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情商培
2011-12-29杨洋
考试周刊 2011年51期
摘 要: 目前最易就业的人群为高情商人群,高职学生加强自我认识、管理自我、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情商能力的培养,能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品质。
关键词: 高职学生 情商培养 就业能力
情商是由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塞拉斯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琼·梅耶两位心理学家在1990年首次提出的。我国学者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将情商概括为五个核心因素:自我认识、管理自我、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人际交往。情商和智商一样是衡量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心理指标,是内在的心理现象,需要通过行为来评价。一般来说,人的智商很难改变,但是人的情商是在漫长的生活中培养和造就的,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不断提高的。情商能力对学生就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目前就业单位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
据调查,目前最易就业的人群为高情商人群。综合就业单位对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要求,普遍认为高职毕业生需具备如下主要素质。
1.在最短时间内认同企业文化。要求学生与企业文化、团队氛围相融洽。这样的员工能够非常快地适应企业的环境,与企业共同发展,这就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迅速适应新的生活、工作环境。
2.对企业忠诚,有团队归属感。员工对企业忠诚,表现在员工对公司事业兴旺和成功的兴趣方面,不管老板在不在场,都认认真真地工作,踏踏实实地做事。有归属感的员工,他的忠诚,最终会让他达到理想的目标,从而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老板乐于雇用的人,一个可能成为老板得力助手的人。
3.有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企业希望学校对学生加强社会生存观、价值观的教育,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情商、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有了敬业精神,其他素质就相对容易培养了。
4.沟通能力强,有亲和力。企业特别需要性格开朗、善于交流、有好人缘的员工。这样的人有一种亲和力,能够吸引同事跟他合作,给予他人帮助,通过他的努力,能够赢得更多的客户,使企业财源滚滚。
还有如带着激情去工作、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等要求。现在许多就业单位不求名校毕业生,更注重例如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这就很好地说明积极培养高职学生的情商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目前高职学生情商能力培养状况
如果把自我意识能力、情绪控制能力、自我激励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挫折承受能力作为衡量情商的指标,那么就总体而言,目前高职学生情商水平总体还是有差距的,其原因主要如下。
1.学校培养目标和方法的偏颇。很多高职院校更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实训教学、技能竞赛等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培养方面,而忽略或忽视学生吃苦耐劳等有关情商能力的培养。
高职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能力方面的培养,而且要注重学生情商能力的培养。结合就业单位的需求,学生要先做人后做事。
2.家长与社会的影响。目前高职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往往受到家长的溺爱,本来应该由他们自己去做的事情也常常包办代替,总是把一切都为他们安排好。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这些学生随心所欲,没有意识并控制自己的情绪,因而自我意识和情绪控制能力偏低。而且他们的生活一帆风顺,很少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即使遇到也有人为他们解决,因而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自我激励水平不高。
三、实施情商培养,切实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高职学生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就必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而这些非智力因素大都需要通过情商教育才能获得。
1.将情商教育融入各类课程中。例如目前现在高职院校都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就业指导课程主要介绍目前的就业形势,国家现行的就业方针、政策,现有的职业类别、可供岗位及人力资源总体状况,有关职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等等,还可将包括情商教育等融入到就业指导课,并增加有利于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情感性内容和技能性内容的教育,有针对性地科学制定学生情商培养计划,通过邀请有关专家进校举办情商教育辅导报告会和专题辅导讲座,加强理论教育、日常管理、实践活动、校园文化、传播媒介等五大情商教育载体建设。
2.学校多部门联动,积极配合高度重视校园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情商素质训练。应重视校园课外活动对高校生情商培养的重要作用,为高校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提供平台。除了日常的人际交往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社团一般是按照兴趣爱好、特长或专业等组成的由学生参与的功能团体,具有满足人们情感需要的功能,是陶冶情操的重要课堂,也是大学生开发潜能的重要手段。
3.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情商是心理素质培养的基础,要想提高大学生的情商水平,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对他们进行心理指导。心理学教育专业的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技巧方面的教育和指导。
4.形成具有情商内容的校园文化,如先做人后做事等,以环境影响学生,熏陶学生,对学生进行如自我认识、管理自我、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人际交往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广胜,陈辉.情商对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03).
[2]王琴,张卫民.当代大学生情商教育初探[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3]孙立峰,柳丽荣.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3,(16).
本论文为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编号10F81。项目名称:大学生的情商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