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处方药也应有医嘱
2011-12-29栾兆琳
大众健康 2011年9期
提到国内目前的网上售药现状,孙忠实教授直言不讳:“我认为,现阶段,我们国家的法制还没有健全到足以监管网络售药安全的水平,人民群众的认识还很不够。在这种情况下,过早的引入网络售药的方式,是弊大于利的。”孙教授重复了好几遍:药品不是一般的商品,它的安全性是第一位的。
众所周知,网上只能销售非处方药。而孙教授了解到的情况却是,很多商家在利用网络这块阵地,大打处方药的广告牌,或者利用网络销售劣药、假药,消费者们却分辨不清。
孙教授举例说明,网上的药品打着某某研究所的招牌,说几个月能够告别某某疾病,或者根治一些目前世界上都还没有办法解决的疾病,广告宣传做得很“动人心弦”。患者购买的时候,往往买一盒先试试是不行的,必须一买一疗程,动辄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诸如此类漏洞百出的宣传居然有人相信,也居然有人购买。等买回了家,发现有问题,打电话回去,找不到人了。《焦点访谈》曾经做过一期邮购假药的节目,地址说是北京某郊区某条街的300多号,记者实地考察,发现那条街总共只有200号。
孙忠实教授认为,即便是非处方药,也最好在医嘱下服用。他说,大家都熟悉的扑热息痛,这种药的成份是对乙酰氨基酚,可以说是一种很成熟很安全的药品。可是,全世界每年都会发生许多例由于服用扑热息痛而造成严重肝损伤的案例。
“目前,百姓用药有三个重要的误区”,孙教授说,“一是过量服用。为了好得快,医生或者药品使用说明上让吃1片,他吃2片。加倍服用,后果严重。二是重复用药,效果与过量用药一样。比如说感冒发烧,吃了西药再吃中药。很多中药中都含有西药的成份,重复过量服用,疗效不增,毒性反而成倍增加。三是喝了酒服药。药品不可以与酒水同服,这样会加重肝脏的负担。美国每年因为酒后服药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例都在200人次左右。”
孙教授说,自行服药的恶劣后果在全世界都有发生。为了减少过量服药的不良反应案例,英国已经开始了将药品包装减小一半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