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语文教师培训之本土化培训模式
2011-12-29马玲
考试周刊 2011年49期
摘 要: 随着近20年汉语的快速发展,对外汉语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起来。作为汉语推广事业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海外华语文的师资培训也到了更多的关注。由于目前海外华语文教师的人数短缺、理论不高、教学时间不够等问题,海外华语文教师的师资培训迫在眉睫。本文借鉴了国内外师资培训的经验和教训,同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性,参考以往学者对海外华语文教师师资培训的研究成果,从海外华语文教师的长期发展性和职业规划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海外华语文教师 本土化教师培训 必要性 培训模式
近20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汉语的工具性越来越明显。汉语作为联合国的6种规定语言之一,重要性不断提高。在这种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汉语推广事业越来越重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起着核心的作用。没有高质量的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同样,海外汉语教学质量取决于汉语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海外师资培训现状及研究
纵观这些年的汉语国际推广,师资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海外汉语教师的构成情况很复杂,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本文以华文教育开展较好的东南亚地区为研究对象。参考以前的文献资料发现,东南亚各国的师资包括长期从事的教师、流动性很大的临时师资和部分移民师资。近几年汉语教师的构成虽然有了新的变化,在某些国家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还直接开办了华语教师师范学校,但是这仅仅是开始。当前的海外华文师资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教育教学理论不足、汉语本体知识不严谨、缺乏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第二语言教学技能薄弱、年龄老化、青黄不接、学历偏低,专业不对口等。由此可见,华语教师师资面临着重大的危机,急需解决。刘珣在1996年就提出:“教师队伍建设是汉语教学事业中薄弱的一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我们的教学质量和学科理论建设。如果我们再不及时加以解决,将会成为下一个世纪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巨大制约因素,这并非危言耸听。”中国作为汉语本土国家,对于汉语的国际推广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其中对于海外华语教师的培训更是不遗余力,大量外派教师就是很重要的举措。但是随着世界上学习汉语国家的增多,外派教师又存在诸多局限,这种方式只能临时性地发挥作用,对于汉语的长期推广并没有很大的成效,况且,一味地大量输出教师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加强教师本土化培训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2001年起,国家侨办“开始逐步实现外派教师任务与功能的转变,将外派教师的一般性教学逐步调整为对当地华校教师开展示范性教学和对周边地区其他华校开展师资培训,以使之发展其‘工作母机’的作用”。复旦大学的宛新政先生(2009)也研究了孔子学院与海外汉语师资的本土化建设问题。作为孔子学院的中方院长,他从孔子学院的工作范围出发,不仅提出了汉语教师本土化的客观选择,而且从孔子学院的办学机制上给出了很多的建议。这给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开始。本文借鉴中国及其他国家教师培训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性,探讨在海外加强“本土化师资培训”的必要性及培训模式。
二、加强本土化教师培训的必要性
作为华语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师资培训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特别是近10年学习汉语的国家越来越多,教师急缺是影响汉语国际推广的大问题。目前的师资培训以国内培训和国外本土培训为纲。海外教师由于时间、行程等等多方面的问题无法来到国内学习培训,即使能够培训,也只能是短期培训。短期培训的课程较为紧密,内容繁多,以点带面,比较有针对性,接受培训的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更新的汉语知识和教学理论。但正由于时间短,教师没有办法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更不可能讲到具体的教学模块,因此短期培训是治标不治本。海外教师的本土化培训才能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参考先前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到,国家汉办在前几年就已经有外派的中国专家或者教师到国外进行教师培训,但是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没有体系,培训模式不够完善。同时,国内教师对于海外汉语教师没有全方面的系统认识,也没有把教师进行分层培训,而是进行大量集中的集体培训。这些不能长期有效帮助当地汉语教育,也很难帮助该国建立长期的汉语学习和教育体系,所以借助国内的培训师资来帮助国外建立长期有效地汉语师资培训体系是非常必要,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加强建设。
三、本土化教师培训模式
国内师资和国外本土化教师的师资构成不同直接引发了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模式等方面的不同,但是从教学对象来看,这两者同属于汉语教师培训,况且国内汉语师资培训已经有很多年的培训经验,所以借鉴参考国内汉语教师的培训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1.培训方式。
