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开展探索性教学活动

2011-12-29贾建强

考试周刊 2011年49期

  摘 要: 如何在课堂上开展探索性学习活动呢?本文作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做好准备工作,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创设精彩的教学活动;培养习惯,坚持让学生自学。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探索性教学活动 分组合作 数学活动 学生自学
  
  课改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许多年,我也有幸聆听了许多课改课、优质课,发现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当做课改的形式。新初中数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要通过探索性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在数学课堂中开展探索性学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能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乐中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的目的。如何在课堂上开展探索性学习呢?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做好准备工作,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
  1.营造宽松和谐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才能心情舒畅,才能使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才能想说、敢说、敢于质疑问难。因此,教师要解放自身思想,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第一,要凸显出《课程标准》中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第二,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呵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原因,多表扬鼓励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第三,要善于采取多种方式调和课堂氛围,比如“讲故事、做游戏、猜想验证”等;第四,教师要学会宽容学生,微笑面对学生,不带着任何不良情绪走进课堂,走进教学活动;第五,教师的语言要丰富,要有激情,讲解时要抑扬顿挫,要适量、适当地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随时都要用语言去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2.有效分组
  (1)合理分组:合作实验中按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格特点相近地进行分组。研究发现由于学生兴趣相近,组内合作十分融洽,组内讨论十分热烈,组内竞争转化为组间竞争和组间交流。若在合作期间出现问题,老师需要及时协调,为每次合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2)教学中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他们需要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合作学习有哪些要完成的目标,如果目标不明确,合作就会流于形式。
  二、创设精彩的数学活动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他们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和谐生动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搭建一个活动的“舞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中尽情地展示自己,体验主动参与的乐趣。1.选题做:让学生自己选题目讲或板演,这个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一些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在几道练习题里,学生可以回答有把握的题,更有信心挑战稍有难度的题。这样就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选,“敢说敢做”。2.点将答题:由同学出题并自己点一位同学答题。这个互动“游戏”深受学生的欢迎。3.数学小擂台:出示三道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稍复杂的题目,分别为一星题、两星题和三星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4.数学医院:出示病例(即错题),请“医生”们查出病因,开出药方,对症下药。5.联系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安排数学活动,解释生活中的数学,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为生活服务。此外,课堂上还可以组织“智力竞赛”、“抽签游戏”等活动形式。这些形式应用得好,能够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快乐地学习数学,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
  三、培养习惯,坚持让学生自学
  自学能力是不可能一蹴而就成的,而是长期坚持不懈,逐步形成起来的,必须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我学习、自我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中自学、课后先复习再做作业,持之以恒的好习惯。
  学生只有学会自学,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这种途径比其他途径获得知识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各种独立学习的机会,并且认真地进行指导,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自学积极性,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从而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只有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才会有发现和创造。我认为数学课堂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索,释疑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应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提高自主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