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发展的研究

2011-12-29董磊孙培全赵亚洪

考试周刊 2011年49期

  摘要: 现代社会,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学校体育在为社会培养有个性和创新能力、有发展空间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呼唤文化属性回归的今天,把健康教育融入到每个学生的生活中去,健康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证。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学校体育教学 发展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促进全民健康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和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作出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明确指示。健康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对学生今后走上社会、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在学校体育教育工作中科学地构建健康教育的框架,为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健康体育意识,创造积极的健康体育文化,使其更加健康地普及和发展,是目前体育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1.健康教育的概念
  目前最常引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教育处前处长在1981年提出的定义:“健康教育帮助并鼓励人们有达到健康的愿望;知道怎样做以达到这样的目的;每个人都尽力做好本身或集体应做的努力;并知道在必要时寻求适当的帮助。”上述定义是由外文翻译成汉语的,从措词用语看不太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按照汉语定义的表达方式,有关学者专家将健康教育定义为:“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质量。”[1]在健康教育体系中,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维体现着身体、情绪、智力、精神和社交五个方面的健康,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行为改变,即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2.在学校体育中发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2.1发展健康教育是学校体育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应强调素质教育对人的本质的影响。现实中,学校体育往往过于注重短期效应而忽视长期效应,造成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脱节,这与素质教育目标相违背。在学校体育中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会使学生充分认识体育锻炼在现代人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意识到应正确利用闲暇时间从事各项健康文明的体育活动,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并学会因地、因人制宜,自觉地选择健康、科学有益的体育娱乐方式和手段,为空闲时间进行健康教育活动做准备。这不仅有利于在时间、空间和形式上给体育的素质教育提供保障,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实施,而且有利于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紧密衔接,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2健康教育是提高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的得力助手。健康教育对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保持强壮的体魄,这是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健康教育能告诉学生如何维护身体健康、如何预防减少疚病、生病后如何有效康复等,这一系列健康知识的传播和实践可提高学生强身健体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健康教育可以增强学生提高体育成绩的信心。健康教育使人们懂得自己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体力潜能、超量恢复等,这些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学生确定锻炼目标、消除训练紧张、克服训练无信心的消极情绪,为科学施训创造条件。
  2.3健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通过健康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满足身心需求与情感愉悦,同时也能够增进社会交往,给人们营造一个轻松、和谐、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各级学校都应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在学校体育中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健康教育价值观念及态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
  3.目前学校体育开展健康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虽然当前学校体育开展健康教育势头良好,但暴露出的问题很严重。
  3.1未能有效打破传统学校体育观念的束缚。长期以来,我们受前苏联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强调以传授知识、培养道德为目的,把体育教育和身体发展视为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认为学生在掌握运动技术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健康水平和身体发展水平,把增强体质看成是掌握技术动作的必然结果,在这样的理论和实践深刻影响下,学校体育未能很好地把健康教育理念贯穿到实际教学中去,学生的体育能力未能得到全面的和真正的发展。
  3.2领导重视的程度还不够高。没有政策、法规和组织等行政手段的支持,任何一项工作都将无法顺利展开,在学校体育中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同样如此。调查表明,目前相当多的学校领导对健康教育还了解不多,重视程度也不够,导致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力度不够大,效果不够理想。
  3.3健康教育的管理还不够科学。一是健康教育的计划性不强;二是健康教育组织尚不健全;三是对体育教师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缺乏监控和评价措施;四是对健康教育工作好坏,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奖罚制度。
  3.4体育教师健康教育能力不足。学校体育开展健康教育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体实施的体育教师。但是由于一部分体育教师自身对健康教育缺乏正确的观念和坚定的信念、对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理论、方法和技能掌握不够,致使健康教育效果受到影响。
  3.5健康教育的考评薄弱。要保持健康教育良性惯性运行,必须做好考评工作。而目前学校体育开展的健康教育就存在考评不足的问题。一是对体育教师的健康教育工作缺乏考评;二是对有关单位健康教育工作缺乏评价,很多健康教育工作要依托单位来完成,但因对单位健康教育工作是好是坏没有评估,致使单位对健康教育支持力度不够;三是对学生的健康缺乏评价,例如评选优秀三号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都没有与健康条件严格地挂上钩。
  4.健康教育与学校体育的融合
  4.1更新学校体育教育理念。为了使健康教育在学校体育中得到有效落实,首先必须更新各级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学校体育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特征,在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一是要明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学校体育工作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二是学校体育融入“健康第一”的观念,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三是在发挥学校体育本质功能的同时还要注意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养成教育、生理教育、心理教育等有机结合,因需施教。
  4.2多途径扩展健康教育。学校体育不应只局限于学生在校身体各方面的发展,而要培养学生自主参加锻炼、体验运动的乐趣,进而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从横向发展来看,应将课内、外目标相结合,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化的教育体系,使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和自觉活动中。
  4.3完善学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一是体育课的组织上,不但要传授运动技术,而且要把运动技术的健身原理、方法、练法和健康养护法等终身体育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成为懂健身、会健身的人;二是在课余体育锻炼的组织上,要创造性地发展学校运动休闲的活动载体,以突出娱乐因素作为发展手段,用培养健康身体的方式来提供快乐,从而为培养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思想的转轨打下坚实的基础。
  健康是体育的价值趋向,健康教育是强化终身体育意识、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在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应大力发挥健康教育的作用,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乃至全民族的健康素质。
  
  参考文献:
  [1]汪求知.部队健康教育讲课指南[M].北京:人们军医出版社,2003.
  [2]黄世华.学校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4).
  [3]何步文等.影响学生体质健康因素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