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差异化竞争成就“决策现象”

2011-12-29张道刚

新闻世界 2011年10期

  自2005年《安徽决策咨询》更名为《决策》起,这本身处内陆地区的杂志成功地实现了从省域有较大影响到全国有一定品牌效应、从综合性政经类期刊到专业性公共决策类期刊的转变。这两大转变不仅使《决策》在报刊如林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引发了差异化竞争策略中的“决策现象”。
  策略之一:不与唯一性杂志拼地域
  作为一本市场化取向的杂志,说白了就是出版人的理念和采纳这种理念的读者以及提供资金的广告客户的聚集平台。这里有两个前提性的问题无法回避:一是赢利模式;二是市场定位。赢利模式无外是发行、广告及衍生价值链,而到底要办成什么样的杂志,首先要回答的是市场定位,这是一本杂志的“纲”,“纲”举才能“目”张,在此之下是受众定位,最后才是内容定位。
  2005年,《安徽决策咨询》更名为《决策》后,其市场定位是:一本专注于公共决策的全国性杂志。但地处内陆地区的《决策》要办成一本全国性的杂志,又有怎样的路径选择?
  对于北京、上海、广州等政治经济中心来说,办一本时政、财经类杂志拥有不可替代的地域优势,具有办刊资源的唯一性。可以说,人们耳熟能详的《瞭望新闻周刊》、《半月谈》、《中国新闻周刊》、《财经》、《中国企业家》、《南风窗》、《瞭望东方周刊》等全国性的时政、财经类品牌杂志无不集结在上述区域。这些杂志因地域优势优化配置的新闻、采访、信息、资本、人才等资源,其他区域无法企及。这也是《新世纪周刊》、《看天下》杂志为何将注册地放在海南、宁夏,而总部放在北京的关键所在。
  无疑身处内陆地区的《决策》不具有上述杂志的地域优势,那么,这是否说明内陆地区就不能成功地主办一本全国性的杂志?身处内陆地区的《读者》、《知音》、《商界》、《市场与营销》等品牌杂志,给出了答案,也给《决策》杂志市场路径选择以极大的启示:寻找市场分工的定位,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避免自身地域劣势,做“软”不做“硬”,做“小”不做“大”,办一本既能在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办,又能在内陆地区办的杂志,而不是反之。比如,同为财政类的杂志,《财经》杂志依托地域优势,以公司调查和政策分析见长(即所谓的“硬”,只能在北京办,放到其他地方必死无疑。读者对象多为大公司高管和政府官员),《商界》是以商业故事和创业之道见长(内容侧重理念与方法,这本杂志在北京、重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