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生物课堂的构建策略
2011-12-29谷名东
考试周刊 2011年49期
摘 要: 本文从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两种低效的教学模式,引出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并就如何构建高效生物课堂从三个方面展开了阐述。
关键词: 有效生物课堂 备课 课堂教学 教学反思
当前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传统课堂教学传授死的课本知识和教师“一言堂”,教师按照自己的感觉运作课堂,把课堂当成展示自我的地方。另一方面是推行课程改革以来,课堂上形式多样,热热闹闹,讨论、合作层出不穷,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造成的现实状况就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但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低效的。造成此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
什么样的教学才具有有效性?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
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它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以及知识、能力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永恒主题,怎样才能真正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要构建有效的生物课堂应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探索。
一、有效的备课
课前准备做得越充分、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有效的备课是求得课堂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有效的备课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备课标。因为课标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应该改变只看教材不看课标的不良习惯,课标也是考核的依据,应该把课标烂熟于心。
(2)备教材。即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和分析,不但要分析所教内容所处单元的知识结构,而且要分析该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为了在教学中体现这样的教育价值的追求,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增删一些内容。不要为了完成上课而上课,而应该每节课都让学生有所收获。
(3)备学生。既要分析学生个体的前在状态,即学生个体对于所要学习内容的已有经验和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分析;又要分析学生个体的潜在状态,即学生个体对于所要学习内容的各种可能及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困难与障碍分析;还要分析学生个体的成长需要与发展可能,即学生个体对于所要学习内容的学习需求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因材施教是课堂教学最根本的教学理念。
(4)备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重要平台,特别是新课程要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而发达的互联网有着非常丰富的课程资源,方便学生分析、讨论、实验、探究等。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和技术对学生理解和学习抽象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5)备老师自己。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正确看待自己的优势和弱点,扬长避短,这样既能使每一堂课都能体现自己的风格,又让所有的学生都获得发展。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新颖有效的课堂导入语
初中的生物课通常安排在下午,学生一般比较疲劳,或者课间余兴未消等原因,每堂课开始的几分钟,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如何从一节课的开始就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学习的内容上来呢?有经验的生物老师,总是十分重视一堂新课的导入。导语就是一堂课的“序幕”,课堂序幕拉得好,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达到组织教学的目的,同时准确地引导学生进入预设的课堂教学,开始新课程的学习。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巧用俗语、诗词、模仿广告、使用歌诀、讲故事等方法导入新课。生动有趣的导入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明确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