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方法之探讨

2011-12-29刘建平楚金金

考试周刊 2011年49期

  摘 要: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一直是个难点,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的方法,应先分后合,在教学初期,除分散识字外,专门开设汉字课集中识字。本文提出了集中识字法的教学原则,以及操练法、归类法、组块法(拆分或组合汉字)、理据性解释等教学方法。
  关键词: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集中识字 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
  
  1.绪论
  1.1汉字教学中的现状
  汉字是用来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汉字教学的任务以汉字形、音、义的构成特点和规律为教学内容,帮助学习者获得认读和书写汉字的技能。汉字教学是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汉字的结构比较复杂,笔画之间、组成部件之间的搭配与位置关系的细微差别很难辨认,汉字数量庞大,难认、难记、难写,被认为是汉语学习中最大的难点。长期以来,对外汉语汉字教学远远滞后于其他语言要素的教学,成为汉语教学的“瓶颈”。(李香平,2006)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和文两条线长期分家,口语听说课部分的汉字的音和形长期分家。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界就汉字教学的原则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讨论的焦点集中在:是语、文同步还是分开?是词本位还是字本位?坚持以传统的字源学还是允许以所谓的“俗文字学”帮助学习者记忆现代汉字?(刘珣,2000)
  1.2汉字教学的重要性
  汉语是以字为基本单位的语言。“字本位”就是以字为基本单位。徐通锵(1994)指出:“汉语语义句法的结构单位是‘字’,而不是‘语素之类’的东西。”法国的白乐桑(1997)认为:“不承认中国文字的特殊性以及不正确处理中国文字和语言特有的关系,正是汉语教学危机的根源。”吕必松(2005)提出对外汉语教学的新路子:“语文一体、语文同步。”“汉字是独立的教学单位,不再附属于词汇教学。”
  很多人主张语文分开,按汉字自身规律专门设课教学。刘珣(2000)认为:“语和文先分后合,初期汉字应按自身规律独立教学。”“强化汉字教学,字与词教学相结合。”我们也赞同汉字刘珣先生的观点,语文先分后合,字词教学相结合。
  无论哪种观点,都强调汉字教学的重要性。1997年国家汉办在宜昌召开了第一次“汉字与汉字教学研讨会”,1998年世界汉语教学会和法国汉语教师协会在法国巴黎举办了“国际汉字教学研讨会”,首次就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汉字研究的文章增加了,各类汉字教材相继涌现,教学大纲也吸收了汉字教学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李香平,2006)汉字课也受到了重视。
  1.3汉字课的设置
  根据国家汉办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2002年《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规定,把汉字课作为必修或选修课,每周2课时。制定了汉字表,其中初等阶段汉字共1414个,中等阶段汉字共688个,高等阶段汉字共459个。单独设置汉字课,从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了汉字教学的独立性和重要性,保证了汉字教学的时间。
  2.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方法的选择
  2.1分散识字法
  分散识字法实际上是“语文同步,语文一体”观点的体现,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分散识字法强调边识字边读书,寓识字于阅读教学之中,重视文字与语言的关系,强调汉字教学与语言教学同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识字,即把每个阶段要学的汉字有计划地分配到各个年级的阅读材料中,随阅读材料教汉字。
  2.1.1分散识字法的优点
  2.1.1.1分散难点,记忆牢固。
  2.1.1.2克服会认会写不会用的偏颇。
  2.1.1.3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1.2分散识字法的缺点
  采用分散识字的教学方法,汉字在学习者的头脑中处于无序状态,要达到长时记忆,需要反复多次地识记一个个孤立的汉字,给学习者带来了很重的记忆负担、很大的困难。
  2.2集中识字法
  集中识字法就是语文分开的教学原则的体现。单独开设汉字课,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汉字的结构特点和构成规律,了解、掌握汉字构成的理据性。
