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练习法在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中的应用
2011-12-29法洁锦钱来白洁
考试周刊 2011年51期
摘 要: 针对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的特点,作者将“自主练习法”应用于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常规训练中,并对应用效果进行检验。通过两年多的实践,结果表明:“自主练习法”不但能激发运动员的积极性,保持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比赛成绩,还能减轻教练员的工作负担,提高训练效率。
关键词: 高校高水平乒乓球 自主练习法 实践成果
随着乒乓球运动在高校的蓬勃发展,一些高校先后建立起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开展系统训练,并积极参加各级别比赛。相比于普通大学生,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肩负着文化学习和训练比赛的双重任务。相比于专业运动员,他们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在文化学习上,平时训练的时间和强度明显不足。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采用科学的方法,使大学生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和身体素质都保持较佳状态,是教练员急需思考的问题,也是运动队获取优异成绩的关键[1]-[2]。目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自主式”教学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3]-[4]。“自主式”教学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的,通过对学习项目方法和途径的自主选择,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动。“自主式”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与途径的主体作用并重,注重对运动技能掌握的理性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积极调动学生的内部机制[5]。我们在改进“自主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常规训练的新方法——“自主练习法”。通过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内两年多的实践,结果表明:开展“自主练习法”后,大学生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得到了保持和提高,并在多个级别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本文是对该方法实践成果的阐述和讨论,以期为其他兄弟院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教练提供一些参考。
1.开展自主练习法的必要性
目前,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乒乓球分会注册的拥有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的高等院校有48所左右(体育院校除外)。这些运动队的教练员仅有约1/5为退役专业运动员,绝大多数是体育院校乒乓球专业毕业的教师[6]。他们虽然在理论基础上不亚于专业运动员,但是由于缺乏系统训练和激烈比赛的经验,在训练系统性和实战指挥上相对薄弱。所以,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主要为专业队退役队员)在进行训练的时候,就无法同在专业队一样依赖于教练员的指导。
在成为大学生之前,这些专业运动员接受的是传统的系统训练方法。这些方法使专业运动员的身体和思维都产生了适应性和乏味性。在这种长期被动的训练中,他们习惯于接受教练的灌输指导,而缺乏自我思考。因此,部分运动员每天只是机械式地训练,或者消极对待训练,甚至产生训练中的高原现象。这些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退役后进入高校学习并参加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每天只有两个小时左右(15∶30—17∶30)的训练时间,其余时间要用来学习专业知识。两小时的训练时间不到专业队训练时间的1/3,如何在这样短的训练时间内,提高训练效率,保持原有的竞技水平,是高校高水平乒乓球队教练员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开展自主练习法就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方法可以调动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提高训练效率。
2.开展自主练习法的可行性
在高校就读的退役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比赛经验,具备开展自主练习的能力。这些高水平运动员经过长期的训练和比赛已经具备一些适合自身的独特想法和计划,如果教练员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施展的平台,给他们更多发挥的空间,既是对他们能力的认可,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运动员自身成长而言,通过在高校的学习和校园文化的熏陶,高校里的高水平运动员跟专业队里的运动员相比,少了点稚气,多了点睿智。他们对乒乓球理论的理解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也学会了辩证地看待和解决问题。这种综合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在训练中学会了用“脑”打球;在比赛中心态更平和,面对困境时更加从容和冷静。
开展自主练习法,可以打破以往的训练局面,让运动员结合自身的打法特点和能力,量身定制训练目标和训练计划,这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灵感和想象力,把“要我练”的被动训练模式转变为“我要练”的主动训练模式,提高了积极性。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是主体,教练员主要起引导和监督的作用。这是一个双赢的练习方法。首先,运动员参与制定自己的训练目标和计划,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主观能动性。其次,教练员在此过程中能更深入地了解每一位运动员的想法,对提高训练效率有很大帮助,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练员的工作量。运动员通过参与制定训练目标和计划的过程,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目标训练。在实际训练中,运动员清楚地知道训练目标,教练员只需从旁提醒和点拨。跟以往教练主导式的训练相比,开展自主练习法后,运动员的思路更清晰,意图更明确,从而手脑并用,提高训练效率。
3.自主练习法的实现
