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英语教学浅析

2011-12-29田敏敏

考试周刊 2011年51期

  摘 要: 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更侧重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从高校英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 高校英语教学 问题 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及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加上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英语日益成为对外交往的必需媒介,使得学习英语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通过三年的高中英语学习,迈入大学的学生有一定的底子,作为高校英语教师,我们应该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应用能力,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成为高校教育当中重要的一环,摆在高校英语教师面前的是如何让学生学会并运用与其专业相适应的高校英语。从终身教育理念和人才长远发展考虑,大学生应该在外语方面打好基础。
  一、高校英语教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课程分析。高校英语专业的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从事生产、服务、贸易第一线的工作。因此课程的设置与本科院校相比不是深层次的研究性,而更倾向于基础性会话,即能够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公司的日常交涉语言应付自如。还会开设一些英语贸易、英语商务之类的课程。因此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很高的要求。高校教育主要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专业技术人员、经营与管理人员等,因此更侧重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2.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以教师为中心”,重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知识灌输,轻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高等学校扩招以后,一些学校的英语教学资源难以满足教学需求,“满堂灌”更是成为个别学校的主要课堂教学模式,这与语言教学规律是相悖的。许多英语教师仍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传统英语教学法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中,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讲解语法条文,分析句子结构,而许多学生也误以为只要记住了单词、掌握了语法就能学好英语,其结果是学了十多年的英语,在工作、生活中连简单的日常英语都不能应付,既不能听,又不能说,造成所谓的“聋哑英语”。
  3.教师队伍。学生、教师、教材及教法是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解释者及教学效果的评估者。教学活动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过去掌握的知识、学习方法和所持的教学观点对他的现在和将来的教学实践和理念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目前英语教师大部分是年轻人,缺乏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所以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三、针对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应采取的对策
  1.加强英语听力训练。听和说是一对孪生姐妹,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手段,也是学习开口说话的第一步。听和读是输入,只有达到足够的输入量,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说和写的能力。学生必须参与语言实践,才能获得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大量的听力练习是学生获得语感及学会正确表达自己思维的基本途径。因此,必须在听的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说要从听开始,吸收大量信息,学生就不再拘泥于机械的句型训练上,而是依据语言环境适当选择语言形式和规则自由表达。在初级阶段让他们多开口,掌握说的基本套路,为言语活动奠定基础。随着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让他们对文章段落进行复述,做到一边想一边讲,最后达到高级阶段。采用先管后放的教学策略,进而逐步引导学生达到一种自由表达的最高境界。此外,让学生接受课外听力材料的自然熏陶感染,以及配合即兴发挥式的议论、讨论、辩论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可以采取以听带说、以听促说、听说结合、综合提高等方法强化口语训练,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2.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口语表达兴趣。现代教育思想视学生为主体,将全面开发学生的智能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形成“学为重心—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的模式。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英语口语教学的成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英语口语教学的“活水”,在于激发思维。思维活了,就会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在思维的跌宕起伏、徐徐流动中到达教学目的的彼岸。脱离思维能力,舍本逐末,必然事倍功半。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因此,英语口语教学重在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及语言应用能力。而这些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比如单词接龙、看图或照片讲故事、周末主题演讲等形式来实现。此外,教师还应该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录音机、实物投影机、VCD光盘及电脑等多媒体设备进行英语教学。利用这些符合现代学生口味的资源,带领学生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呢?
  3.利用高校特色,有针对性地培养具备外语表达能力的技术型人才。高校教育能否发展壮大,能否成为高等教育中一支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关键在于其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具有特色,其培养出来的人能否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实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就需要我们看清培养目标是“应用”,而非“研究”。一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基于多个行业对综合型、智能型人才的需要,在专业设置中将不同的专业复合起来,如设置英语与电子商务、英语与服装设计、英语与美容美发、英语与动画设计等。二是针对性培养,就是与某个公司签订协议定向培养他们所需要的语言技术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候瑞维.英语语体,1988.
  [4]朱纯.外语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5]蛊建元.外语视听说教学的理论及其优势[J].外语电化教学,1998.