  2.2.1.集中识字法的优点
  2.2.1.1效率高,见效快。
  2.2.1.2使学生能够辨认形近字,避免过度泛化、类推不当等问题。
  2.2.1.3利用学生熟悉汉字的构成机制,对汉字和中国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2.2.1.4有利于温故知新。通过对汉字的搭配、联想,学生能够对以前学过的汉字进行复习。
  2.2.1.5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2.2集中识字法的缺点
  集中识字法体现的是语文分开的教学,语文不同步。单独学习汉字的时候,因为课时量的限制,汉字教学进度落后于其他语言技能课的教学进度。
  另外,因为没有课文内容,汉字教材难免会有一些枯燥,学生往往到课率低、课堂表现不积极,因此老师在备课、教学方法和技巧上下工夫。
  2.3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并进
  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应该互相补充。在学习汉语的早期阶段,除开设其他的语言技能课,分散识字以外,还应单独设立汉字课集中识字。等到学生们有了一定的汉字知识和汉字基础之后,再把汉字教学分散在其他课型中,把汉字教学和词汇教学融为一体。
  3.集中识字的教学原则
  3.1学习规范汉字
  根据《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附件)》的规定,长期进修的留学生需要掌握的汉字初等阶段汉字共1414个,中等阶段汉字688个,高等阶段汉字459个。我们选择适合长期进修的规范教材进行汉字教学,比如,集中识字的课本,我们采用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柳燕梅编著的《汉字速成课本》。
  另外在分散识字教学中,我们也选择规范的教材,以及正规的杂志、报刊等作为阅读材料进行语言教学。
  3.2按构成汉字的单位的大小进行教学活动
  集中识字的教学顺序应该从基础部分开始,先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复杂笔画的名称及其笔向,笔顺规则;然后学习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让学生知道汉字的构成部分,知道部件的名称,能够认识汉字并会书写汉字;掌握汉字的部首(《新华字典》189个部首),学会查字典;最后讲解汉字的形声字,因为形旁和声旁数量比较多,花费的学习时间也比较多。
  3.3音形义结合的原则。
  汉字的音形义是一体的,只知道三者中的一个要素是不够的。学习汉字,必须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否则就没有意义。
  3.4处理好认读和书写的关系
  结合《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附件)》关于词汇的规定,初中等阶段的词汇大约5500个,高等阶段词汇2760个初中等阶段汉字大约2100个。根据学生的水平,在教学中,不常用的、难度较大的汉字,我只要求学生会认读就可以了;常用词汇里的汉字,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书写。
  3.5实践原则
  学习汉字必须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只靠记忆汉字的结构、构成部件是不够的,教师一定要设计有趣的练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汉字书写的实践当中。
  4.集中识字的教学方法
  4.1操练法
  在汉字课的初始阶段,我们由易到难主要训练以下内容。
  4.1.1看到一个汉字,能够说出组成该汉字的笔画的名称,同时数笔画数。比如:
  关6、立5、头5、只5、知8、斤4、之3、五4、四5、沿8、月4、云4、子3、写5、买6、水4、女3、马3、奶5、专4、纸7、家10、必5、那6、屯4、凹5、弓3、世5。
  这里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变形的笔画和复杂的笔画。老师要不厌其烦地给出丰富的字例,让学生接受足够的训练。
  
  还要注意笔向的问题,有的留学生会把 写成丿,比如“习”的第三笔;还有把竖提 和竖勾亅混淆。
  4.1.2知道汉字的笔顺,用手空书笔画,或口头说出汉字的笔顺。比如:
  水、我、厅、远、区、凶、同、睡、重、国、母、再、兆、北、非、女、车、万、门、义、忄、出、仍、及、叟、世等。
  主要是看学生是否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笔顺规则、补充规则,以及一些不易明了的汉字的笔顺。
  4.1.3练习查字典
  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的部首数是189个,其中以自身为部首的字有130多个。学生必须熟悉这些可以作为部首的汉字和其他不能独立成字的部首。
  除掌握部首以外,必须掌握汉字的笔画数,才能顺利查到汉字的读音。
  老师在课前准备一些汉字,让学生在课堂上查字典,比如,让学生查出下列汉字在字典中的页码和读音,也可以写出查字典的过程:
  说:讠部→1283页shuì/1285页shuō/1684页yuè
