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011-12-29郑鹍鹏

考试周刊 2011年49期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江苏省10所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到江苏省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开展的状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为今后切实推动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江苏省普通高校 羽毛球运动 发展现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江苏省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从江苏省70所高校中抽取10所学校的部分师生作为调研对象。为了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同时依据研究能力采用了方便取样的方法,从江苏省普通高校中抽取了: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通大学、扬州大学等10院校的部分教师和学生作为此次调研的对象。
  1.2研究方法
  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本次调查共发放专家调查问卷10份,回收10份,有效回收10份,有效回收率100%;发放教师问卷30份,回收29份,有效回收28份,有效回收率96.6%;发放学生问卷340份,回收322份,有效回收312份,问卷有效率96.9%。
  2.结果与分析
  2.1江苏省普通高校羽毛球场地现状分析
  日本心理学家小林等人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设施的条件是决定体育课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羽毛球运动硬件设施的完备是高校羽毛球教学和课余活动、竞赛开展的基础,场地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羽毛球运动的开展规模和质量,是推动高校羽毛球运动普及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被调查的10所高校中有30%的学校具有完善设施的室内羽毛球场地,50%的学校有简陋的室内羽毛球场地(与其他项目合用),20%的学校只有室外羽毛球场地。在场地数量上,羽毛球场地在6片以上的占30%,而70%的学校都不足6片场地。可见,尽管江苏省高校拥有羽毛球场地的院校比例较多,但是各高校羽毛球场地数量较少,限制了学生进行羽毛球活动的空间。这样在教学、学生课外活动及训练中都会给教师和学生造成一定的困扰,使学生很难有效地学习运动技术,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高校体育场馆的使用也在不断改革。为了使体育场馆更好地为大众健身服务和经营运作,许多高校都实施了有偿使用经营策略,达到了以馆养馆的目的。调查显示,除教学与训练时间外,场馆在其他时间里的经营情况是:有80%的院校实行有偿使用,但仍有20%的院校实行无偿使用。多数院校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对场地的经营实行有偿使用,以达到以馆养馆的目的。
  从有偿使用的收费标准来看(如表1),场地每小时对学生收费10-20元或10元以下的院校,分别占调查总数的50%和12.5%,收费20—40元的占25%,40元以上的院校占12.5%。总的来看,校内收费标准都低于社会经营羽毛球场地的收费标准(30—60元/每小时)。高校在场馆有偿开放的价格问题上都采用“低价服务,内外有别”的方针,对本校师生员工实行收费优惠政策,体现出“倡导健身,服务为本”的指导思想。不过部分学生认为本校羽毛球场地收费标准较高,或认为场地应该针对学生免费。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好价格与效益的关系,是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2.2江苏省普通高校羽毛球师资现状分析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培养体魄健壮的建设者和保卫者的园丁,学校能否贯彻执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体育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的工作质量的高低,有一个合格的师资队伍是教育工作的前提和保证。调查显示江苏省普通高校羽毛球师资情况如下:
  在调查10所高校中(见图1),从事羽毛球教学的教师较多,但是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性、规范性专业学习。其中业余自学和参加临时培训上岗的有18人,占总数的64.3%;有10人是在高校中接受过羽毛球专业培训的,占总人数的35.7%;调查中发现羽毛球专业运动员寥寥无几。
  由此可见,江苏省高校从事羽毛球教学的教师,真正从事专业训练过的体育院系学生极少,大多数是通过自学爱好或临时培训的,普遍业务水平较低,这样的状况很难保证教学和训练质量,若教师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就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这就不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项目在学校内的发展。
  由表2可见,被调查的28名高校羽毛球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为21人占75%,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数为2人占7.1%。从今后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来看,目前高校对教师的学历层次的要求在逐年提高。所以从学历层次来看,当前各高校羽毛球教师整体学历水平不高,学历层次有待提高,尤其是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的人才。
  从江苏省高校羽毛球运动长远发展看,学校应该加强高学历、高水平人才的引进,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意识,强化知识水平,促进教师整体实力水平的提高。
  2.3江苏省普通高校羽毛球课程开设现状分析
  自羽毛球运动进入校园,成为体育项目不可或缺的新兴体育运动以来,在高校受到师生的青睐,校方也根据自己教学的目的、学校的师资力量及羽毛球场地数量等情况开设了不同性质的课程,并依据学生学习羽毛球运动的兴趣和学校对羽毛球教学的评估,规定了羽毛球教学不同的教学时数,以满足学生学习羽毛球运动的需要。
  从3表可以得知,江苏省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分别开设了羽毛球选修课、羽毛球必修课两种性质的课程。授课形式分为大班授课和小班授课两种,在所调查的10所高校中,有60%的高校选择大班授课,有40%的高校选择小班授课。羽毛球运动是一项技术性强、运动周期长、动作定型慢、技术动作难学、需要较多的场地及老师的跟踪指导才能取得更大进步的运动,大班授课学生人数过多,场地数量有限,教学时数有限,教师的细心指导有限,等等,这些都会制约羽毛球教学的开展,学生更会因为学习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得不到老师及时的指导而对羽毛球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影响羽毛球技术的学习。因此,对于有条件的学校选择小班教学比较合适,不适合开展大班授课。
  教学教法方面也不能沿用旧有的教学教法,只有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教法才能更好地提高羽毛球教学质量。就江苏省10所高校的老师对现有的羽毛球教学教法是否合理的调查(见表3)可知,89.3%的老师还是认为比较合理,只有10.7%的老师认为不合理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教学时数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江苏省高校羽毛球课的教学时数一般集中在32学时。
