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司马迁与班固眼中的佞幸

2011-12-29潘昊昕

考试周刊 2011年47期

  摘 要: 本文对《史记·佞幸列传》与《汉书·佞幸传》进行对比研读,从中发现司马迁与班固在对待佞幸这个社会特殊群体评价上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
  关键词: 司马迁 班固 佞幸 态度不同 原因
  
  司马迁的《史记》与班固的《汉书》是我国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大著作,是我们研究汉朝历史的重要史学材料。从古至今,史学家们对《史记》与《汉书》的对比研究都不曾间断。然而,大多数的对比研究都是从《史记》与《汉书》的整体出发,分析马班异同,《史》《汉》异同。所谓见微知著,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从细节入手窥探,或许能更为真切地了解到班马之间思想的相异之处。所以,本文选取《史记》的《佞幸列传》与《汉书》的《佞幸传》进行对比研读。
  所谓“佞”,《论语·正义》引《说文》云:“佞,巧谄高材也。”也就是能够揣摩帝王心思,顺应帝王意图说话,从而获得帝王喜爱的人,通俗点来说就是很会拍马屁的人。司马迁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开创了为佞幸写传的先河。就这一点来说,他是一个具有开创意识的人。而在后来班固也继承了司马迁为佞幸立传的做法。
  我们可以在司马迁与班固的行文中看到他们在对待佞幸的态度上存在差异。
  一、司马迁对佞幸的看法
  在《佞幸列传》的开篇,司马迁就点出:
  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而在文章的结尾,他又写道:
  太史公曰:甚哉,爱憎之时!弥子瑕之行,足以观后人佞幸矣。虽百世可知也。
  另外,在《史记》的《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更是明确地说明他撰写《佞幸列传》的原因:
  夫事人君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