  先:儿部→21页检字表儿部→1472页xiān
  泪:氵部→43页检字表氵部5画→827页lèi
  志:士部→1755页zhì
  国:囗部→519页guō
  医:匸部→1603页yī
  间:门部→662页jiān/670页jiàn
  库:广部→789页kù
  坐:土部→1828页zuò
  兆:儿部→1722页zhào
  章:音部→1716页zhāng
  赣:音部→446页gàn
  辣:辛部→806页là
  凹:丨部→13页āo/1395页wā
  世:一部→1243页shì
  成:戈部→171页chéng
  确定下列汉字用部首查字法的部首:
  夷(大部) 电(乙部) 丰(丨部) 丸(丶部) 册(一部)
  麻(麻部) 承(乛部) 函(凵部) 早(日部) 师(丨部)
  几(几部) 弟(丷部) 鱼(鱼部) 所(斤部) 见(见部)
  丧(十部) 求(一部) 业(业部) 岛(山部) 顺(页部)
  上述字例是部首查字法规则的代表,学生们学会这些字的查法之后,基本上能掌握使用汉语字典的方法。教师要鼓励或用汉语字典,也可举办查字典比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4.2归类法在汉字课教学中的运用
  4.2.1老师在课前准备大量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假借字,然后让学生划分归类这些汉字,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汉字的造字法。比如:
  人、目、山、刀、月、鱼、羊、牛、又、耳、身、瓜、西、来、门、出、刃、上、本、明、武、从、北、库、俩、歪、尘、妹、休、自、其、莫、然、爸、披
  象形字:人、目、山、刀、月、鱼、羊、牛、又、耳、身、瓜、来、门
  指事字:刃、上、本
  会意字:明、武、从、北、库、俩、歪、尘、休、出
  形声字:妹、爸、披
  假借字:莫、然、其、西
  4.2.2给出不同结构的汉字,让学生归类出独体字和合体字,指出是何种结构。比如:
  山、火、人、村、你、的、教、外、粥、掰、谢、够、都、念、想、幕、最、累、回、圆、乖、小、坐、万、应、房、厅、这、习、可、风、凡、同、因、医、画、凶、磊、淼、焱、
  独体字:山、火、人
  左右结构:村、你、的、教、外、够、都
  左中右结构:粥、掰、谢
  上下结构:念、想、最
  上中下结构:幕、累
  对称结构:乖、小、坐
  内外结构:回、圆、因
  左上包围结构:万、应、房、厅
  左下包围结构:这
  右上包围结构:可
  三面包围结构:风、凡、同、医、画、凶
  品字结构:磊、淼、焱
  4.2.3给出不同形旁的形声字,让学生把汉字分别归类到不同的形旁下。
  这种训练老师可以在黑板上提前写好汉字,也可以制作识字卡片,让学生分组把含有相同形旁的汉字归为一类。每次上课时可以用这种方法复习前边学过的形旁。
  4.2.4或者给出某个声旁的不同发音,让学生给这些字的发音归类。比如:
  (1)皮、披、疲、彼、波、玻、破、婆、坡、颇
  bi:彼 pi:皮、披、疲 bo:波、玻 po:破、婆、坡、颇
  (2)跟、根、很、狠、恨、痕、银、眼、限、肯、垦
  an:眼、限 in/en:银 / 跟、根、很、狠、恨、痕、肯、垦
  (3)支、枝、技、翅
  zhi:支、枝chi:翅 ji:技
  4.3运用组块理论进行汉字教学
  心理学认为,人的记忆受到一定空间的限制,复杂物要比简单物占据更多的记忆工作空间,影响到记忆的容量。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George A.Miller明确提出,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组块(Chunk)是指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组块的作用在于减少适时记忆中的刺激单位,而增加每一单位所包含的信息。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组块中所包含的信息越多。
  据统计,汉字中笔画数是6—12的约占一半,常用字平均笔画数一般在10画以内,笔画多的汉字通常由几个部件组成。而初学者由于缺乏对汉字部件的认识和组合能力,常将一些笔画、偏旁看成是孤立的单位,造成记忆单位过多,记忆能力受到限制等问题。部件教学让留学生在开始接触汉字的时候就把由若干笔画构成的基本部件作为一个整体来记忆。
  我们根据需要把汉字拆分成足够大、少的合成部件。部件数量越少,组块数量就越少,记忆的负担就会减轻。比如,“想”的拆分,拆分成“木”、“目”、“心”三个部件,或者“相”“心”两个部件。还有“草”可拆分为“艹”、“日”、“十”三个部件,或者“艹”、“早”两个部件。相比之下2个组块(部件)就比3个组块(部件)记忆的负担小。组块数量少,信息量是一样的,所以拆分成两个组块的优点更大。
  有时为了准确书写汉字,不写错别字,需要把汉字拆分到最小的部件。
  4.3.1用组块理论进行形近字区分的练习。
  4.3.1.1拆分汉字。
  对——又+寸村——木+寸 树——木+对(又+寸)
  住——亻+主往——彳+主 谢——讠+射(身+寸)
  4.3.1.2扩展、组合汉字(适合形近字、多音字的区分练习)。
  将下列形近字作为构字部件,组成合体字:
  士(志)/土(吐) 斤(折)/斥(拆) 九(杂)/丸(执)
  今(念)/令(怜) 匀(均)/勾(钩) 刀(叨)/刁(叼)
  甲(押)/由(油) 未(味)/末(沫) 人(会)/八(分)