  从上面的这些分析可以看出江苏省高校羽毛球课教学情况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不管是在开课性质、教学形式,还是教学教法方面都有一些不妥的地方,有待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找合理的教学形式,创新更加优化的教学方法来弥补羽毛球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其他方面的不足。
  2.4江苏省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在课外活动中开展现状分析
  在大学校园中,课外体育活动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丰富课余生活的一个有效途径,而且是对体育教学的扩充,更是对体育教学效果的检验,是学生体育兴趣的集中体现。所以,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参与羽毛球运动的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羽毛球运动在高校发展的状况。
  江苏省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中羽毛球运动的开展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见图2):有12.3%的学生在余暇时间里经常参加羽毛球活动;有16.5%的学生在余暇时间内偶尔参加羽毛球运动活动;有71.2%的学生没有进行羽毛球活动,这反映了羽毛球运动在高校内的开展并不普及。除去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外,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场地不足、时间不足、活动费用较高等因素。针对这些原因增加活动场所,延长开放时间,以及降低羽毛球场地的收费,是促使大学生参与羽毛球课外活动的重要举措。
  
  2.5江苏省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竞赛现状分析
  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各省市组建羽毛球队,并举办全国性的羽毛球比赛,使我国羽毛球运动蓬勃发展起来。1996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在中国地质大学成立了中国大学生羽毛球协会,成功举办了l0届全国大学生羽毛球比赛,在我国一些经济、文化较为发达、高校集中的省市也开展了区域性高校间的大学生业余羽毛球比赛。并且从1992年起,我国已经9次组队参加了世界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所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羽毛球运动在高校中的快速发展。
  通过调查发现,40%的高校没有羽毛球协会,60%的高校有羽毛球协会(见表4)。而在这些有羽毛球协会的高校中,学校羽毛球协会是很少组织学生进行羽毛球比赛。当前,江苏省部分院校虽然成立了羽毛球运动协会,但是很少组织活动,即便组织一些活动,也是以年级或者是班级为单位的比赛,学生虽然喜欢和参与的很多,但由于受各方面条件因素的制约,规模和效果都不太理想。
  目前江苏省羽毛球竞技水平在全国是名列前茅的,但是高校的羽毛球竞技水平在“江苏体育强省”大背景的熏陶下并未发挥强劲优势。通过访谈得知,到目前为止,各高校内和高校之间的羽毛球比赛机制还不够成熟。没有比赛就没有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学习与提高的动机与动力,制约羽毛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系统、规范、不同层次与不同级别的比赛,是宣传、推广、普及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如高校内部联赛就是羽毛球运动普及的基础,也是培养后备人才的基地。
  3.结论
  3.1尽管江苏省高校拥有羽毛球场地的院校比例较多,但是各高校羽毛球场地数量较少,限制了学生进行羽毛球活动的空间。高校在场馆有偿开放的价格问题上,都采用了“低价服务,内外有别”的方针。
  3.2从事羽毛球教学的教师较多,但是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性、规范性专业学习。当前各高校羽毛球教师整体学历水平不高,学历层次有待提高,尤其是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的人才缺少。
  3.3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分别开设了羽毛球选修课、羽毛球必修课两种性质的课程。授课形式中大班授课超过小班授课,从而影响学生羽毛球技术的学习。
  3.4在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中,参加羽毛球活动的人数较少,影响到羽毛球运动在高校的开展。
  3.5江苏省普通高校内部及高校间羽毛球竞赛的次数少,规模小,参加竞赛的院校较少。这些情况都不利于羽毛球运动在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4.建议
  4.1要加大场地的建设力度,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多渠道地筹集资金,改善场地状况,提高场馆设施的利用率,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与学习环境。
  4.2要加大引进羽毛球专业教师的力度,同时可选送有一定基础的羽毛球教师参加进修和培训,解决师资缺乏的问题;多组织羽毛球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教师接触到先进的技、战术理念。
  4.3要在高校中广泛开设羽毛球课程,增加羽毛球课程的课时数,让更多的学生接触羽毛球运动,加强羽毛球选修课课程改革,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各项羽毛球技术。
  4.4要加强校园羽毛球文化建设,增加课余活动与场地开放的时间,合理利用场地,多组织比赛,提高羽毛球运动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度。
  4.5要尽快健全高校羽毛球竞赛体制,完善各种竞赛制度,加强校内与校际间的羽毛球竞赛交流,在高校对羽毛球运动进行大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校园羽毛球竞赛氛围。
  4.6要加快高校羽毛球组织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羽毛球俱乐部、协会和运动队,并对羽毛球俱乐部、协会和运动队提供一些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
  [1]马行风.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实效性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04,(10):45-47.
  [2]王刚,朱琦.对高校羽毛球运动员身体训练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2007,(1):135-136.
  [3]王宏俊.江苏省普通高校羽毛球课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5):1-38.
  [4]王云玲.湖北省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4):1-37.
  [5]翁林.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J].福建体育科技,2005,(8):99-101.
  [6]庄志勇.我国高校羽毛球比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6):92-93.
  [7]庄志勇.高校俱乐部型羽毛球教学改革探析[J].江苏体育学院学报,2004,(2):121-12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