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4/3/2教学技
2011-12-29毛为慧余庆泽
考试周刊 2011年51期
1.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听说读写往往被分开进行独立教学。这四个基本技能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因而它们之间的融合教学是值得研究的。国内缺乏相关的深入研究。滕锡平(1995)、王丰元(2006)等较早提出英语听力和口语教学融合的观点,但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持。对于英语口语和写作教学的融合方面,几乎没有相关的深入研究。李绍芳(2009)研究“借助任务教学法把写作课融入到大学英语阅读课或口语课的教学模式”;李龙福(2011)等提出通过写作提高口语能力的看法。我们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设想把听说读写进行融合教学会相得益彰,根据实践经验,提出运用4/3/2教学技巧和借助任务型教学法构建“英语口语与写作融合教学模型”。
2.4/3/2教学技巧的研究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流利性,1983年Maurice设计了一个很有特色的教学活动“4/3/2 teaching techniques”。国内外学者(Nation,1989;Arevart、Nation,1991;Tam,1997;孟凡韶,2009。转引自:孟凡韶,2009)对这个教学技巧进行应用、实践和研究,证实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该方法因把一个语篇分三次分别以4、3、2分钟讲述而得名。该方法的应用,首先需要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充当听、说的角色。其次,三次的听者是不同人,说者每次不得不重新开始讲述同一主题,但讲述的时间不断缩短,促使说者必须提高讲述速度或精简讲述内容。最后,听、说者角色相互变换,相互经历同样的事情,有利于反思和提高自我水平。
4/3/2教学技巧的应用是以学生具有一定的说的能力为前提的,它无形中运用了交际教学法、合作型学习、任务型教学等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学生说的能力不具备或比较落后时,该方法难以实施。同时,该技巧对帮助提高学生的口语流利性比较有效,但未必对提高口语准确性很有帮助。
口语流利性和准确性是口语两个不同阶段的技能。流利性体现了说者能够使用比较连贯、合理、具有较好语义的句子说话的能力(Fillmore,1979;Skehan,1991。转引自马惠广等,1990),包括四个方面:(1)自如说出、写出的能力;(2)具有说出语调较好、用词、语法较准确但不完美的句子的话语能力;(3)比较成功交流思想的能力;(4)具有说出连贯话语且不会产生理解困难或导致交际失败的能力。
英语语言表达中的准确和流利的关系既是统一的又是相对的。语言的发展的目标既需要流利,又要求准确。但现实中,虽然学生的语言表达流利,但准确性不一定好。语言的准确需要长时间实践才能做到。另外,语言表达准确性比较好的学生不一定表达很流利。
3.口语表达与写作的关系
研究表明,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与英语写作能力有密切的关系(有关研究如:Cumming,1989)。从语言知识与能力变量对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模式方面看,口语水平是英语四大基本技能中唯一与写作水平有直接关系的一个。
在实践中,英语口语能力与英语写作能力都是反映交际能力的, 即需要运用得体的语言表达人的内在的思想, 实现交际活动。它们都需要考虑交际者的理解力和特定情景,从而决定采用适合会话的词语、语义和句法。英语口语表达好往往能促进写作表达和复杂的思想交流。同样,英语写作表达对口头表达也有促进作用。两者的关系可概括为:口头表达是书面写作的基础,书面表达是口头表达的提炼和升华。布里顿指出:“学生口语句型结构和表达方式往往是他们学习写作的基础。”而通过写作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
4.“英语口语与写作融合教学模型”构建
根据以上阐述和我的教学经验,我们提出英语口语与写作可以融合教学的观点,并基于以下的三个实践性的思考,构建了一种新的英语教学模式——“英语口语与写作融合教学模型”(如图1)。
第一,英语教学中,不需要按传统的做法把口语和写作分开来独立进行上课学习,把它们结合一起教学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英语说和写的技能。第二,利用4/3/2教学技巧组织口语教学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并通过写作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的准备性。第三,教师要根据目标语言发展的要求,创设交际的语言任务和活动,并把任务交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小组学习、多方面互动,参与课堂交际的语言活动,来实现语言能力的发展。这符合任务教学法和过程教学法的原理。
“英语口语与写作融合教学模型”的理论支持和相关论证如下。
(1)该模式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英语表达的流利性和准确性。根据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1996)提出的任务学习法的理论框架,该模式的实施分为“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和“任务完成”四部分。本文的“任务”是指口语和写作融合一起的一系列活动。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运用4/3/2教学技巧组织英语教学时,如果在同一时间让学生对同一话题或语篇进行4、3、2分钟的讲述,学生口语表达的准确性提高不大。而先让学生进行4、3分钟练习之后,让学生对话题通过写作完善自己的思想,再让学生进行2分钟的练习,当“任务完成”时,学生的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和准确性效果明显好于前者情况。
(2)“任务前”是引入一个熟悉的、感兴趣的话题。这是该模式教学任务实施的前提。“词汇和句型学习”是口语和写作能力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3)“任务中”是学生进行课堂的协作学习,并实施4/3/2教学活动的前半部分。学生围绕话题进行小组学习、讨论,通过多方式互动等发展观点,同时学生运用“任务前”学习的词汇组织语言,初步把自己的中心观点写出来,然后在小组中对话题进行4、3分钟的讲述。
(4)“任务后”学生在参与了“任务中”的活动之后,对话题进一步进行独立思考和写作,丰富自己的思想观点,完善表达的语言。这部分的任务放在课后去完成,以便学生有更多时间去思考问题,完成写作过程。
(5)“任务完成”的目的是对学生独立完成的写作进行修改、指正,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2分钟的口语讲述,完成4/3/2教学活动的最后一步。学生的写作水平和书面表达的准确性可以借助小组成员互改、教师修改或指正得以提高。最后,学生进行2分钟口语表述,加强口语表达的语言流利性和准确性,达到“英语口语与写作融合教学模型”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滕锡平.英语听力与口语教学的融合.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5,(01).
[2]王丰元.高职学生英语听力教学与口语技能的融合.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3]李绍芳.管窥任务型写作法与大学英语读说课融合.山东外语教学,2009,(05):70-74.
[4]李龙福.通过写作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外语交流,2011:23.
[5]孟凡韶.4/3/2教学技巧与提高英语口语流利性的实证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7,(4).
[6]Cumming,A.Writing expertise and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Language Learning,1989:39,81.
[7]马惠广等.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0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