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2011-12-29姚畅

考试周刊 2011年51期

  摘 要: 幸福观是人生观中有关人生幸福问题的重要内容,是人们对什么是幸福、如何理解幸福和实现幸福的途径、手段等问题所持态度、观点和看法。当前高职学生幸福观教育面临困境,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探索走出困境的新出路。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幸福观教育 困境 出路
  
  幸福观是人生观中有关人生幸福问题的重要内容,是人们对什么是幸福、如何理解幸福和实现幸福的途径、手段等问题所持态度、观点和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观,幸福观的形成和发展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导致当前幸福观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瓶颈,尤其是高职生幸福观教育面临着自身发展的困境。深刻分析这些困境,探索走出困境的新出路,对于高职学生幸福观教育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高职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困境
  1.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社会的发展给高职学生幸福观教育带来巨大冲击。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潮流,随着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出现了经济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大量涌入,以及巨大的竞争与就业压力等情况,这些都给高职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受此影响,在高职学生中形成了一些幸福观的误区,比如拜金主义幸福观、个人主义幸福观、实用主义幸福观等,这些误区对于幸福观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样是不容忽视的。
  2.当前高职教育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对幸福观教育不够重视。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实现了连续多年的大发展,目前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同其他高等教育不同,有自身的特色,主要体现在这种教育更多注重的是学生在专业技术能力方面的培养,它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劳动人才,要求学生专业能力强、操作技能熟练,能够成为技术型人才,因此广大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更多的是在专业课的教育教学方面花很大的功夫,在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也大笔投入资金,而在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包括幸福观教育等方面却比较薄弱,这必然给幸福观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
  3.高职生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得幸福观教育面临巨大压力。
  现代高职学生的成长恰逢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期间,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冲突、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高职学生一般具有较差意志力;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缺乏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缺乏动力CRB1y6pfrKcQIPbFtWhLoA==;目标不明确,容易受社会上不良思想的影响等特点,具体来看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思想道德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淡薄,政治素养低。部分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关心国家大事,思想颓废,不思进取,没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言行不文明;诚信意识差,社会责任感淡化。其次,心理健康问题突出。高职生由于不能正确面对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经济贫困和情感挫折等问题,尤其是学习和就业给他们造成的极大压力,往往存在诸多心理问题,如心理承受力普遍较弱,存在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最后,学习动力明显不足。随着高校的连续扩招,高职院校的门槛很低,一部分高职生的学习基础、水平相对较为薄弱,在学习中的难度加大。高职学生自身的这些特点都给幸福观培育带来巨大的压力。
  4.幸福观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制约。
  幸福有其主观形式和客观形式,主观形式主要是人们的“快乐心理体验”元素,这种体验完全是主观行为,以主观心理为基础。幸福的客观形式主要指实现幸福的客观物质内容,任何“快乐心理体验”都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心理体验,需要客观存在的事物来完成这一体验过程,这种客观形式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只有将幸福的主客观形式统一起来,幸福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要培育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既需要一定的物质层次,又需要精神层面的高度体验。幸福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幸福观教育有其特殊性,它不同于一般的德育,有其特殊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手段。所以,广大教育工作者如不能很好地理解幸福观教育的特殊性,就很难开展好这项教育工作,也会使得学校的幸福观教育流于形式,不能深入学生内心,难以取得实际的效果。
  二、高职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出路
  1.以创新为主导,改革幸福观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幸福观教育必须重视创新,尤其是在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上的创新。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幸福观教育始终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其中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占有重要位置,而如何利用好这一有效途径是当前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传统的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多注重理论的灌输,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形势的变化需要。因此,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必须在方式、手段、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尤其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涉及幸福观的问题很多,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有力条件,大力开展正确幸福观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对幸福生活的正确认识。除此之外,课外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同样需要创新,在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学生社团、校园文化、学术报告等重要载体的同时,积极进行大胆的尝试,将幸福观教育融入到课外活动中,创造学生更容易接受教育的环境,实现对课堂教学的补充。
  2.强调多元化,打通幸福观教育的多种渠道。
  幸福观教育的多元化指的是实施幸福观教育的主体和载体的多元化,比如高职学生的幸福观培育就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而是需要延伸到社会层面,需要社会教育的介入。社会教育在整个高职生的幸福观培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适当地把幸福观教育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高职生虽然是在校的大学生,但是这并妨碍他们接触和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通过对社会问题深入的讨论,高职生可以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进而形成正确的幸福观。除此之外,如家庭教育的参与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同样重要,高职学生所生长的家庭环境及来自于父母对其幸福观养成的影响也是应当深入研究的课题。因此,幸福观教育必须打通各种渠道,全方位地营造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良好教育氛围。
  3.与时俱进,加强幸福观教育的研究。
  理论研究总是要为实践服务的,当前对于青年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研究成果众多,但其中有关高职生这部分群体的研究还为数不多。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幸福观教育中总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幸福观教育也必然要与时俱进,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对高职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在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作深入探讨,比如社会主义幸福观的内容,幸福观如何同当前社会的发展相结合,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广大教育工作者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以寻求在理论上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王丹丹.现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报,2009,(2).
  [2]吴璇.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现实困境探讨[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9,(2).
  [3]董宇峰.浅论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