3.1目标建立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目标的建立不同于教学计划,需要运动员综合自身打法特点、过往竞技成绩和比赛心理等方面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目标。首先,教练员应当根据每个运动员的现有水平和可能到达的水平,给出指导性意见,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其次,在预定时期内教练员考察该近期目标的实现情况,及时提出修改意见或帮助制定下一个更高近期目标。由此,通过逐个近期目标的实现,运动员不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激发潜能,最终完成长期目标。
3.2计划制定
自主练习法是在教练员的指引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实践性学习。学习计划的制订必须以训练目标为依据,符合科学性,兼顾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两个方面。
3.2.1理论学习计划
教练员应引导运动员基于训练目标,制定理论学习计划。运动员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对乒乓球理论的研习,主要学习:(1)乒乓球运动的基本规律;(2)各种战术的组合;(3)应对各种打法的常用战术;(4)乒乓球发展趋势;(5)打法的创新和运用。
3.2.2技能训练计划
教练员可以根据运动员自身的打法特点,引导运动员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训练计划,其目的是扬长避短,提高稳定性和成功率[7]。如直拍单面弧圈结合快攻的选手,在制订计划的时候,主要是围绕正手来制订计划,突出此打法的快、准、狠、变、转。而横拍弧圈结合快攻的选手则强调正反手上手的能力及其连续性和稳定性。相同的打法,不同风格的选手,在计划的制订上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练员能对运动员全面了解,针对每个运动员的特点给出对应的指导意见,这样制定出来的计划才有可操作性。
3.3目标管理
自主练习法目标的最终实现,还有赖于对训练目标的具体管理。目标管理是自主练习法正常、高效运行的保障,是运动员确立训练目标并最终实现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人比赛目标和集体目标实现的过程。通过一段时间的自主练习,可以用实战的方式来考评自主练习法的效果。通过定期安排队内比赛或兄弟院校之间的友谊赛来检验运动员近期的练习情况,让运动员对比赛的过程进行反思,找出影响目标实现的主要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改进训练计划或调整训练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训练效率。当然,训练目标的实现不仅是看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更要注重运动员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综合能力的提高,因为比赛掺杂着众多的其他因素[8]。总之,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训练目标得以实现,运动员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4.效果检验
我校于2005年建立了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目前共拥有高水平乒乓球队员15人,其中一级运动员7人,其余皆为二级运动员。建队之初,由于经验不足、人员缺乏等原因,比赛成绩并不理想。2009年初接手运动队,教练组在总结前人经验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的特点,提出在队内开展自主练习法。该方法实施两年多以来,运动员的积极性和技战术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运动队比赛成绩有了显著提升,在省和国家各级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两年比赛成绩如表1所示)。比赛成绩的提高,又进一步激发了运动员的荣誉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训练中更加自觉和努力,同时也证实了开展自主练习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5.结语
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主要来自于退役的专业运动员,他们经历过长期系统训练,有一定的实战经验。在进入高校学习后,一方面要投入较多时间在专业知识学习上,另一方面还要坚持常规训练,争取好的比赛成绩。因此,如何提高训练效率、节约训练成本,成为摆在教练员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针对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的特点,提出在常规训练中实施自主练习法,不但提高了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和自信心,而且进一步保持并发扬了运动员自身的优点和特长。在本校运动队推行自主练习法两年多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得到了保持和发展,在参加的省和国家级比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这些都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也为其他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教练员提供了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周映春.对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训练方法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8,(4):101.
[2]王安翔,许明荣.试论乒乓球训练创新[J]. 体育文化导刊,2009,(6):54-55.
[3]房杰,林辛自主学习在高校乒乓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2):256-257.
[4]裴春燕,孔煜.自主学习在高职院校乒乓球专项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10):73-74.
[5]邹群海,聂芳芳,敖晓毅.“自主式”教学在高校乒乓球选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8):90-91.
[6]李大志.我国普通高等院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教练员队伍现状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8):1131-1133.
[7]须晓东,刘守嘏,周映春.江苏省高校高水平乒乓队赛前训练周期的研究.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21,(2):98-100.
[8]周映春.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乒乓球意识的培养与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1):5-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