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中教师有效提问策略的运用
2011-12-29韦入华
考试周刊 2011年49期
摘 要: 在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上,有效提问对增强教学效果尤为重要。但不是所有教师课堂上的提问都是有效提问,目前在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要想通过课堂提问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学会运用有效提问的策略。本文将从提问前的教学准备、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对回答的反馈等方面进行阐述,系统回答了提什么问题、什么时候提、怎么提,以及提问后如何处理等问题,以期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听力课堂 有效提问策略
1.引言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早在1984年,White & Lightbown就用录像设备摄录了一个外语教师的一堂课的活动,观察到在一堂50分钟的课堂中教师提了427个问题。在当今盛行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提问更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人们只有得到了可理解的输入,才能习得目的语。而教师的课堂提问正是为学生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提供了重要的来源。Swain的“输出假设”认为,在必要的可理解性输入的基础上,学习者必须有机会输出语言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课堂提问就是在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
作为重要的语言输入,听力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高中阶段很少进行过专门的听力训练,进入大学后,英语课时少,又要兼顾听、说、读、写,因此听力教学时间就更少。听力课堂因设在语音室而与普通课堂有着较大的区别,由于语音设备的限制,教师与学生很难面对面地交流,目光交流的机会也很少,使得学生在听力课堂上容易走神,产生困意。因此教师必须使学生的思维紧张起来,让学生的精力集中在课堂上,而课堂提问正是一个良方。除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有效提问还可以让教师直接了解学生对听力材料理解掌握的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听力理解的误区,纠正学生的错误,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外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研究在国外已取得了不少成果,而在中国,香港的Wu Kam-yin(1993)对香港的外语教师的课堂提问也作了较深入的调查,得出了与先前研究不太雷同但也很有价值的研究结果。国外与香港的研究成果虽然可以借鉴,但我们却不能直接照搬。中国内地的外语教学有其独自的特点,尤其是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问题颇多。有些老师还一直使用“听录音—对答案—再听录音”的传统模式,别无其他活动;有些老师意识到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也增加了提问,却毫无策略可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本文把外语教学课堂提问中的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提问分离出来,缩小研究范围使研究更有针对性,研究的目的是把对听力课堂上的“提问方法”、“提问技巧”、“提问艺术”等的研究进行综合整理,并与实际相结合,形成一个系统的策略,完整回答“提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时候提?”“怎么提?”“提问后怎么进行处理?”等问题。
2.有效提问的概念和内涵
在论述有效提问的策略之前,有必要先了解有效提问的内涵。
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以提出问题的形式进行师生相互作用和交流的一种教学行为和方式,目的是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及运用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创设语言情境,调控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效果。
提问是教师使用频率较高的教学手段,但并非所有提问都是有效提问,评价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如下标准:第一,问题要清楚明了,让学生能立即理解并知道需要哪一类答案;第二,问题有学习价值;第三,所提问题能激发学生思考和回应,并对进一步学习有利;第四,问题有启发性、挑战性、针对性和趣味性;第五,提问能够让多数人回答;第六,问题要有适当开放性,即可以有多个可以接受的答案;第七,教师要有反馈,即学生回答后教师应给予积极反馈(Ur,1996)。
3.目前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
有效提问的内涵表明,课堂有效提问需要策略。目前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上,许多教师的一些提问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存在较大的问题。
(1)极少提问。许多老师认为大学英语听力课非常轻松,只需放听力材料,对答案,然后再听材料,认为教师只要操作放音设备就可以了,其他活动都不必要。还有的老师认为短暂的听力课时间非常难得和宝贵,因此学生要抓紧多听,不能把时间浪费在其他活动上。
(2)提问没有经过设计,为提问而提问。有些老师课前的准备工作不够,课堂上当发觉有必要提问时照念教师用书上“warm-up”部分的问题完成任务,敷衍了事。教材中设计的几年不变的问题缺乏创意和趣味性,不能贴近不同学生的现实生活,所以这样的问题可能让学生觉得无聊而不愿思考和回答。沿用“听录音—对答案—再听录音”传统模式的有些老师在“对答案”部分会问一些问题,但是问的问题经常是“这一题的答案是什么?”这样简单的问题,有些学生从四个选项中胡乱选一个回答,毫不费脑;当学生回答不出时,老师就自问自答,给个答案了事。
(3)提问“不怀好意”。有些老师把课堂提问作为“整治”学困生的“灵丹妙药”。提问时,既不考虑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也不注意提问的时机,更不顾忌提问的后果。一发现哪个学困生听课精力不集中便突然停止录音,即兴发问,出其不意地给学生“将一军”。这一“将”,常使学生手足无措,呆若木鸡,只能保持沉默、垂手立正以示心中的愧疚。有的老师甚至借题发挥,讽刺、挖苦学生一番,以示“警告”,搞得学生自尊心受挫,下不来台。这样的做法实则有害无益。一害是伤害了学生自尊心及师生感情;二害是破坏了课堂上其他学生的学习情绪。
(4)教师提问内容、形式单一,提问后对学生的回答反馈不够。问答的形式有多种,但是许多教师只是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内容只是“某题答案是……”,而且教师和学生都只在乎答案正确与否,不关心问题和听力材料中涉及的内容的知识性,教师没有计划通过听力材料和问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有些老师只给对或错的判断,没有其他评价。这样的做法使得学生对回答的对错无所谓,长期如此会失去回答的动力和兴趣,使得提问和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以上这些提问都不是有效提问。有效课堂提问应能使学生作出相关的、完整的答复,并且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Ur,1996)。
