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鸟共舞

2011-12-29张瑜

旅游纵览 2011年6期

  我国地域广阔,具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也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为保护和拯救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包括加大力度保护生存环境比较恶劣、生命状态相对脆弱的鸟类,国家颁布并实施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及一系列相关的法规和规章制度。1981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爱鸟周”以保护野生鸟类资源,形成全国爱鸟护鸟的美好风尚。各省(区、市)人民政府非常重视“爱鸟周”,相继确定了本省(区、市)“爱鸟周”时间,用爱心庇护着鸟儿自由飞翔。
  今年,“爱鸟周”已迈进“而立之年”。
  2011年5月12日,国家林业局在象征着保护鸟类的“鸟巢”国家体育场前举行了“爱鸟周”30周年纪念活动,并进行了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对在爱鸟护鸟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包括旅游纵览杂志社在内的42个先进集体和41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出席了这次活动,并和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中纪委驻国家林业局纪检组组长陈述贤等领导一起,向受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颁发了奖牌、奖章和证书。
  
  中国鸟类保护取得巨大成就
  
  人们之所以关爱鸟类,不仅仅由于鸟语花香给大自然造就了无限的生机,莺歌燕舞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情趣,更重要的是,鸟类维护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的生态平衡。阅尽了历史的沧桑,人类社会的思想者们早已警觉到:我们今天拥有了有史以来最好的生活,但却遭遇到了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生态和环境危机。这足以看到,鸟类维护生态平衡是极端重要的。
  我国是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记录到的鸟类种类达1,300多种。全球候鸟迁飞8条主要路径中,有3条经过我国。30年前“爱鸟周”活动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在加强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此后的30年里,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每年坚持以“爱鸟周”为主体的爱鸟护鸟宣传活动,并积极建立鸟类自然保护区,实施濒危鸟类拯救保护行动,开展鸟类及其栖息地调查监测、科学研究、鸟类环志、国际合作、疫源疫病防控,严厉打击非法猎捕和经营利用鸟类等行为,取得了丰硕成果:
  对朱鹮、鹤类、雉类等濒危鸟类实施专项拯救保护行动,促使朱鹮由最初发现时的7只增长到目前的1600多只,鹤类、雉类、鸻鹬类等100多种珍稀濒危鸟类野外种群总体上稳中有升,并成功实施了朱鹮、丹顶鹤、黄腹角雉人工繁育个体的放归自然。
  在鸟类集群活动区和候鸟越冬地、繁殖地及迁飞停歇地建立了一大批自然保护区、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站点、鸟类环志站,确保绝大多数鸟类重要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并严密监测和预防鸟类疫病,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鸟类种群安全,还通过鸟类环志,掌握了我国许多鸟类迁飞路线和规律。
  打击破坏鸟类及其栖息地、非法经营利用鸟类及其产品的违法犯罪行为,通过定期、不定期开展执法检查、清理整顿和专项打击行动,查处了许多乱捕滥猎、非法经营利用鸟类及其产品的违法案件,有效遏制了各类违法活动势头,涉及鸟类的案发数量呈现下降趋势。
  开展鸟类保护国际合作,先后加入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关于保护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湿地公约》,并与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签订了双边候鸟保护协议,加入了东亚澳洲迁徙水鸟保护合作伙伴关系,实施了有关朱鹮、鹤类、波斑鸨、雁鸭类、鸻鹬类、猎隼等一系列鸟类保护国际合作项目,在促进我国鸟类保护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切实履行了与国际社会共同保护鸟类的义务。
  科学有效的宣传使得全社会保护意识得到极大提高。社会各界和公众参与、支持保护的事例层出不穷,还涌现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会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指出,当前我国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依旧面临着严峻形势:
  一是在不少鸟类和野生动植物分布区,栖息地破碎、损毁等状况仍未得到改观;二是乱捕滥猎、非法经营鸟类等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现象还时有发生,严重威胁鸟类和野生动物种群的安全;三是鸟类和野生动物疫病呈现高发、频发态势,成为公共卫生安全的潜在隐患;四是人口增长、城市扩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资源过度利用、外来物种入侵正给鸟类和野生动物保护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
  针对我国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的形势,今后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将围绕国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主题,抓住国家“十二五”建设机遇,进一步拓展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领域,加强自然保护区、基层保护站、疫源疫病监测站等就地保护体系建设,促进其野外种群逐步扩大和栖息地的不断优化;完善迁地保护体系,在巩固珍稀濒危鸟类等野生动物现有人工繁育种群的基础上,推进放归自然,推动野外种群的恢复和增长;强化执法监管,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建立起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共同保护机制;继续加强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国际合作与交流,为我国保护事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开创保护事业的新空间。
  在本次活动中,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还向社会各界发出了“共同保护鸟类倡议”:
  ——社会各界一起行动,不伤害、不捕杀、不笼养野鸟,用实际行动感召更多的人加入到野生动物保护中来;
  ——拒食野鸟等野生动物,劝诫亲朋不滥食野生动物,树立健康的饮食观念和文明的生活方式;
  ——发现乱捕滥猎、伤害、贩卖鸟类等野生动物的不法行为,要向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公安、工商等部门报告;
  ——遇到伤鸟,要及时与当地林业主管部门、野生动物救护部门取得联系,让伤鸟得到及时救治;
  ——科学旅游,文明观鸟,野外拍摄时注意不恐吓野鸟等野生动物,不随处乱扔废弃物,保护野鸟等野生动物的生态环境;
  ——科学放生,除救护的鸟类外,倡议寺庙等宗教场所在举办重大活动时,不去购买野鸟等野生动物放生,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以减少乱捕滥猎野鸟等野生动物事件的发生。
  
