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南闹元宵 客家人的狂欢节

2011-12-29钟小春

旅游纵览 2011年2期


  “在隐隐约约的远方,有我们的源头,大鹏鸟和腥日白光,回忆和遗忘都是久远的。对着这块千百年来始终沉默的天空,我们不回答,只生活,这是老老实实的、悠长的生活。”这是诗人海子的传说。在赣南的宁都,这个被称为早期“客家摇篮”之地,客家人将传说原生态地传承下来。宁都各乡镇的闹元宵活动,是最精彩、最集中的年俗,黄石镇中村的傩戏、石上镇石上村的“割鸡”和曾坊村的桥帮灯等,已成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宵去宁都,品尝一道道原汁原味的客家民俗大餐,感受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客家文化,捡拾先人沉落的传说。
  
  欢欢喜喜添丁爆
  人丁兴旺,赣南客家人心里寓示着祥和幸福,人们安居乐业,事业兴盛,族群力量强大。因而,添丁是客家人的头等大喜事。新生命的诞生,意味着生命的延续,香火的不断,族群强盛的希望。
  正月十四、十五两天,在“中国客家民俗文化之乡”江西宁都县的客家村落石上村,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锣鼓喧天,喜爆不断,酒席连连,戏曲飞扬。欢乐挂在村民脸上,添丁户更是豪情满面,拿出自家酿造的上好米酒、米果等招待往来的客人,这两天是村里一年中最为火暴的日子。
  宁都石上村是石上镇政府所在地,距宁都县城19公里,距广昌县城大约50公里。历史悠久的石上村大多是李姓,大约有3000多人口,分为六个家族,有一个总祠和六个分祠,族谱上宋绍兴二十二年就对这个村有过记载。在石上村,最为隆重的民俗就是元宵节的“添丁爆”。每年正月十四、十五日,凡在这一年内生育了男孩的家庭都要举行传统庆祝仪式:燃放“添丁炮”和“割鸡”。亲朋好友要送来缠绕在长长竹杆上的爆竹,集中放置在家族祠堂前。下午四时左右,活动开始,“添丁户”手擎大公鸡,香烛灯笼跟随,伴着外婆家请来的鼓乐队,来到村头大樟树下,割断大公鸡的喉管,祭祀先祖,然后环村游行。村庄舞龙队也上阵助兴。届时,只见小镇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爆竹声声,鼓乐齐呜,舞龙上下翻飞。至下午四时,集中燃放“添丁炮”开始。难以计数的、长竹杆上的爆竹被同时点燃,霎时爆竹声震耳欲聋腾腾烟雾冲天而起,蔚为壮观,表达着村民的添丁的喜悦。
  
  红红火火耍花灯
  在客家话里“灯”与“丁”同音。正月里,被誉为“早期客家摇篮”的江西宁都县灯彩纷呈,客家村落总要舞上一把灯火,或龙灯、或扛灯、或竹篙灯、或兔子灯、或担灯……不同的村落,不同形式的灯。在这块的土地上,现存的传统灯彩就有好几十种,有的已传了几百年。
  曾坊村的“桥梆灯”
  与石上村不同的,是曾坊村的“桥梆灯”烘托着村人添丁添福的喜庆。只要村里哪一家人去年生了孩子,不管第一胎还是第二胎,不分男孩女孩,都要列入扎制“桥梆灯”的行列,哪一家去年娶了媳妇进门也要列入扎制“桥梆灯”的队伍。虎年的曾坊村添丁添口15人,兔年的曾坊村就要制作15排“桥梆灯”。“桥梆灯”是在一根长4.5米的“桥梆”上,扎十盏架子灯,灯座上有安放蜡烛的座孔,架子周围用红纸、白纸贴封,雪白的纸上要贴上红色的剪纸,全村150盏灯排列成队,如长达近百米的火龙。由几十个壮年男子抬着进祠堂、游村巷、过家门。穿过昌厦公路,登上村口山头,再返回村前的稻田里。在夜幕中,龙头与龙尾要进行各种队形的变化和表演,龙头要咬住龙尾进行反复的较量,夜幕降临以后才开始的“桥梆灯”巡游活动,要进行几个小时,直到全村人都看了尽兴后,才返回各家各户吃元宵团圆饭。
  
  大布村的“兔子灯”
  “兔子灯”是大布村人集体的活动。每年正月初十至十五的晚上,是大布村人“过灯”的日子,也是大布村最热闹红火的日子。有5000多人口的大布村,每一家每一户都要扎一盏一母二仔抱成团的兔子灯。在响彻云天的锣鼓唢呐声中,由近千人组成的游灯队伍浩浩荡荡地走家过户,穿街过巷、巡游在田埂上、池塘边,最后聚集在祠堂里。之后,村里人还会按家族按房分地分别去事先议定好的人家里热闹一番,这些人家都是年前有喜事的,或是家里考出了大学生或是取了媳妇,或是家里添了新丁,主人家则要备好茶点酒席来迎接招待这些贺喜的乡亲,因为,“兔子灯”队伍的到来,是象征着乡亲们给家里送来了吉祥如意的好运气。连续几天,大布村人都洋溢在欢乐喜庆之中,数以千计的“兔子灯”像繁星点灯,把这一方漆黑的天地点燃成了或长或圆或点或线或弯曲或成片的光明灿烂与辉煌火红。
  
  江背村的“扛灯”
  江背村自村里建起了汉帝庙后,特别制作了一种灯饰,叫做“扛灯”,用来在节日里拜谒汉王时,进行游灯活动。这种灯有四层,高达1.8米左右,围宽1.3米;它的外观全都是用各种精美的花样剪纸裱糊的,有古代的才子佳人、神话故事人物、名花贵树、百鸟动物等图案,把这“扛灯”装扮得花红柳绿,美轮美奂。这“扛灯”内设有20多只油碗,当每年正月元宵节时,“扛灯”游村就把所有油碗灯点亮,凭借火的热能,推动灯饰上的各种图像自行转动,整个“扛灯”则会呈现出一幅幅动画般的美丽画面。同时,在游灯活动中,还有不少的菩萨轿及鼓乐队,排成阵阵长龙,徐徐跟进。游灯时,村里还会点放神铳,家家户户燃放鞭炮,以示庆贺。晚上村里还请戏班唱戏,整个村里热闹非凡,节日气氛十分浓郁,更彰显出客家民俗的无穷魅力。
  客家灯火,是客家先民对光明的憧憬,对幸福的向往,甚至被视为血缘的传承、家族的兴盛,舞灯舞出了客家人对火的颂扬,对光的礼赞,舞出了客家人心底原始朴实的情感,折射出客家人顽强拼博、发奋图强的心志,舞灯习俗世代相传。
  
  撰文、摄影/钟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