4.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中教师有效提问策略的运用
(1)提问前的教学准备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听力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表面上随机性很强,其实“真功夫”在备课中,它要求教师不仅深入钻研各篇听力材料,掌握其重、难点,而且要熟悉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疑点,最后把听力材料与学生的情况相结合,精心地设计问题。有效提问的问题要达到以下要求。
1)问题要有启发性和推进性
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求,主动获取知识,因此要尽可能地提问启发思维的问题,即推理性、开放性、发散性或参考性问题。据调查(Yin Jing,2000),学生比较喜欢发散性问题,而不大喜欢聚合性问题,因此,提问时应增加这些问题的比例。
听力课堂的提问与其他科目一样,问题一个又一个地提出,每一个问题之间应该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听力材料内容的逻辑关系和学生学习的递进关系。课堂中全部问题的解决标志着听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由此可见,听力提问应该也必须具有推进性,使课堂教学有序有效地圆满完成。
2)问题要有整体性和针对性
教师的有效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忽略任何一个,但同时又不能每一个学生都问同样的问题。教师要根据提问内容的难易程度,针对不同的听力材料和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问”:对较容易的内容进行提问要面向中下程度的学生,而对听力难点的提问时就要面向中上程度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表现的机会,达到“优生能吃饱,差生吃得了”的效果。
3)问题要有挑战性和趣味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因此教师不应只问那些简单的、已有且只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提问应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知识水平都有一定的难度,从而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对这类挑战性问题的正确回答,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听力理解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学生神经始终绷得很紧,时间长了极易疲劳。如果课堂提问增加一点幽默感、趣味性,则可以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当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时,学生学习就能集中注意力,就能对语言材料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要尽量用提问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每一个学生的大脑都兴奋起来。
(2)掌握提问的时机
提问要注意时机,问题要提在学生似懂非懂、急于弄清的当口;在学生感到疲惫、分心之时,也要适时创设情境,巧妙提问,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
1)导入新课时提问
有经验的老师善于利用提问的方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从而把注意力吸引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上来。现在的教师用书都会提供一些问题来帮助教师导入新课,但是那些问题有的过于普遍没有新意,有的几个版本都没变过,已经不合时宜,教师不能全部照搬,要对其进行挑选加工,使其符合时宜、贴近生活、富有创意。这样通过提问制造一些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2)听材料前提问
听材料前要提问一些与材料相关的、能起到预测作用的问题来吸引学生,营造出“紧张”的听前气氛。听前“问答”内容带有启发性质能将学生带入听力状态。
3)听材料中提问
在听力材料播放过程中,提问在多数情况下都具有突发性,它可使走神的学生意识到没有逃脱老师的注意;听中提问主要的作用是使学生的思维处在高度活跃的状态,可以问些提示性、评价性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4)听材料后提问
听后提问不仅能有效地消除学生听完材料后的疲乏,充实50分钟的边角时间,还能巩固所听内容,有查漏补缺、强化要点的作用。
(3)掌握提问的方式
采用正确的提问方式,不但使学生的思维按照教学的意图活跃起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使教与学在良好的气氛中顺利完成。
有效提问的方式包括三个方面:问答方式、提问对象选择和问后等待。
1)问答方式
提问方式灵活多样。每一节课中老师都会多次提问,以此和学生做到充分的交流。在教学中有老师问学生答、学生问老师答、学生互问互答;有直问与曲问、正问与反问、重问与轻问、追问与联问等。灵活多样的问答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
教师问,全班答。如回答多种多样,再叫单个学生回答,这样做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但这种回答方式有时会影响课堂纪律。
教师提问,让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任点一个学生回答,这样做可使全班学生都认真思考。
教师先叫一个学生,然后再提出问题,这种方式针对性强,但容易使没叫到的学生觉得问题与其无关而不进行思考。
小组讨论。由小组成员集体讨论,最后由小组代表回答,其他成员补充,增强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课堂气氛活跃。
全班讨论。全班同学各抒己见,相互补充;但易使部分学生不独立思考,造成滥竽充数的现象。
2)提问的对象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时,教师应面对所有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面对自己说话,从而集中精力于课堂活动之中。面向全体学生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
提问不主动的学生。堂上能主动自愿回答问题的学生为少数,有的学生比较腼腆,有的学生容易走神,有的则可能做小动作。有针对性地提问可给腼腆的同学机会,唤回走神的同学的注意力,制止扰乱课堂的同学,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应有的参与是学习的前提,只有学生参与到“表达性”活动中,学习才能提高,所以提问不主动的学生,是促进学生参与的一种方法。
3)提问后等待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一段思考的时间。据调查(郑佩芸,2003),学生最不满意的就是停留2秒后就开始点名,而这正是大多数教师的一贯做法。提问后如果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由于紧张、准备不充分的缘故,学生通常会答不出或答错。这样更多的时间可能会浪费在给学生的提示或纠错上。23秒的等待时间最受学生欢迎,学生有了一定的时间思考后,他们答对的概率将大大提高,答案也会显得比较完整。
如果学生未能听懂问题,较为妥当的策略是用一种他们能够听懂的形式重新措词。其间,教师可环视全体学生,用目光激励学生,不要频频重述和追问。
当学生的回答不全面或模棱两可时,进一步地提问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回答原来的问题,也可以启发学生预测答案。
