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略结

2011-12-29徐光燕

考试周刊 2011年47期

  摘 要: 设置略读课,不仅仅是为了“教教材”,使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了解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用教材教”,以课文为载体,发挥略读课文的教学价值,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练习、巩固略读的阅读方法,把精读课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阅读实践,从而达到培养阅读素养、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 略读课文 教学方法 精略结合 方法迁移
  
  人教版新课标的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开始以一精一略的方式编排课文,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随着年级增高日益加大。如何做好略读课文的定位,有不少的争议,做法也不相同。对于不同类型的略读课,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本文以四年级下册第四组略读课文《小英雄雨来》谈谈精略结合,引导孩子学习方法迁移,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些做法。
  一、精略课文捆绑备课,分散重难点和训练点
  设置略读课,不仅仅是为了“教教材”,使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了解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用教材教”,以课文为载体,发挥略读课文的教学价值,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练习、巩固略读的阅读方法,把精读课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阅读实践,从而达到培养阅读素养、语文素养的目的。因此,设置略读课的目的,一方面是要求学生对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另一方面是要在略读课上“练兵”,使学生进一步运用、掌握略读的阅读方法。基于这种考虑,在备课时要精略课文捆绑备课,分散重难点和训练点。
  略读课所用课时少,阅读要求低,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夜莺的歌声》是《小英雄雨来》的“老师”。《小英雄雨来》一文,可以从思想感情入手,可以从写作方法入手,也可以从品味语言入手,还可以从拟定小标题这些学习方法入手,但作为略读课文,学习的重点是要学生自读自悟,不贪大求全、面面俱到,把自读课上成讲读课。教学时必须有所取舍,可以一课一得或两得,围绕这“一得”、“两得”设计几个主要问题,以此来带动整课的学习。而本单元的前两篇课文都是介绍战争中小英雄的故事,根据课文的特点,确定了《小英雄雨来》的教学目标是自读课文,拟小标题方便整理课文思路,感悟人物形象,谈谈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至于其他目标,可以在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学习的过程中解决,也可以不教,完全可以放在其他时间、其他课文中学习。
  二、小组合作探究,自读自悟
  1.小组讨论合作自拟小标题。
  拟定小标题的方法在前一课的精读课文《夜莺的歌声》中已经学习过,在这一课学习中放手让学生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他们觉得最合适的小标题。这既是对学习方法掌握情况的检查,又是巩固,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运用这种拟小标题方式整理文章脉络,加强理解。
  2.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感悟人物形象。
  上一课的学习是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感悟人物形象,本课我将体会雨来的英雄形象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交流的学习机会,让他们自读自悟,说感受,说理由。学生很自觉地就将上一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其中。比如有小组汇报:“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从“没理”、“一直”、“跑”这些词语中体会到雨来的动作快,为了引开敌人表现出勇敢的精神。
  还有的学生汇报的是雨来与日本鬼子作斗争的部分:“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星,鼻子流着血。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学生从敌人的动作中体会到雨来的机智勇敢、热爱爱国的精神,也体会到战争时期,敌人是多么凶残。这一对比,又进一步突出了雨来的精神品质。
  3.回归全文,感悟写作方法。
  以略读课文为工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本课教学中,写景的前后照应方式和精读课文《夜莺的歌声》一脉相承,都是以写景为体现,虽然没有时间在课堂上练笔,但是我觉得有意识地关注写作方法也是写作指导的一个方面。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依据读写迁移规律,顺应学生写作的心理,指导他们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从读到写、以读激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三、大胆放手,促进自悟自疑
  略读课文,是借助精读课文的方法引导孩子自学自悟,但我认为略读课与其他课教学一样,也要在教学中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多方面的,如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充分发表不同见解。例如在本文教学的最后,我让学生谈谈收获和疑问,有学生就立刻提到了“吧嗒吧嗒”“哐啷”等拟声词,我趁热打铁,引出拟声词,让学生快速地找到本课的拟声词,读一读,并说说有什么用处。这样,教案预设之外的知识点出来了,学生自读自疑的意识也有了。
  叶圣陶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我们既要重视略读课教学,又要放开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掌握读书方法,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增强学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