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存在问题及建议
2011-12-29李梁
考试周刊 2011年47期
摘 要: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担任的角色及地位随之改变,因此信息技术培训对教师越来越显得迫切,他们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也不断增强。作者针对中学教学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思考及建议。
关键词: 中学教师 信息技术 能力培训
一、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培训目标不明确。
现有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很多都是偏重于某方面技术的培训,过于关注教师对技术的掌握,而忽视了对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是培训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模糊的目标既会影响培训的方式方法,又会影响培训的效果。
2.培训内容过于笼统,不能结合教学需要。
信息技术培训不仅要使广大教师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掌握从事信息教育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掌握教学技能。只讲理论或只讲技术,而不切合学校实际的培训方式并不能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
3.培训方式简单。
现在的很多信息技术培训一般都是不论学科,全部集中在一起学习,讲基本操作还行,但是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进行整合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每个学科都有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每个学科对培训有不同的需求。
二、思考及建议
1.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
教育部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中指出:“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培训方面,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首要任务[1]。要通过宣传教育、理论学习等多种途径,强化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意识,树立现代化教育观,使教师认识到:以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彻底改变了现有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接受的知识不再是单一的课本、教师的板书,而是集声音、图像,视频等为一体的多种媒体信息,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2];教师不仅要掌握使用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基本技能,而且要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从而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培训的另一个目的是提高整体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除了让教师了解有关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外,还要让教师具备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3]
2.完善培训模式。
现在信息技术与教育培训一般采取集中培训、分批考核的办法,面广量大,但教师的整体水平参差不齐,给培训、考核工作带来许多不便。针对此现状,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几种有效的培训新模式。
(1)核心培训模式
“核心培训模式”(cascade-effect,又称“瀑布效应”),即依靠教师中的积极分子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的尝试,并以此来影响其他的教师,带动他们在教学中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核心培训模式”用我们通俗的语言来说,可以用“以点带面”来解释。即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选择一些对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有较高积极性的教师组成核心队伍,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培训,逐步提高他们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逐渐成为有独到专长的教学专家,以此来带动其他教师在教学中更多更好地使用信息技术,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4]
(2)校本培训模式
以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利用校内的有效资源,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进行的全员性的继续教育形式。在培训方法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可以是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专题研讨、计算机教学、网络教学,等等。在培训中,根据教师及学科的具体情况,可按层次分为普及型、提高型、研讨型培训,分别制订与之相适应的培训计划,以适应不同水平的教师参与培训的要求。
(3)整合培训模式
整合培训模式不仅仅是培训技术,更是将信息技术的培训与教学思想和学科知识的培训有机整合在一起,统一于共同的目标之下。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时不应采用“分离模式”,将计算机知识与计算机教学的知识割裂开,各行其是,而应该采用“整合模式”,在培训中将计算机知识技能与应用计算机教学的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整合培训模式应该是提高中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趋势,也是最切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需要。
3.建立机制,形成信息化学校管理。
为了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学校可以逐步形成信息化管理新体制,如:
办公自动化。教师平常可以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编写教案;使用幻灯片制作课件;使用电子表格来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汇总分析,等等,实现办公自动化,方便、快捷。
教室多媒体化。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尽可能多地使多媒体进入教室,提倡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从而促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课堂教学。
家校联系网络化。创建校园网,利用互联网的高速传递功能与互动功能,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延伸到家庭,实现学校、家庭教育的无缝衔接。教师与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实现网络助学,随时随地地解答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育资源共享化。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网站,将本校老师优秀的教案、论文、课件等教育资源进行搜集、公布,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与各地老师进行交流,分享经验和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校园活动视频化。校班会、主题教育活动、专题教育课及重大的校内活动视频化。
4.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教育管理机构应结合中学教师的专业特点,根据中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有效建立中学信息技术能力的考核、测评体系,而不应只以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衡量中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唯一标准。
坚持评价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信息源多元化,使学生评价、专家和同行评价和自我评价相互补充,使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单因素评价工作做得公正、客观、准确。
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灵活性。灵活性原则是指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评价要在保证正确导向、科学合理的前提下灵活选取评价方法。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是搞好评价并使评价结论科学、合理、全面完整的两种不可分割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所以在对教师信息技术水平量化评价的同时,必须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充分肯定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1]。
三、结语
基于课程整合的中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一项宏大的工程,而现阶段的培训存在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培训中的一些不足,以达到完善中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体系,提高中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的目的,最终实现教育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荣曼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思考.中国电化教育,2008,(5).
[2]陈慧.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http://www.tzsy.cn/eduarticle/lunwen/xinxi/200808/15-182199.html.
[3]李方安.略论教师的信息能力及其培养.中国教育学刊,2003,(2).
[4]陈琦.教师培训——信息技术整合于教育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