。
【关键词】“奶粉门”事件 网络舆论 舆论监督
从“大头娃娃”、三聚氰胺、“性早熟”到“皮革奶”等一系列“奶粉门”事件中,普通民众如何获知这些信息、通过何种途径来表达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网络媒体无疑在这一过程充当了“信息快递”和“出气筒”的角色,给受众提供了互相交流意见的“公共领域”,通过网民的信息反馈,形成舆论,进行网络监督。本文重点分析了新浪网、人民网、天涯、网易博客这四大网站中关于“奶粉门”事件的相关报道,通过对这些报道的特点、侧重方向等方面的分析,从而“窥一斑而知全豹”,探求网络监督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以新浪为代表的商业网站:信息量大,涉及面广
“新浪”作为中国四大门户网站之一,日浏览量更是突破7亿次,是商业性网站的代表。在“奶粉门”事件中,“新浪”通过转发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报道以达到信息的及时传播,受众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通过互联网对信息进行灵活反馈从而更好的进行舆论监督。
1、报道信息量大,信息来源丰富
笔者在新浪网页中输入“奶粉门”字样进行相关新闻搜索,得到了245条有关“奶粉门”的报道,时间跨度从2004年6月至2010年12月。其中,2004年相关报道1篇;2008年最多,为162篇;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为27篇和55篇,足见其信息量之大、报道持续时间之长。从信息发布的时间来看,仅2008年9月12日一天新浪就转发了6条关于三鹿奶粉污染事件的报道。不难看出,相比一般纸质媒体,网络新闻的消息发布时间间隔较短,更新快,因此受众在短时间内了解事件发展动态、整合信息,并通过留言、评论等方式进行反馈,对“毒奶粉”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网民的声音不仅表达了广大老百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心,更流露出对有关部门监管的不满和对其职责的拷问。
2、报道涉及面广
除了在内容上涉及有关“奶粉门”事件的缘由、经过、发展外,从《奶粉门引发代言门 与其受指责不如说明星也是受害者》(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9月24日11:06 体坛周报)、《上海市民忧心奶粉质量 85%受访者支持母乳喂养》(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2日10:23新闻晨报)等文章看出,新浪更进一步关注到了母乳喂养和明星代言奶粉的社会责任问题,而不仅是停留在事实报道这一层面。新浪在发挥其资源丰富、辐射面广的优势的同时,更以广泛的信息来源和多角度的事实切入点让受众对“奶粉门”事件的关注和参与度持续升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毒奶粉”问题解决的进程。
二、以人民网为代表的专业新闻网站:出言谨慎,注重互动
1、报道相对谨慎,更崇尚权威性
相比新浪广泛的信息来源和庞大的信息咨询,人民网的报道略显单薄,涉及“yPVAsCmX/pMX2tvO17drHA==奶粉门”的信息约有108条,且多集中于08年,为57条。但笔者发现,其中许多信息的主体内容其实与“奶粉门”事件相关性并不大。比如:《艺人接广告需谨慎 食品出问题代言明星要负责》(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8870863.html)《盘点08年娱乐圈“七大门”:从“艳照门”到“牵手门”》(http://fashion.people.com.cn/GB/63741/8579012.html)等新闻中仅仅只是提到“奶粉门”三个字,可见人民网对于“奶粉门”的报道相对较为谨慎。
2、网民积极评论,互动性强
人民网的另一大特点是评论突出。《南方日报评论员:三聚氰胺超标为何阴魂不散》(http://cpc.people.com.cn/GB/640
93/64099/10912252.html)、《圣元奶粉门,源于检测不在“服务区”》(http://hn.people.com.cn/GB/195210/12381589.html)等评论较理性的分析了“毒奶粉”产生的原因,引导正确舆论。人民网除了转载《南方日报》、《湖南红网》、《福州晚报》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