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中职学生的养成教
2011-12-29戴秋英
考试周刊 2011年47期
摘 要: 目前,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学生存在的诸多问题与养成教育的缺失有关。文章分析了养成教育的内涵,分析了中职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现状,并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实施养成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 中职学生 养成教育 道德品质
一、养成教育的内涵
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各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素质,最终使人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养成教育就是养成好的习惯。所以,养成教育也就是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教会学生生活和做人。
二、中职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现状分析
目前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存在诸多问题,不仅令从事中职教育的老师头疼不已,而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中职生不仅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自暴自弃的学生也很常见,他们有很多弱点,如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荣誉感不强,逆反心理较重,不轻易接受长辈和教师的劝导,上课迟到、早退,课上讲话做小动作,沉迷网络,等等。这不仅会给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带来相当严峻的困难和压力,更会给我国的就业市场良性循环带来严重的后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我认为首先是观念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家长送孩子上职业学校的目的只是不想让孩子过早进入社会,孩子在学校学什么,学得怎样,他们一概不管。虽然当前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但整个社会的大环境还需改变,就业观念、就业制度还比较落后,这些客观上造成中职学生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有的甚至自暴自弃。其次,目前职业学校学生来源较为复杂,大多数学生除智力因素外,最关键的原因是缺少良好的引导,从小家庭教育缺失;大部分中职学校由于经费问题,开设的课程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教育方式落后,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产生共鸣。由于如上原因,教育效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我认为要解决上述难题,就要从根本做起,从扎扎实实抓好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开始。
三、抓好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塑造中职学生良好心态的途径
养成教育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道德品质的养成;二是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中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教育过程,更需要中职教育工作者做一系列深入而细致的工作。要抓好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塑造中职学生的良好心态,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校要制定完整的学习、生活制度。
中职学生自律能力比较差,多年养成的坏习惯、坏毛病一时很难改正,这就需要我们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要采取全天候、全方位的管理,即每天24小时每个阶段都有老师监督、管理和指导,做到时时、处处、事事有人监督,随时掌握学生的行踪及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逐步改掉不良习惯。
(二)学校还应该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在走廊、教室、寝室、餐厅、校园里张贴名人名言和温馨提示,使学生时时、处处都能受到提醒。例如,在餐厅里贴上:“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学生在浪费饭菜时,看到这句话,就会有所触动;在教楼的走廊里贴上:“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学生看到就会想想自己所浪费的时间。学生就会慢慢接受这些好行为,养成好习惯,进而就会去尝试并保持。
(三)学校还应加强师德建设和学校管理。
养成教育的实施,牵涉到每一位教职工。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是学校加强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必要前提,正所谓:“正人先正己,教人先自教。”学校要高度重视师德教育,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力求以优良的师德师风去感染、教育学生。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要扎扎实实地打好“阵地战”,千方百计寓养成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各教辅部门应以出色的工作、良好的形象,通过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乃至思想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在管理方面还可“军事化”一些,目的是让学生改掉身上的不良习气,磨炼意志,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对犯错误的学生要严肃处理,像企业那样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让学生感到不能再犯错。
(四)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校养成教育要大力提倡在实践体验中培养习惯。这就要充分发挥团支部、学生会的作用,经常性地组织大型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清明节扫墓活动、五四歌咏比赛活动等,经过亲身体验,使学生受到教育。另外,也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知识竞赛、技能竞赛等活动,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及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学校还可以每周一组织升旗仪式,定时收看新闻、法治在线等节目。这些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掌握德育知识,领会德育内涵,在活动参与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如此动态的课堂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在学习中品味快乐,体验成功。
(五)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
一要加强学校教育。利用每周的德育活动对该周事情加以总结,指出问题,并及时处理问题,举一反三,教育大家;利用周一的主题班会,加强思想教育;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经常组织集体活动,既可加强班级凝聚力,增加同学间友谊,又可将课后话题大部分转移到活动中,减少了不安定因素;对于问题较多的学生,不定期地进行谈心,并有耐心地跟他们“磨”,用真情打动他们。二要与家长联系沟通。一方面可采取开家长会的形式,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让家长理解并配合教师的工作。另一方面可采用电话交流形式不定期地与家长沟通,做到更深层次地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第一手资料。三要加强与社会各部门的联系。通过与社会各部门的联系,如请公安、司法部门的人员到校对学生做宣传教育工作,使教育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起到警钟长鸣的作用。总之,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构建一个适应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体系。
总之,中职生的养成教育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事职教的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寻找最适合的教育方式和最适合的管理方式,使每一个中职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先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