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和对策
2011-12-29毕勤
新闻世界 2011年8期
【摘要】这是一个推崇创新的时代,电视新闻事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个新的形式,那就是电视新闻平民化。平民化是媒体满足受众心理需求的必然结果,近几年来各地电视台已经纷纷模仿,办起了自己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民生新闻里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影响和制约着中国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民生新闻目前应该有更大的改进和发展空间。
【关键词】收视率 民生新闻 电视新闻
一、民生新闻概述
从2002年1月1日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到2003年7月23日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从2004年6月27日山东电视台的《民生直通车》,到2004年7月12日海南电视台《直播海南》……现如今,贵州、吉林等地又要推出各自的“民生新闻”栏目。似乎所有的新闻栏目,只要沾上了“民生”的边,就好像占领了新闻高地。在报道内容方面,“民生新闻”注重报道贴近受众的动态新闻,在题材内容上为普通民众着想,体现了新闻价值取向的变化;从传播模式来看,确立了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的全新理念,更加注重将话语权交给广大的观众,给了公众发表真实言论的勇气与机会,彰显民生新闻的亲民倾向;从报道语言上看,新闻节目主持人尽显个性风采,在节目中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从传播方式来看,民生新闻借助现代电子科技的手段,不断增强节目的丰富性、开放性、参与性和互动性;新闻内容本身所包含的新奇、欣喜、伤痛、愤慨都可以在他们身上得到体
现。因此民生新闻的收视率一再攀升。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
1、报道面狭窄,信息负面
从现在播出的某些民生新闻节目中,可以看到“民生”的概念往往被理解得狭窄化,节目中都是一些生活琐事,有的为了提高收视率,节目和版面中充斥强奸、盗窃、杀人放火等犯罪案件,把媚俗当通俗,不加选择地将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作为报道的重点,把名人轶事、凡人趣事、犯罪行为、花边新闻等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多个新闻只是停留于单独地报道单个事件,不能带给人们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形式大同小异
有很多的电视台为了追求较高的收视率,会让电视观众或新闻线人提供新闻线索或有关视频以获取报酬,这就导致他们会把同一条线索发给不同的电视台。从报道效果看,同样一个现场,同样一条新闻,只是不同电视台去报道,没有任何的新意,只会造成资源浪费,也因此出现了一种现象,那就是新闻琐碎化。“新闻琐碎化,是指媒体没有刻画出日常生活空间背后深刻的真实,从中展现出百姓生活的精神力量,使受众看到一种人生,一个民族蕴积已久的精神之光的闪烁,而是为了报道日常生活事件而报道日常生活事件,只从表面做文章,追求报道的故事情节和细节,却不去考虑故事何以成为故事”②。这样的民生化路线实际上是以消费主义立场替代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