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案导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1-12-29周鲲

考试周刊 2011年49期

  摘 要: 本文从“学案导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学案的设计、学案设计的说明、学案的使用方法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学案导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 “学案导学” 英语阅读教学 应用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教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训能达标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体系。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1.“学案导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着引导作用,学生整个人(包括情感和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而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是主体参与的最重要行为。
  1.2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创设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
  1.3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P.Ausubel)在其“有意义学习理论”的框架下深入研究了教材的意义性及其学习条件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处理教材内容的先行组织者策略。
  2.导学学案的设计
  在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前提下,2人一组设计出学案。学案包括以下6个环节。
  3.学案设计的说明
  3.1阅读教学的目的。
  一是获取信息;二是学习语言知识;三是获得阅读技能。所以导学方案的设计始终围绕这三个目的,为这三个目的服务。
  3.2主线设计。
  训练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具体内容、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从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导学方案是以思维训练为主线进行设计的。
  3.3关于学习目标的确立。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遵循建立在所学知识基础上的教学顺序,找准教材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沟通点、共鸣点,交给学生明确、恰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感觉到只要尽力就可为。
  3.4关于快速阅读训练的设计。
  快速阅读是一种从文字中迅速全面获取有用信息的科学方法,也是一种高效率的思维方法、记忆方法和教学方法。能否快速地阅读,是衡量学生阅读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在进行快速阅读训练设计时,教师可先设计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课文。然后设计6—8个问题,可以设计成判断正误,或有关主要内容和主旨的问题,也可以用WB中的问题来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总之,设计的问题难度不宜太大,让学生尝试只要快速阅读一遍便可进行回答的成功感,营造良好的成功氛围,培养学生的预习速度兴趣。
  3.5关于仔细阅读训练设计。
  在通读全文、掌握了文章主题思想的基础上,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阐述和发展主题思想的主要事实,或者按要求找出特定细节。这个环节中设置问题的难度应加大,不仅要让学生获取有关what,where,when,why,who,how等基本事实,也要涉及文章的寓意(或称隐含含义),要求学生在通盘文章的基础上去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设计这类问题,可用suggest(暗示)或should(理应)这类词语进行发问。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找到文章与答案有关的范围之后,就在此范围中逐句阅读,对关键词、句要仔细琢磨,不仅要理解其表面意思,而且要通过推理和判断,理解其潜在意思。对于生词要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对于难以看懂的长句,对其进行语法分析,理解其意。
  3.6关于重点、难点导学及突破训练的设计。
  这时整个导学方案的重点。课文中出现了重要语言点和新的语言点现象通过本环节进行讲解和训练。但教师的讲解不宜过多,可根据语言习得理论,把正面讲解转化成句型示范或有足够思维量的问题情境,题型要多种多样,如完成句子、单项选择、句型转换、英汉对译、单句改错等,把一个个的新知识点化解成由浅入深的问题台阶,指导学生一一解决,从而最终达到熟练掌握。
  3.7关于达成训练的设计。
  达成训练是巩固所学知识以达到学习目标的训练。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训练,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
  3.8关于能力训练的设计。
  要注意巩固所学知识,要以本单元的知识为点、通过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把相对独立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旨在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要注意加大习题难度,题型要与NMET接轨,以利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4.导学学案的使用方法
  4.1将“导学方案”印好,课前发给学生,发“导学方案”之前也可先介绍一下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如有必要,也可先教学几个有碍课文理解的生词,但不宜把全部生词教给学生,要留一部分让学生在阅读时去猜测,以达到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
  4.2学习目标作为第一环节,要在上课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地向学生交代清楚。第二环节快速训练和第三环节仔细阅读训练,可采用提问、扮演等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提问时以提问中、下等学生为主,兼顾上游学生。只要学生基本答对即给予充分肯定;即使答错也可不作深究,留下悬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四环节重点、难点导学和突破训练是课堂的中心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或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最终由学生进行突破。确实需要教师解释的,可适当用英语进行讲解。第五环节达成训练要让学生当堂完成,并及时进行反馈矫正。第六环节能力训练宜留为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
  
  参考文献:
  [1]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32-135.
  [2]王才能.英语教学交际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270-282,8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