  本杂志社获“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先进集体”称号
  
  旅游纵览杂志社以“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传播生态旅游知识,推介生态旅游资源,引导生态旅游消费”为办刊宗旨。作为深具社会责任感的大众传播媒体,旅游纵览杂志社凭借其强势的媒体话语权、宣传网络和发行渠道,在向受众推介真实有用的生态旅游摄影资源的同时,坚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身作则组织并积极参与各项环保活动,为维护生态平衡和扩大环保宣传做出了很大贡献。尤其在关注生态、保护鸟类方面事迹较为突出:
  
  保护生态环境,传播生态文明,组织开展公益环保活动,在社会中产生积极影响。
  
  旅游纵览杂志社是历届中国·北戴河国际观鸟摄影大赛的承办单位。大赛从2009年开始,4月份全国爱鸟周开始,到11月野生动物保护月结束,吸引了来自十多个国家的3,000余观鸟人、摄影人参赛,万余人关注活动、观看花絮展览。比赛期间,大赛组委会收到参赛作品7,0DD余幅,并有数十家知名媒体参与了大赛的采访报道。
  2010年4月,社长张德志受邀参加2010年全国暨湖北“爱鸟周”启动仪式,在部分省(区、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秘书长工作座谈会上,会长赵学敏和原秘书长杨百瑾提出了“南有岳阳洞庭湖,北有秦皇岛北戴河”的口号,并以此为示范,带动全国野生动4215b8d856f186a761f248e2b23f79c1f13aa7dde9fb00eaf6ad06a34659042f物保护宣传工作的开展。
  在河北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计划组织下,旅游纵览杂志社承办了“2010中国·北戴河国际观鸟摄影大展”,主题为“关注生态·爱护鸟类科学发展助推旅游”。本次大展坚持“保护大于拍摄”的原则,凡是通过食诱、破坏鸟巢、投石、驱赶等破坏野生鸟类生存环境拍摄的作品,一律不得参加本次大展。据统计,自2010年5月10日启动以来,共有近2,000名摄影人参与投稿,共收到鸟类摄影作品20,000余幅。所有获奖作品皆在(《旅游纵览》官方网站上向公众展示。
  2010年,旅游纵览杂志社社长张德志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斯巴鲁生态卫士”荣誉称号,并将所获奖金全部捐献给辽宁朝阳地区用于苍鹭保护工作。
  
  宣传野生鸟类保护知识,普及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
  
  2006年,旅游纵览杂志社在刊物中开设了“旅游观鸟”栏目,有计划地在栏目中刊发野生鸟类科普知识和宣传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及法律法规。刊发相关鸟种的图片200余幅,文字介绍近50,OOO字。
  2009年11月,旅游纵览杂志社邀请中国鸟类摄影家聂延秋将“保护环境·珍爱生命万里行”内蒙古野生鸟类资源记录摄影展第一站设在秦皇岛,并为聂延秋同志颁发了“保护环境珍爱生命万里行”证书。
  2010年,在河北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协办下,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杂志中合作共同主办了“生态大观”栏目,先后介绍过黑颈鹤、黑鹳、朱鹦、天鹅、黄喉噪鹛白腿小隼、蓝喉蜂虎黄眉鹀、灰鹡鸰等珍稀鸟种。
  2009、2010两年中,旅游纵览杂志社多次组织鸟类摄影讲座、野生鸟类科普知识讲座、湿地观鸟摄影采风等。主张倡导和宣传以保护湿地和关爱鸟类为前提,开展科学观鸟、拍鸟活动。
  2011年2月至4月,杂志社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合作,制作《与鸟共舞——全国“爱鸟周”活动30周年纵览》画册。画册中,有近300幅各地“爱鸟周”珍贵图片资料,40,000余字各地“爱鸟周”活动成就介绍,以文图并茂的方式,展示了“爱鸟周”深入人心的全民号召力以及重大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