汉语教师的培训方式分为“请进来”和“送出去”两种,目前以前者即举办国别华文教师来华短期班进修为主。对于这两类培训,先前的学者已经作过很多的研究,但是目前的海外华文教师大都以短期培训为主,讲究效率。可本土化教师培训的主要目的并不要求在短时间内达到成效,更加注重的是长期的学习和提升。综上所述,结合“请进来”和“送出去”,通过短期培训、长期培训和中国国内培训3种方式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其中短期培训主要是突击培训,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快速高效、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汉语知识学习。因此课程设计紧密、内容集中、课程安排有针对性。汉语学习是个很漫长的过程,汉语教育更是漫长的过程,所以长期培训更为重要。在这个培训中,我们应从长远性出发,培训主要讲究细致、专业和长期性。同时,长期培训也是为了建立一支高效并且稳定的汉语教师队伍。因此,长期培训是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需要花心思和精力的培训方式。另外,海外教师还需要不定期地到中国学习,了解最新的汉语师资培训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学习地道的汉语,而且可以和国内的汉语教师或者其他国家的汉语教师交流教学经验,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借鉴他们良好的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培训内容及课程设置。
已经有很多的学者作过培训内容的研究,如金宁(1999)、刘晓雨(1999)。对于培训的内容就不再赘言。在汉语教学中,教师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相比之下,他们更喜欢形象直观可以现学现用的教法展示。他们普遍认同的增加教学示范和对于教学实践具体问题的解析,更多地引入研讨、观摩、评议等形式”(李嘉郁,2007)。由此可见,培训中增加教学法和教学实践的内容十分有意义。因此,在这几种类型的课程安排中,应该加大课程实践的培训力度。同时,我们参考了先前学者的部分研究后发现,在汉语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中,课程安排上常常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如周建先生提出:“据某些海外学院反映,他们参加过几次大陆专家团的培训,每次培训的内容都差不多,后面的几次培训基本上属于‘重复劳动’,收获甚微。”培训是为了高效、快速地帮助教学,所以,培训课程的设计安排也应该有计划、分层次地实施,尽量安排合适的课程,不出现课程重复的问题。
3.从教师本身出发,做好教师职业规划。
不管海外汉语教师出于什么样的目的选择这个职业,想要汉语教师成为长期、稳定的教师队伍,就要从他们本身来考虑,想办法让他们长期地从事这个事情。人是需要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教师职业规划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路线图,可以让教师预见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前景和成果,因此,它可以调动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积极性,增强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原动力。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减少教师自我发展的盲目性,让教师在自我发展的路途上少走弯路,提高教师自我发展的效能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所以在师资培训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职业规划,即对教师进行分层次培训。汉语教师有很多种,我们可以大致划分为基层教师、骨干教师和教育管理者3类。这样的分类实际上就预示着教师职业规划的前景。既然教师有分层,也就意味着教师有了更高的提升空间。基层教师如果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任教经验,可以把他们培养成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即骨干教师,擅长教学的专门进行教学实践研究,而擅长科研能力和教学理论的来进行教学理论研究或者编写国别化教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进行教师分流培训。同时,如果任教时间很长,已经很熟悉该国的汉语教学情况,管理能力较强的这部分教师可以培养成为管理者,管理海外汉语教育。任何一个职业,想要取得良好的发展,职业规划是十分重要的,海外汉语教师也同样如此。只有让他们了解到努力工作后,他们才有可能取得更多的成就,刺激他们的工作欲望,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海外汉语教师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土化教师的培训更是如此,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下子就完成,为了建立长期高效的海外汉语教师队伍,我们应该从实际情况着手,结合该国特殊情况,稳打稳扎地走好每一步,做好海外华语文的本土教师培训,为汉语国际推广做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嘉郁.关于美国华文教师培训的几个问题[J].八桂侨刊,2007,12,(4).
[2]刘晓雨.对对外汉语教师业务培训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Vol.36.
[3]李嘉郁.海外华文教师培训问题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8,(2),(总84).
[4]张和生.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培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总195).
[5]刘珣.关于汉语教师培训的几个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