如果一个学生在鼓励、帮助后仍感到问题困难,这时教师须请另一个学生帮助回答,不能让这位答不上来的学生感到难堪,挫败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对回答的反馈
Douglas Brown的十二条教学原理中的“期待奖励”表明人类的行动通常是在期待某些明确或不明确的奖励中进行的。及时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给出应有的反馈,是提问有效进行的保证,用于提供这种反馈的手段,就是评估策略。常用的评估策略如下。
1)点评
学生很在乎老师的反馈,积极的反馈可成为他们积极的动力,并且已不再满足于good,very good,excellent,well done等简单的评价,而是让教师针对其回答进行各个方面的点评。听力课上的听力材料丰富多样,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为此,教师要在平时积累丰富的知识,在讲课前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对学生所有可能的回答都能给出完整的理解和评价。除了教参上有的一些参考答案,还可通过网络、报纸和杂志等查询。修大学英语课的学生大部分是来自理工科系的,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但要掌握广博的人文知识,而且要具备一些科学技术常识,这样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时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评之有理。这或许是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师的一种挑战。
2)引用
引用是一种间接的表扬。在陈述或总结时,教师如能引用学生的答案和语言,则可起到比口头表扬更好的效果。一句“just as...said just now...”会使学生感觉到被认可和赞赏,唤起学生足够的自信和更大的求知欲望。调查表明(Yin Jing,2000)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教师采用“引用”的策略。
3)使用非言语行为
除口头的点评和引用之外,教师还可用手势、表情等非言语行为传达自己的评价。非言语行为包括教师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体态。这些能补充、修饰和代替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学生对自己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当中获得暗示,还可以从教师的目光、愉悦的态度中得到信任、鼓舞和激励,从而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
4)帮助鼓励
对回答问题困难者要及时启发诱导,给予提示帮助。有时候,学生可能回答不了,或者回答不全面,教师要给予温馨提示,指引学生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有时候学生没有信心回答问题,教师要给予鼓励,诱导学生作答;有时候学生回答错误,教师要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千万不要轻易责备,更不要讽刺挖苦。针对学生的知识空缺,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对不同能力和基础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期待。
5.结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实现课堂互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正确运用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而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有效的提问可以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减少由于长时间听音引起的疲劳,使注意力更加集中,大大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听力课的教学质量。事实上,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远不止本文提到的这些内容,还有很多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实践证明,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策略对启迪学生思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无止境,教无定法,通过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相信每位有经验的英语听力教师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胡青球,埃德.尼可森,陈炜.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模式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2004,(6):22-27.
[2]江淑燕.浅谈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提问[J].海外英语,2010,(12):102-106.
[3]王观凤.大学英语课堂的提问艺术[J].科教文汇,2009,(6):138-139.
[4]韦丽春.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4):124-126.
[5]岳成.浅谈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J].中国科技信息,2005,(9):91-92.
[6]吴霞辉.Uneven allocation of teachers’ attention to students[J].中国英语教学,2003,(4).
[7]张晓兰.英语有效课堂提问研究[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7):72-75.
[8]赵凌.初探大学英语听力课堂的提问技巧[J].象牙塔内,2010,(9):108-109.
[9]郑树棠.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法的研究[J].外语界,1997,(3).
[10]钟剑波.第二语言课堂教师提问与交际教学[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4):76-77.
[11]H.Douglas Brown.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12]Nunan,D.The questions teachers ask[J].JALT,1990,(12):2.
[13]Nunan,D.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A Textbook for Teachers[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Inc,1991.
[14]Richards,J.& Lockhart,C.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15]Ur,P.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UP,1996.
[16]Yin Jing.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in Questioning:A study in ESP Course[M].A paper.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