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2011-12-29刘爽刘云刘丽

考试周刊 2011年51期

  摘 要: 文章对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分类、筛选、开发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为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大学体育课程资源 概念 分类
  
  1.引言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实施和体现,而课程资源是学校开设课程的前提与基础。高校体育课程作为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体育课程资源这一重要条件来支持。2002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这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题和新思路。但目前因为我们对于体育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和能力欠缺,而且对于体育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所以造成一方面体育课程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大量体育课程资源未被挖掘出来,不能及时地被加工、转化和引入实际的各级课程中,造成许多有价值的体育课程资源的闲置和浪费。鉴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大学体育课程资源建设中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探讨。
  2.课程资源和体育课程资源概念辨析
  正确的分析源于清晰的概念。由于课程资源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理论界对此下的定义还不统一:顾明远先生在其编著的《教育大词典》中提出了与课程资源相类似的一个概念,即教育资源,指的是“教育过程中所占用、使用和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徐继存等对课程资源的定义是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又是课程实施的媒介。范蔚认为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和。吴刚平认为课程资源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钟启泉教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一书中也认为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通过以上对课程资源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1)课程资源是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2)课程资源的属性是一切可资利用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等的总和,即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
  体育课程资源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我国对体育课程资源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有关文献中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并不多见,但也有一些有影响的、较为规范的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如:有人认为体育课程资源是体育课程设计、编排、实施、评价等整个体育课程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及其他资源的总和,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基石。有人认为体育课程资源是指在整个体育课程的编制过程中,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所开发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的总和。还有人认为体育课程资源是指课程开发过程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于实现体育教育目的的资源。这些概念是从不同的视角来描述的。依据课程资源概念的分析,结合体育课程的特征,我们认为体育课程资源是指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而形成体育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3.体育课程资源的分类
  体育课程资源范围是宽泛的、多元的。下图是体育课程资源一种比较典型的分类。
  课程资源分类图
  3.1按照体育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分为素材性体育课程资源和条件性体育课程资源。
  素材性体育课程资源是指凡是可能成为体育课程来源的知识。如体育理论知识,各种球类的技、战术,体育教学组织方法、练法,体育经验、体育活动方式与方法,各运动队合作意识、凝聚团队精神,情感与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因素,都属于素材性体育课程资源。条件性体育课程资源是指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而具备的条件,它的特点是作用体育课程却并不是形成体育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体育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比如国家工作行政人员、体育课程研究人员、体育教师、学校体育设施、周围的环境等,都属于条件性体育课程资源。当然,把体育课程划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更多的是为了说明方便,两者并没有绝对的界线。现实中的许多体育课程资源往往包含体育课程的素材,也包含体育课程的条件,比如操场、人力和环境等资源。
  3.2按照体育课程资源的空间来源,可分为校内体育课程资源和校外体育课程资源。
  校内体育课程资源包括:校内人力资源,比如体育教师、教学班级、学校体育代表队、班级内部和班级之间的体育比赛等。校内体育设施、器材,如:体育馆、田径场、篮球场、体操房、体操架、钉鞋、各种球类等。校外体育课程资源包括学生家庭的价值观、锻炼行为等,社区的体育设施、体育比赛,整个社会中各种用于体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无论是校内体育课程资源还是校外体育课程资源,对于体育课程的实施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但他们在性质上还是有所区别的。校内体育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因此,校内体育课程资源应该占据重要地位,校外体育课程资源则更多的是起一种辅助作用。
  3.3按照体育课程资源的物质属性,可分为物质性资源与非物质性资源。
  物质性资源包括体育人力资源和体育物力资源。体育人力资源是指体育课程活动组织所拥有的劳动能量,包括体育人力资源开发系统。体育物力资源包括体育课程教材、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非物质性资源主要指体育从业人员的体育思想资源。如:国家和政府的体育行政管理人员,学校体育管理人员的思想,体育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的体育思想、体育行为和体育价值观。
  3.4按照体育课程资源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显性体育课程资源和隐性体育课程资源
  体育显性课程资源是指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用于体育教学活动的体育课程资源,如体育教材、计算机网络,山、水、空气、阳光等自然资源,以及社会中的实物、活动,等等。作为实实在在的实物物质,体育显性课程资源可以直接成为体育课程教学的便捷手段,相对易于开发和利用。而体育隐性课程资源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体育课程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体育课程资源,如:体育民族精神,团队协作精神,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凝聚力,师生关系,等等。与体育课程资源不同,体育隐性课程资源的作用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它们不能构成对体育课程教学的直接影响,所以体育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
  4.结语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和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多样性与特色性、价值潜在性与可开发性、功能多元性与可替代性和过程性与生成性等特点。体育课程资源不是机械地为体育课程目标服务的资源。它不仅是体育课程内容的资源,而且是产生体育课程目标,形成体育课程设计理念的资源。体育课程资源对体育课程活动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大胆实践才能不断创新,应紧紧围绕着满足学生体育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广泛进行开发和利用,实现课程改革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范兆雄.课程资源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吴刚平.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和开发利用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M].2002,8.
  [4]李艳萍.体育课程资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5]张惠红.体育课程资源系统理论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VOL30,(12).
  [6]陈莉.体育课程资源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探析[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VOL27,(2).
  [7]赵俊荣.论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体育科学研究,2005,VOL9,(2).
  [8]吴健,常生.关于体育课程资源建设的理性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VOL22,(1).
  [9]黄向平,唐远金.大学体育课程资源理论与实践的探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VOL21,(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