  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未——未来 鸟——小鸟 勺——勺子
  厂——工厂 天——天气 人——人民
  末——周末 乌——乌黑 匀——均匀
  广——广州 夫——大夫 入——进入
  给多音字组词:
  觉——睡觉/觉得 行——自行车/银行
  乐——音乐/快乐 重——体重/重复
  4.3.1.3加减笔画组成新汉字。
  了——子 人——大——夫——天——太
  爪——瓜 木——禾——本——末
  云——去 由——甲——申
  句——包 川——州——洲
  4.3.2用组块理论学习形旁和声旁:
  4.3.2.1相同的形旁+不同的声旁(学习形旁)
  女+马=妈 女+乃=奶 女+未=妹
  女+良=娘 (女字旁的意义)
  4.3.2.2不同形旁+同一声旁(学习形旁)
  日+青=晴忄+青=情氵+青=清讠+青=请虫+青=蜻(蜓)
  米+青=精青+争=静目+青=(眼)睛 (不同形旁的意义)
  
  4.3.2.3相同的形旁+不同的声旁(学习声旁)
  扌+包=抱扌+乃=扔(猜字的音和义)
  4.3.2.4不同的形旁+相同的声旁(学习声旁)
  饣+反=饭辶+反=返木+反=板(同一声旁的发音不同)
  亻+乃=仍扌+乃=扔女+乃=奶(同一声旁的发音不同)
  4.4 理据性原理在汉字课教学中的运用
  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产生的渊源及字形的历史变迁,形声字的形旁符号与汉字符号所指的关系,都可以通过理据性的原则得到解释。
  注意:在解释形声字的时候,汉字的意义不等于形旁和声旁的简单组合,而是形旁表示意义,声旁只表示声音,声旁所用的汉字与整个汉字的意义无关,比如,“妈”中的声旁“马”只是声符,声符的义与“妈”所指的意义无关。
  黄伟嘉、敖群的《汉字部首例解》收录了147个有词汇意义并含有一定数量系联字的部首。该书对汉字形旁的解释非常有帮助,从形旁的渊源,字形的变迁等方面解释形旁的意义,非常具有理据性和趣味性。本书在目录中配有汉语名称、拼音、英文解释,是汉字教学的主要参考书。我们要利用权威的有历史地位的字源学给汉字解释,反对盲目的不科学的俗文字学的解释。
  5.结语
  关于汉字教学的方法,在学习初期,我们开设汉字课集中识字。关于集中识字的教学原则,我们提出:使用规范汉字、按组成汉字的单位大小教学、音形义结合、处理好认读和书写的关系、实践原则等五条原则。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我们提出了操练法、归类法、利用组块原理拆分或组合法、理据性的解释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教学方法必须在一定的教学原则指导下实施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崔希亮.对外汉语综合课优秀教案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
  [2]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3]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附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4]黄伟嘉,敖群.汉字部首例解.商务印书馆,2008.
  [5]黄伟嘉,敖群.汉字知识与汉字问题.商务印书馆,2009.
  [6]靳洪刚.现代语言教学的十大原则.世界汉语教学.2011,(1):78-98.
  [7]李乐毅.汉字演变五百例修订版.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2.
  [8]李香平.汉字教学中的文字学.语文出版社,2006.
  [9]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10]刘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11]柳燕梅.汉字速成课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
  [12]吕必松.语言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13]吕必松,赵淑华,林凤英.组合汉语知识纲要.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14][美]沈禾玲,王平,蔡真慧.汉字部首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5]杨惠元.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16]殷寄明.《说文解字》精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1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0.
  [18]周健.汉语课堂教学技巧与游戏.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8.
  [19]周健.汉语课堂教学技巧325例.商务印书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