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专业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2011-12-29黎洪波
考试周刊 2011年49期
随着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社会人才竞争也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给职业技术教育的就业形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对电子职业技术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技术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且它应用于各行各业。传统教育方法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调整发展的需要,电子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教材的严重滞后性远远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二是所学知识面较窄,难以适应社会各行各业的需要;三是学校往往实验条件较差,仪器老旧,经费不足,使得学生很难有较多的实验机会。因此,必须针对这些不利因素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培养出适合于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实用型技术人才的目的。专业教学内容的选择,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教学是否适应企业的要求,是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职业学校老师应该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人数增加,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中职教育的扩招,中职学校的入学人数与日俱增,对目前的中职教育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压力。由于面向全国招生,各地的教育水平差距较大,导致了学生入学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对电工电子中职教育来说,其难度表现在课堂教学、教材选择等方面。
2.师资力量匮乏,教学难度很大。
从师资方面来说,电类专业的教师大多都承担本专业的教学任务。为了完成教学计划,一般都采用合班上课的办法,最多时一个教室坐上百人。这样做导致的结果就是课堂纪律不好,教学效果不佳。
3.授课方式单一,教学效率低下。
在电子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电工电子课程显得比较独立。首先,专业课和其他专业课之间基本没有联系;其次,学生对电工电子的重视程度不够。电类专业的老师在授课方式上仍沿用老一套授课的模式,没有摸索出灵活的教学方法。其结果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严重挫伤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课时较少,考核方式落后。
电子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中职教学体系中所占的课时比例较少,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一般是包含在理论课时中的。这就使电工电子实验课时所占比例更少,有些课题甚至没有实验。传统的实践考核方式都以批阅实验报告作为主要成绩,而不是直接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践考核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2.实验设备缺乏,实验内容落后。
中职院校一般其实验设备和实验内容多是为中专电工电子实验准备的,难以适应实践教学。加之连年扩招,在校生人数剧增,设备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实验课的需求。
3.实验教师缺乏,实验经费不足。
相比本科学校而言,中职学校的专职实验老师很少,很多实验都是由理论老师完成,因为这些做实验的老师以理论教学为主,没有充分的时间根据电子类专业的特点去开发新的实验项目。此外,中职学校属于地方办学,决定了实验方面经费投入很少,很多耗材供应不充足。
二、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一)实验操作指导到位。
操作实践是学好理论的有效动力,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方法。实验操作指导分三个层次进行。
1.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前,要让学生明确本次实验的内容、目的、器材、步骤和数据记录的准备。
2.基本实验过程中的指导。
分为老师对学生的全面指导和重点指导,再就是快生对慢生的指导。为使实验指导到位,实验的分组要特别讲究。
在这种实验中,我把学生成分快、中、慢三个层次,每个快生带一个慢生为一组,两个中等生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即老师和快生指导实验过程。
3.强化实验过程中的指导。
这种指导方式以学生指导为主,老师检查督促。在这种实验中,一个班选出7—10名快生作为指导生。每次实验时,指导生每人督促指导两个学生(一中一慢生),从基本电路元件识别、检测位置到数据记录都进行强化指导,做到不放弃一个学生,保证了基本实验技能人人过关。
(二)教学实践面向社会、面向企业。
为了使电子专业教学面向社会,学校可采用多种方法,如在闹市中开设学生实习基地,安排学生轮流到实习基地学习,组织义务维修队,与地方政府或团委联系,下乡为群众义务维修等。
通过近几年电子专业毕业生的安置情况来看,我们培养的学生很难做到“适销对路”,主要原因是学校总体办学缺乏与社会的沟通。当前的职校有点闭门造车,未处理好当前的教学与学生未来就业的关系,缺乏与劳务市场,人才市场的沟通,不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仍然依据旧的教学模式运行,而不是依据市场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综合水平,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这样必然导致办学的盲目性、随意性、滞后性,缺乏超前性。通过对电子专业毕业生安置情况的了解及从劳动力市场了解的信息得出,电子专业人才的需求市场可以分为三类:A类: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熟练的技术装配工人;B类: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维修技术技师;C类: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社会综合知识的电子方面销售人才。学校的电子专业教学,应当了解市场、了解人才需求。这样,依照人才供求规律,做到以“需”定“产”满足社会要求,可扩大我们的办学成果。
面向企业的方式,学校的做法也有多种。如与电子厂家联系,领取电子散件按厂家要求焊接组装,可达到锻炼和创收双重目的。还可组织学生有关企业机房,电器售后服务站等,听取企业领导对专业学生需求的意向,及时调整和补充教学内容,使专业教学更加贴近社会。
在专业教学的同时,还要对学生加强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更是职业学校要重视的课题。
科技的加速发展促使社会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变革,社会的竞争机制也导致职业变更速度加快,迫使人们从具备单一职业能力向具备多种职业能力演变,从一次性学习向终生学习跃迁,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会对技术职业人才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适应形势的变化,现代的中等职业教育,应当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全面能力发展的专门的教育形式,它应突破传统的一次性终结性教育的局限,为学生打下良好学习基础,使其不仅有能力胜任职业工作岗位现时的需求,而且具备不断开发自身潜能的本领,以适应职业未来的需要,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崔晨耕.高职机械类专业电工电子教学的探索与思考.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